小孩子日記的記錄隨筆美文

  導語:

  日記

  他人的目光是我們的監獄,他人的想法是我們的牢籠。

  ——弗吉尼亞·伍爾夫

  有一年夏天,上小學的兒子從外婆家過完暑假回來,從書包裡掏出幾本小說和一個日記本。小說是我讀書時買的,日記本也是那時用的。但日記本被兒子翻了出來卻讓我大驚失色:“怎麼把我日記拿來了?”

  兒子笑呵呵地說:“都是你的東西,我給你揹回來了!”

  “日記你?”

  “看啦,和姐姐一起看的,我們邊看還邊笑。你的字寫得太草了,有些都不太認識。”

  兩個小孩兒翻看日記的情景立刻在我眼前浮現,這讓我羞憤交加:“你們怎能偷看日記!”

  “我們又不知道是日記,就只前面幾篇。”

  少女時的心思在小屁孩的面前曝了光,讓我感到無地自容,抓起日記本逃到臥室,放進床頭櫃的抽屜裡。又轉念一想,不妥,仍擔心被偷翻,直接藏進衣櫃裡的一疊衣服中。

  年少的祕密被我藏匿了起來,似乎只有這樣,自己才能更坦然。雖然,對於他人而言,這些並沒有什麼,不過是一些過時地記錄而已。但對於自己來說,那些曾經有過的不滿、猶豫、羞澀、自卑、矛盾與彷徨等各式複雜的心境都是不堪示人的。

  都說青青是快樂的,那只是失去青春的人所說,正經歷的青春卻是脆弱的。回頭再看那些日記,我真為當時的想法和做法感到羞愧和難堪。雖然它們是那麼的真實,但真實的容貌總會讓人害怕和羞辱,總要一層一層地加蓋上使他人舒適的外衣。

  曾看過一篇文章。作者的母親要看初中生女兒的日記,女兒不給,母親直接把女兒推搡在地,搶過日記便看。當她從日記中沒有發現自以為的“驚天祕密”後,又不屑地把日記本摔擲在地。那一刻,女兒悲憤地想要跳井。

  雖然那些祕密於外人來說無足輕重,甚至不屑一顧,於當事人而言,是心聲,是尊嚴,是不可冒犯。但又有誰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別人的內心?在自顧不暇的瑣碎日子裡,就算是親人,也只能關注他感興趣的一小部分。有些時候,我們把自己看得過於重要,太介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可總有一天,那些讓自己哭過、痛過、當時過不去的事,又會被自己笑著把它說出來。

  有位朋友,因為現實的某些原因和她的男朋友分手,離別前把自己的日記本留給了他。多好的一份分手禮啊,即使不能在一起,也要讓對方知曉當時對他的心境。

  有些真相,只有在離別後才能鼓起勇氣,讓他人知曉。

  雖然相愛是一種幸福,但能否相守卻是需要緣分。之所以記下,就是為了不要遺忘。可見當時的這份感情在她心中的地位。

  願意在生命歷程中留下文字記憶的人,一定是多情又敢於梳理自己的人。他們能在喧囂中沉靜;用文字傾吐無顏說出的話;對著文字撒潑、哭訴;然後再抹乾淚水,用毫不在乎的姿態迎接又一個明天。

  哦!原來他們也是善於隱藏自己的人。

  作者: 又耳

  公眾號:又耳夜讀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