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生保持對學習高中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的動力,對於高中學生學習物理也是一樣,激發高中學生對物理的興趣,的確是使學生學好物理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保持學生學高中習物理的興趣的做法

  一、充分利用課堂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實驗是學生接觸得最多的物理實驗,我們應當儘可能充分地利用課堂實驗,讓學生對每堂課的內容感到生動有趣,易於接受。當然,在課堂上進行的物理實驗,不僅包括教科書上的課內實驗,而且還應當包括一些書本上沒有的實驗,或者是對教科書上的實驗進行改進,以使它更加適合於當地的學生接受。

  二、讓學生理論聯絡實際,自己利用物理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學生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是前人知識經驗的總結。這對於前人來說,或許他們也有與之相關的生活經驗;但是,對於學生來說,卻是一種知識的傳遞。如果學生只是學習了這些知識,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去使用這些知識,或者永遠都沒有使用到所學的知識,那麼,學生自己也不會產生一種學習的成就感。但是,如果學生能夠主動或被動地使用這些知識,讓他們自己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不僅使理論知識真正變成學生的知識,而且使他們覺得物理知識有用、好用,是值得好好學習的,從而對學習物理產生了強大的動力。比如,我在講解了“槓桿的應用”這一節之後,在臨下課前對學生說:“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話,叫做‘稱鉈雖小,能稱千斤’。那麼,請大家回到家裡時,仔細觀察家中的稱,看看你家中的稱最大能夠稱多少斤?稱鉈本身又有多重?不準直接稱稱鉈的質量,你能夠準確地知道它本身有多重嗎?”佈置了這樣一道作業,學生都感到十分新奇,興趣盎然。下節課檢查學生的情況,發現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完成這道作業,而且學生反應熱烈,測量稱鉈質量的辦法也很多,但是基本上都能夠應用到槓桿的原理。測驗結果表明,學生對槓桿原理的掌握程度很高,而且能夠做到靈活運用,這個結果當然要歸功於能夠讓學生理論聯絡實際,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去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

  三、解決好物理教材中知識點的難易問題,使得每一章節的內容的難易程度。

  都適合於學生學習,易於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知識點太難,往往會使學生感到力不從心,產生畏難情緒;知識點太容易,往往又會使學生感到滿不在乎,產生輕視心理;而只有那些不是很難,但是又需要作出一番努力才能理解並掌握的知識,才是學生最有興趣和最想學的知識。由於當前課本上的內容是按知識點來編排成章節的,所以,不同的內容的難易程度就不同。有些章節的難度大些,有些章節的難度小一些。這樣一來,學生對於難度大的章節就會不敢學,所以學不好;而對於難度小的章節就會不想學,因而也學不好。因此,作為教師,就應當適當調整每堂課的難易程度,對於難度大的內容,就應當講解得深入淺出,而對於難度小的內容,就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比較難的、但是學生又可以理解的內容。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每一課的內容都能輕輕鬆鬆、踏踏實實地學。比如,第一章的內容是比較簡單的,我在教學過程中就向學生介紹了測量形狀不規則或太小、太大、太薄物體的特殊測量方法,如累積法、輔助法、替代法和滾輪法。而對於“熱現象”這一章,比較難,學生容易混淆,我在教學過程中就緊緊抓住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絡的現象進行講解,如:冰、水和水蒸氣的變化等,引導學生注重理解各種物態變化的本質,藉以掌握各種物態變化的區分方法。實踐表明,這樣的教學能夠使學生學習起來更加有信心,教學效果也更好。

  當然,要做到以上三點並不是很難。但是,關鍵是要求我們能夠長期地堅持下去,儘量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只有這樣,才能使更多的學生對物理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並將興趣化成學習的動力,自覺地把物理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