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新高考改革選科個人因素有哪些

  近些年來,我國的新高考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很多省市都紛紛加入到其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能幫到大家!

  影響新高考改革選科個人因素包含哪些內容

  個人因素是指在選科時個人層面需考慮到的因素,分自身學科興趣、自身學科優勢、自身專業傾向三個維度。個人因素是因每個個體不同而產生的,是選科中首要考慮的因素。

  自身學科興趣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於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徵,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鑽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真正的學科興趣是隨著時間的遷移而不斷髮展的、一種相對穩定持久且與該學科有關的動機取向、個人傾向或個人偏好,它與知識、價值觀及積極感情相聯。一般來說,同學在正式選科前需要對所謂的學科興趣做甄別。比如某個同學在初中對化學並不感興趣,進入高中後的化學老師上課特別幽默,該同學是因為喜歡這個化學老師而慢慢對這門化學感興趣。如果選科之後,這位化學老師不再教該同學,而他仍能繼續對化學感興趣,這才是真正的學科興趣。

  自身學科優勢

  根據每個考生的記憶能力、辨色能力、專注能力、邏輯能力、複雜資訊處理能力、計算能力、空間知覺能力、系統思維能力不同,每個考生對各科的學習能力不同。根據多元智慧理論,每個考生都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語言智慧、內省智慧特別強的有學好政治、歷史類學科的潛力,數理邏輯智慧和空間智慧特別強的有學好物理和化學的潛力、自然觀察智慧特別強的有學好生物、地理的潛力。

  學科優勢是指在歷次測評中某個同學在所花精力差不多的情況下某門學科排名相比於其它學科相對較好的情況,那麼我們稱這位同學在該學科上具有學科優勢。這裡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學科優勢是根據學科排名判定的,而非卷面分數。比如:歷次考試的歷史成績比物理成績高,這並不可以簡單認為歷史要比物理有優勢。其次要注意必須是在所花精力差不多的情況下進行比較。比如某個同學的地理老師恰好是他的班主任,而且這位班主任在地理學科上抓得也特別緊,對學生要求很高,作業佈置相對較多,且要求第一時間上交。這位同學在地理學科上花遠超其它學科的時間,此時地理學科的歷次排名是所有學科中排名最高。此時我們就不能簡單將地理認作是優勢學科。因為選科之後的可變因素較多,這位班主任未必會繼續教他,而他也未必願意再花那麼多的時間用於地理學科的學習,地理學科未必能保持原有優勢地位。

  自身專業傾向

  自身專業傾向是基於今後想從事的行業和職業來確定的,理想的大學專業。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以及自己的大致成績定位,查詢目標高校目標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然後尋找這些不同高校,不同目標專業的選考科目的最大“公約數”。比如,某個同學對電氣類、電子類、計算機類專業特別感興趣,對於這三類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物理是必選的,因此在選科時就有必要把物理作為首選。

  對於專業傾向的確定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專業選擇不是隻要做個測評就能簡單確定的,測評只能作為篩選工具,幫助開啟方向。

  第二,確定專業方向的前提是對大學專業的認知,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意向專業的深度瞭解,這樣才能提高專業的滿意度。

  新高考改革選科策略

  新高考的三大特點

  取消文理科,實行“3+3”***語數外+選修3***

  外語2次考試機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成績

  選考科目“6選3“***浙江“7選3”***模式分析:

  ***1***取消文理分科,選考科目“6選3”直接關係到高一高二的選擇。

  ***2***分層教學、按需分班,資訊化手段運用成為學校教學改革方向。

  ***3***突破原有文理分科的壁壘,出現文理並選的多樣組合

  ***4***選擇性變多,決策難度增大

  以前覺得找工作是大四才要考慮的事情,現在職業定向是高一就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面對“6選3”如何選擇

  分析:

  ***1***除非偏科特別嚴重,物理、化學最好至少選一個;

  ***2***地理、生物至少選一個或兩個,可以減輕高三的負擔

  ***3***避免受選科覆蓋率的困擾,看好各意向學校此專業的選科要求

  ***4***競爭再小也不一定能拿到高分,注重興趣愛好,沒興趣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