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寫贈別朋友的詩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那麼關於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贈 李 白

  ***唐***杜甫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關於杜甫的故事

  公元744年初夏,杜甫與剛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在洛陽相識,遂相約同遊樑宋***今河南省開封市、商丘市一帶***。次年,二人又同遊齊趙,他們一同馳馬射獵,賦詩論文,親如弟兄。這年秋天,杜甫與李白在魯郡***今山東兗州***相別,杜甫寫了這首贈詩,可見二人友誼之誠摯。這是現存杜詩中最早的一首絕句,也是杜甫用心靈之筆為李白刻劃的一幅肖像。它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將李白的風采、氣度、品格躍然紙上。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意思是:秋天來臨,我們在離別時兩相顧盼,像飛蓬一樣到處飄蕩。沒有去求仙,真愧對西晉那位煉丹的葛洪啊。“飄蓬”是草本植物,秋枯根拔,隨風飄蕩。故常用來比喻漂泊無定之人。當時李白杜甫二人在仕途上都失意,無所歸宿,故以飄蓬為喻。“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皆是此意。李白在贈別杜甫的詩中也寫道:“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流露出依依惜別的深情。葛洪,東晉著名道士,自號抱朴子,入羅浮山煉丹。李白好神仙,曾自煉丹藥,並在齊州從道士高如貴受“道籙”***一種入教儀式***。杜甫也渡黃河登王屋山訪道士華蓋君,因華蓋君已死,惆悵而歸。兩人在學道方面都無所成就,所以說“愧葛洪”。但,僅僅是在學道上無所成就嗎?真的是“愧葛洪”嗎?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意思是:您每天痛快地飲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這樣意氣豪邁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為了誰?此處“飛揚跋扈”作褒義詞用,指李白不拘常規,狂放不羈。“痛飲” 與“狂歌”,“飛揚”與“跋扈”並列;且“痛飲狂歌”與“飛揚跋扈”,“空度日”與“為誰雄”又兩兩相對,充分突現了李白的傲岸與狂放。末句用反問口吻,更把全詩推向了最高潮。“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李白,“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的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李白啊!怎能不傲、不狂!他傲骨錚錚,狂放不羈,而這狂傲之中,又有多少的落寞和不甘!杜甫,是李白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