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思念已逝父母的傷感散文

  編者按:新年之際,作者回憶起父母去世時的情形,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悲傷的回憶吧!

  按照傳統的說法,是不該在新年的時候,來述說這些的。很多年來,每每到了春節的時候,總會有一種飄忽感,不知道要心安何處?網路裡,曾經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話,叫做“父在,母在,家就在”。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如今,於我而言,春節的歸途,從內心來說,是沒有方向感的。還記得上班第一年的春節,那時候遠沒有現在春運這般擁擠,但也是一票難求,好不容易在年三十的下午,從工作的地方趕回家裡,一下火車,便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父母領著全家老少都在火車站的出站口等著我的歸來,我一出檢票口,父親便把我的行李接過去,扛在肩頭,一家子開開心心的往家裡趕過去。那時候,過年,就是我對家的思念;那時候,過年,就是父母對我的期盼;那時候,過年,就是一大家子其樂融融……

  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後,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兩邊的父母都需要照顧,同時也要考慮出行的方便,就在禮數上儘可能考慮兩邊的父母輪流照應,讓爺爺奶奶能看看孫子,讓姥爺姥姥能看看外孫,但是因為路途便捷的緣故,更多的春節是在姥爺姥姥家度過的,一直到了自己有車之後,才可以不辭辛勞的在兩邊的父母家中奔波來去,以獲家人相聚之樂,以解老人思孫之苦。但是,隨著父母年歲漸長,父母早先的迎來送往,逐漸變成凝目遠望,還記得03年春節回家的時候,年逾古稀的父母行動已是大不如前,他們估摸好我們到家的大致時辰,便早早地站在家門口的圍牆根下,默默守望兒孫的歸期,每次回家,我們都可以在大老遠的地方,看到他們熟悉而蒼老的身影,當我的車子出現在他們的視線時,總能看到父母揮動的雙手,總能看到父母開心的笑容,那份歡欣雀躍,已不是我能用文字來書寫的。

  或許,我們的這份歸期,於父母而言,便是最好的禮物;於父母而言,便是最好的安慰;於父母而言,便是莫大的幸福。於是,這樣的春節,除了一份儀式感,更多的,是歸家時父母的歡欣;更多的,是離家時父母的目送。父母的歡欣是那麼輕鬆,父母的目送卻又如此凝重。當年朱自清為父親所做的《背影》,在真實的生活中,自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樣的年復一年中,春節,便成了一個又一個無法忘卻的任務,這份任務,艱鉅而幸福,繁瑣而快樂……

  十年,時間很快的十年,一晃而過!十年前的那兩幕場景,今生都無法忘懷:清明時節,母親在我的懷裡駕鶴西去;金秋十月,父親在微笑中作別人間。62年的風雨婚姻,父親和母親終究選擇在同一年離開了我們。一闕棺木,安放了母親天國的夢想,一個黑匣,承載了父親人生的輝煌,兩萬多個破碎的日子,連成了他們平凡的一生。這麼多年來,總會有那麼一瞬間,我確信他們還活著,落寞而修長的背影在日暮的餘暉裡撇下長長的影子,在藤椅的搖晃中安然入睡,母親的蒲扇輕輕飄落,父親的菸灰散落一地,那才是最幸福安詳的我的父親母親,那麼真實,那麼自然。

  在安排父母的後事期間,我總是不經意的想起《聖經》裡的一段: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萬事滿有睏乏,人不能說盡。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按照佛家的說法,生死是個輪迴,天衣無縫,毫無破綻,一切都會依照命定的程式,無論接受與否,都會如期來臨。

  父母離開後,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能接受這個事實,雖然心裡無數次的告訴自己,這是無法改變的劫數。日前,同學的父親因病走失,我還在群裡給她出謀劃策,併發自內心的提醒她不要讓生離變成今生的痛,但我也知道,或許這就是冥冥中的安排,不早不晚,不快不慢,恰在雞年春節來臨之際,讓她的父親從他們的身邊離開,這或是天意,或是命理。於同學而言,這個春節,當是多麼的悽風冷雨,思念連連,牽掛片片。當這種撕心裂肺的痛楚,一波一波又一波的襲擾而來的時候,過年,再也沒有了少年時的那份期待,再也沒有了中年時的那份匆忙,再也沒有了老年時的那份守望。如果說,心安處,便是家,那麼,這十年來,每到春節,思父念母心悠悠,國尚在,家何方? ……

  謹以這段文字,來紀念父母離去的十年!謹以這段文字,來安放無法安放的靈魂!

  作者|王者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