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中秋之日作文

  1

  秋高氣爽,氣爽秋高,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們全家都喜歡過中秋節,我爸,我媽,我姐,我弟,我妹也全喜歡過中秋節,因為中秋節這天,我們全家人能在一起吃月餅.

  今年中秋節,恰逢農曆八月十五,黃昏的傍晚,玉兔東昇,皎潔的月亮正照耀著一輪圓月,天空中有幾朵潔白的雲彩飄蕩在雲朵中間,微風颯颯,徐徐的吹著小風,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幾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掛在葡萄架上,幾隻螢火蟲飛來飛去,飛去飛來,是那麼有情調,這情調又是那麼的迷人.35

  我和弟弟,弟弟也和我.我們倆站在院子中央,抬著頭,仰著脖子看那天上的月亮,我說:"看吶,這邊的月亮升起來了!"弟弟說:"看吶,那邊的月亮也升起來了!"這時,在院子裡的全家人,也包括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妹妹幾乎全都異口同聲的一起喊到:"看吶,東邊的月亮真的升起來了!"

  好大好圓的月亮啊,它就像一輪明月,又像一輪圓月,正在升起來!

  我們在院子裡高高興興的簡直就是高興,沒有人能說出這不是高興.我們全家人都喜歡這美麗而又美觀的中秋節,尤其是在八月十五這天,正巧又趕上中秋節,真正雙喜臨門呢!

  月有悲歡離和,人有陰晴圓缺,此時此刻,正是全國各地的全國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團圓的好日子,讓我們一家高高舉起月餅,共同暢飲這一杯高興的月餅吧!.35

  夜色已經很深了,深夜也漸漸的濃了,晧月當空,映著皎潔的月亮,我們全家人都流連忘返,懷著無比高興的心情,依然興致勃勃的在院子裡看著那輪明亮的月亮.

  今年的中秋節,真是讓人難忘啊,但願明年的八月十五,還能趕上中秋節!

  2

  懷著無比輕快的心情,我們迎來了上中學以來的第一個中秋佳節。

  原本打算好好賞一賞月的,我家樓頂是最好的賞月場所。可是原計劃糟到暗算,學校在中秋節那一天,突然傳來了一個不知是好是壞總之破壞了我原來計劃的駭人訊息:按上級領導規定,中學生中秋節將在學校度過,晚上6點30分到校組織看露天電影《走進毛澤東》,全部學生自帶報紙“席地而坐”。我們一聽,全部傻眼了。接著,發出一聲聲嘆息:“唉——”“真討厭——”剎時全班變成菜市場。

  可再怎麼叫也沒辦法,我們當即決定:既然如此,就要使這個中秋節過得別具一格。於是,我們便密謀了一個開心的“賞月計劃”。35

  中秋節晚上,我“密謀”的要求,帶了一個雙黃月餅。呵呵,著不是單我一個人吃的,是……哦,Mygot,不能說,說了這個計劃就完了。

  一到校,剛好六點半。我們在憤罵聲中勉強坐下後,便把報紙連線鋪在一起,那時準備用來放月餅和吃月餅的!呵呵——可能你已猜到一半了,我們將在這裡一起吃月餅!

  一開始,我們混混沌沌地看了一點電影,然後就是擠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齊抬頭望月。呵,月亮呈紅銅色,活像月食發生了。圓倒挺圓,只是……這顏色也真倒挺另類。不過,我們的計劃也很別樣,也就不計較這麼多了。紅月亮就紅月亮,月亮還不一個樣,顏色的差異或許會更具吸引力。35

  八點種悄悄地來臨了。這是我們吃月餅的“神聖時刻”。徐倩華、鍾偉、我、李瀾濤各自帶了一個不同的月餅來吃,恰好湊成一盒多元素月餅——白蓮蓉、哈密瓜、雙黃蓉、五仁香。我們興致勃勃地切開一個又一個月餅,六七個人圍成一圈“品嚐”四種不同味道的月餅,氣氛熱熱鬧鬧,輕鬆搞笑。邊吃又邊看電影,還在“賞月”***實際上就是隨意看一眼,沒有多少人認真看它***。班長陳秀燁發話了:“我們吃得這麼開心,不妨把廖韶婷的雙黃給老師吃吧。”不愧是班長,我們舉雙手贊成。如果老師也能分享我們的快樂,那豈不是“皆大歡喜”?因為“快樂也是一種傳染病”,把我們鬧翻天的快樂通過一個小小的蛋黃月餅所傳達給老師,希望老師也和我們一樣過個開開心心的中秋節。

  這個中秋節十分特別,這或許是上中學的第一份“友誼加固禮”吧?!

  3

  “快去看!快去看!”我們一家三口隨著人流緩緩地向西山路走去,這是幹什麼呀?

  忽然,人流停了下來,一窩蜂地朝海寧市博物館門前擁去。我舉目遠眺,發現博物館門前的廣場上燈火通明,金碧輝煌。哦,原來是在舉行海寧中秋燈展啊!我和媽媽、爸爸加快了步伐,很快鑽進了人山人海中。

  哇,人可真多,人頭湧動。到處都是黑鴉鴉的一片,我站在人群中,隱約看見不遠處有四匹駿馬高抬著腿,立在草叢中,它們彷彿是在草原上自由賓士,真可謂“駟馬難追”.35sk。我又擠進了人群,突然,一條巨龍、一頭猛虎出現在我眼前。巨龍騰雲駕霧,鱗片反射出點點光輝,猛虎的眼睛炯炯有神,還不時地發出陰森的綠光。我猶如走進了龍潭虎穴,觀看著精彩的龍爭虎鬥。除此之外,乖巧的山羊、飄動的荷花、稜角分明的亭子,行善的觀音菩薩被做成了彩燈。那一個個提著小燈籠,拿著熒光棒的小孩,把中秋的夜晚點綴得更加美麗,使古老的藝術散發著勃勃生機。

  聽爸爸說,“一座燈綵少則刺一萬多孔,多則刺二十至三十多萬孔呢。”可謂“萬窗花眼密”,再配以現代照明技術,集傳統“針、拗、結、扎、刻、畫、糊、裱”技法與現代高科技於一體,光線透過針眼,構畫出一幅幅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圖畫。

  硤石燈綵是吳越文化孕育出來的一朵奇葩,是海寧世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在海寧人民的努力下,將有更大的發展。

  4

  中秋佳節,人月兩團圓這是一美事。對小孩自來所說,最有趣味的莫過於晚上的“賞月”會。

  在溶溶的月色下,在花園的葡萄架下放一些桌椅,擺滿各種應節食品、月餅芋頭、栗子、田螺、水果等等,豐盛極了。輕霜初降,月光如銀,涼風習習。爸爸和叔叔在閒談,或者下一盤棋,……;小孩子呢,在花園裡飛,留學生下一條條光豔的彩流,那是他們手裡提著的燈籠。有傳統的紙紮,上面著各種圖案和人物,還有姿態各異的卡通燈籠,五花八門的。經過桌子時往往抓一個田螺或栗子,隨即飄開,留下純真的歡笑聲。還有水塘裡的蛙聲,匯成一片、、、、、、

  月亮越爬越高,快到半空中的時候,媽媽的祭月工程也完成了。一陳噼噼啪啪之後,大家都圍了過來開始品嚐食品。邊吃邊談,談工作,談學,還有鄉間事。

  談著,談著。忽然間,不知是誰喊道:看多圓多亮的月亮!月光如水銀瀉地般,潔白無瑕。就像披著婚紗的新娘在半空中漫步,露出甜美的微笑!映照在村前的池塘上,微波的青煙,忽明忽暗地閃動的燭火,增添了幾分神祕。

  月色、輕霜、.歡笑聲……

  清爽怡人,寧靜和諧,充滿歡樂、祥和的晚上!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了多少美妙的詞句,詩文來形容她,藉以表達美好的願望和衷心的祝願!

  富裕,是窮怕了的中國人最的願望。改革開放,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卻碾了我的中秋明月夢。

  公路伸到了樹過,工廠越建越多,樹木越來越少,水塘被填平了,蛙兒,昆蟲等都無奈地搬走了,機器的轟鳴替代了蛙蟲的鳴唱,漫天塵土“驅散”了清爽的霜露。強勁的秋風送來的不是花草香蘊,而是各種難聞的惡臭鋼鐵廠、輪胎廠、化工廠、水泥廠、陶瓷廠……晝夜不停。兒時的景物茫然無存。

  我再也看不到那美景,再也聽不到那優美的天籟琴音。看到的只是高大廠房猙獰的暗影似張開的血盆大口,聽到的卻是單調、乏味,甚至令人討厭的機器聲,聞到的是陣陣令人作嘔的惡臭。煙窗裡吐出的煙霧,汽車駛濺起的塵土,漫天蓋地,灑在我們的身上,鑽入我們的鼻子,眼睛、耳孔,渾身上下,裡裡外外都是塵土。在戶外多站一會兒都難受,莫說要露天賞月了,只能從窗口裡窺探月亮姑娘真容。

  不知何時,月亮姑娘也變成了阿拉伯姑娘,披上厚厚的面紗,再也看不到她皎潔的面容。或許是因為受不了難聞的氣味,掩面而行。

  滿桌的東西.,一家的親人,滿屋的熱鬧,卻沒月可賞!我是多麼懷念童年的中秋,兒時的美景。多渴能再聽到親切的蛙聲。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太大的地方,不需要華麗的陳設……

  我只要一片藍天,一個月朗風清的夜晚。

  我想,有著類似經歷的人都會渴望,渴望“可續發展”的春風,吹散罩在我們頭上的煙塵,吹走那難聞的惡臭,使工廠,家園掩成畫,讓蛙蟲共鳴和唱。

  讓我們共享一輪明月,共建幸福生活。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