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吐奶是吃多了嗎

 新生兒總會出現吐奶的現象,新生兒吐奶到底怎麼回事呢?其原因有很多,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

  正確判斷寶寶吐奶OR溢奶

  判斷是吐奶OR溢奶

  這兩者的共同點都是有奶水吐出,但兩者又是不一樣的。溢奶是指食道或胃之內的容物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口腔外的情況,可能只是小寶寶打了一個嗝,從而致使少量奶液從嘴角溢位而已,溢奶量較少。而吐奶則是,寶寶喝完奶水一段時間後,胃部出現反覆收縮,進而從嘴巴噴出如小噴泉似的奶水。吐奶的量較多,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

  一般來說,輕微吐奶和溢奶,隨著寶寶逐漸長大,將會有明顯改善。

  判斷為生理性吐奶OR病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通常通常發生在寶寶前4個月,特別是在新生兒階段,是屬於嬰兒階段的正常現象。一般情況是吃完後吐出來少量奶液,或者打了個嗝帶出來一口奶,奶狀為原狀液體,一般量不多,表現為溢位或輕吐,而且吐完後沒有痛苦表情,還是活蹦亂跳開開心心的。

  病理性吐奶則有可能會發生在任何月齡的寶寶身上,也有可能出現在患某種疾病的寶寶身上。吐奶時呈噴射狀,一般要把胃裡的奶吐光,還會吐出胃液。如果是餵奶間隔很長時間了,會吐出來帶奶塊、有酸味的半消化奶液,而且往往身體上還有其他不適,比如說感冒、咳嗽等。

  餵奶次數不宜過多,每次餵奶量不宜過大。餵奶後過早的翻動寶寶也是吐奶的原因,這時最好把寶寶豎起來,輕輕拍打背部,使其打出幾個飽嗝後,再放回床上,這樣寶寶就不容易發生吐奶現象了。如果寶寶在出生後24小時就開始吐奶,量較多,甚至呈噴射狀吐奶,或者除吐奶外還伴有其他異常的症狀體徵,這表明寶寶是因為生病而引起的吐奶,屬於病理性吐奶,爸媽應該及早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一、新生兒吐奶是吃多了

  因為新生兒的胃是水平的,並且通俗的講胃的***處比較鬆弛,並且胃容量小,所以容易溢乳。寶寶吃奶的時候或者哭鬧過度吞入大量空氣也會導致吐奶。空氣進入胃後,因氣體較液體輕而位於上方,容易衝開賁門而出,同時也會帶出一些乳汁,這樣就引起漾奶。

  嬰兒的胃並非與幼兒以及成人那樣下垂,像一個皮水壺一樣。而是呈水平位。這樣就會令孩子的胃容量變小,食物儲存功能小,食物也就容易返回到賁門處。由於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因進食過多,吃奶後立即平臥,乳汁也容易衝開賁門,經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

  此外,新生兒的喉頭位置相對來說要比成人的高,再加上他們含乳的姿勢還沒有熟練掌握,從而導致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當孩子打嗝或身體晃動時,吃進去的奶也就比較容易被吐出來了。

  嬰兒的消化道功能在3個月以後逐漸發育成熟,所以3個月前的寶寶容易出現吐奶現象,特別是新生兒時期,3個月後這種吐奶的現象就會不藥而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