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裝飾設計的功能作用分析
當今建築中的裝飾設計既注重審美價值,也注重實用功能,在結合中創造出具有生命力的為人喜愛的藝術形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建築設計的裝飾與功能
建築裝飾設計的功能作用也是隨不同時代建築風格的變化及建築型制的演進而呈現出起伏與更變。可以說建築裝飾設計是基於建築的功能而產生,對建築的風格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在一定時期後,人們為了追求建築風格的突破,變幻著作為建築外觀的裝飾時,裝飾就被人移離了它的功能作用軌道,而僅僅作為一種美的形式被人們所用,同時也就出現了裝飾與功能的脫節。但這時人們所重視的是裝飾本身所帶來的建築新風格的價值,功能則退居第二位。
在結構技術上的裝飾演變,就表現出由簡到繁、由功能裝飾到純裝飾的更替過程。原始建築中用巨石作為樑柱構件,在巨石穩重、簡潔中追求一種紀念裝飾性,用來表現神祕、壓抑之感。古希臘時的多立克與愛奧尼柱頭就開始增加了裝飾性,隨後柱身雕飾增加,線腳複雜趨向華麗、細密。
到17 世紀,巴洛克建築中用人像柱半身像的牛腿,人頭的托架等,注重裝飾而忽視結構邏輯。至20 世紀的現代建築,柱式又回到原始的單純形式,或圓或方但幾乎沒有任何裝飾,柱的形式及尺寸完全服從於結構的承載需要。從後現代建築起,柱式又增加了裝飾性,溫顧舊時的各種柱式並加以改造成為新時尚,柱身除結構需要外的其它飾物增多,甚至還可讓柱完全不承重僅作為符號存在。
建築裝飾設計的文化性
裝飾附屬於建築時,就表現出建築文化的特徵。從裝飾的內容及形式上就能反映出不同民族與地區的建築文化特徵。西方教堂的彩繪多是聖母、耶穌、聖徒像等題材,從柱式本身的裝飾也反映出他們注重感性審美。教堂內的裝飾為創造神祕的氣氛服務,所以也表現出晦暗誇張,很多情況不合結構邏輯。
自成體系的文化傳統規定了一個社會的觀念、意識形態和文化形態。建築裝飾設計在一個國度裡,就在一定時期,在文化傳統的影響下形成一定的形式,反映了一定建築藝術特色。隨著文化的延續,建築裝飾設計也變化發展。西方的古希臘、古羅馬、拜占庭、文藝復興等各歷史時期的裝飾風格迥然不同,除了西方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外,不同時代的文化演進也影響了它們的風格。
當時代產生大變革後,新技術和新物質手段產生了新的社會審美觀。各民族、各地區的建築文化就存在著相互融會、相互移植的過程。在歐美首先形成了現代建築思潮,在強調工業化的簡潔中,堅決取消一切裝飾,宣稱“裝飾就是罪惡”,與此同時,造成了建築藝術的單調呆板、缺乏民族特點與生活氣息。但儘管這樣,當時不是作為建築的一大革命波及全球範圍。在各國都出現了現代建築熱。
建築裝飾設計與建築的風格
建築風格的不同,往往表現出裝飾藝術的不同。在裝飾藝術有較大的改變時,也就能影響著建築風格。因為無論是室內或室外的裝飾,它都反映一定的建築形式,甚至反映出一個時代的建築風格。古希臘、古羅馬的建築形式,從柱式的型制、表面的裝飾以及山花的裝飾都反映得十分清楚。
巴洛時期的建築風格獨特,裝飾豪華,追求感官的享受和顯示財富但卻形成了建築新風格。裝飾語言最明顯的特徵是運動感,用大量的曲線、曲面造成波浪似的流動感。和巴洛克風格不同的洛可可風格在室內的裝飾更新穎別緻,非常親切溫雅。裝飾語言用凹圓線腳和柔軟的渦卷代替了簷口的小山花,圓雕和高浮雕換成了色彩豔麗的繪畫和淺浮雕,裝飾題材更傾向於自然主義,裝飾中變化著舒捲糾纏著的草葉,另還有蚌殼薔薇等。
現代建築很少裝飾,用大量的抽象幾何圖形作為建築的語言,瑣碎細小的裝飾減掉了,建築細部也變得簡潔,但在大的幾何形式上還是注重著形式美。可以說這時的裝飾語言改變了,正象蒙德里安的幾何抽象藝術一樣,運用了很少的語言去試圖表現更多的內容,給人們一種回味的餘地,而不是在直觀的形象中得到理解。
當然現代建築的簡潔抽象的裝飾語言同時也帶來了建築的經濟性,正符合了工業化時代的要求,可以說,這時的建築裝飾設計又回到反映結構邏輯,用建築的節點反映新技術,用新型結構構造的自身形態作為裝飾,在被人們認同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