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法律知識競賽的測試試題

  對於大學生來說,基本的法律基礎修養是必須的,這樣才可以在踏入社會的時候預防犯罪。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大學校園法律知識競賽測試卷,希望對你有用!

  大學校園法律知識競賽測試卷填空題

  1、當代社會公共生活的特徵主要表現在:*** 活動範圍的廣泛性 ***、*** 交往物件的複雜性 ***、*** 活動方式的多樣性 ***。

  2、在對待傳統道德的問題上,要反對兩種錯誤思潮:一種是*** 文化復古主義思潮 ***,另一種是***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

  3、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為社會意識的特殊形式對於社會發展所具有的功效與能力。在道德的功能系統中,主要的功能是*** 認識功能 ***和*** 調節功能 ***。 4、2001年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第一次系統明確地提出*** 愛國守法 ***、*** 明禮誠信 ***、*** 團結友善 ***、*** 勤儉自強 ***、*** 敬業奉獻 ***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

  5、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 為人民服務 ***為核心,以*** 集體主義 *** 為原則。

  6、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是*** 誠實守信 ***。

  7、法律思維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規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習慣與取向。法律思維方式的特徵是*** 講法律 ***、*** 講證據 ****** 講程式 ****** 講法理 ***。

  8、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繼承了傳統職業道德的優秀成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的基本特徵,具有嶄新的內涵。它主要包括:*** 愛崗敬業 ***、*** 誠實守信 ***、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

  9、戀愛作為一種人際交往,也要受到道德的約束。戀愛中的道德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尊重人格平等 ***、*** 自覺承擔責任 ***、*** 文明相親相愛 ***。

  10、職業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有***《勞動法》 ***和***《公務員法》 ***。

  大學校園法律知識競賽測試卷名詞解釋

  1、民事權利能力 2、依法治國 3、慎獨 4、智慧財產權

  1、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確認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2、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物,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裡的改變而改變。

  3、慎獨是一種道德修養方法,即在無人知曉、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無人監督而任意妄為。

  4、智慧財產權是指創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業標誌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總稱。它主要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商業祕密權、植物新品種權;積體電路布圖設計權等。

  大學校園法律知識競賽測試卷簡答題

  1、社會公德有哪些基本特徵?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繼承性;基礎性、廣泛性;簡明性;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2、家庭美德的基本規範有哪些?

  答: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勤儉持家;夫妻和睦;鄰里團結

  3、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答: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高黨依法執政的水平;建立社會主義法治政府;健全司法體制與制度;完善權力制約與監督機制;培植社會主義新型法律文化

  4、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有哪些?

  答: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依法納稅;其他義務

  5、我國刑法規定哪些基本原則?

  答:一是罪行法定的原則;二是罪刑相當的原則;三是適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則。

  大學校園法律知識競賽測試卷案例分析題

  6 年前,天津市社科院 59 歲的副研究員郝麥收與他的獨生兒子簽訂了一紙“父子協議”。協議條款簡單明瞭,說到底就是兩句話:兒子要全部自立承擔自己的高等教育經費、謀業、創業、結婚成親、培育子女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父母要全部自立承擔自己的養老費、日常生活料理等各種事宜。

  此事經媒體曝光後,給郝麥收去信去電,諮詢、提問、探討、責難的,不計其數。對此,郝麥收這樣解釋,他看到,身為獨生子女,對於父母、家庭無限期的依賴,是阻礙兒子自立成長的最大陷阱。同時,作為老年問題研究者,他還看到,身為獨生子女的父母們,正在面臨著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四二一”式的父輩與子輩倒三角的家庭結構,已經挖掉了“養兒防老”的人口基礎。他說:“那份協議是親子關係革命的一次實驗,我們要與子女共同成長。”

  郝丁坦言,最初,他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他恨他的父親,他以沉默來表達他的怨恨,然而,當他不止一次在深夜回家,看到一直坐在沙發上等候他的父親不知不覺中睡著的樣子;當他經常在自己的床頭上,看到父親悄悄地從報紙上為他剪下的各種招聘廣告資料;當他在人生的道路上終於步入良性發展之後,他開始體味到在看似冰冷的那紙協議的字裡行間深藏其中的父愛。

  終於,協議簽訂6 年之後的一天,郝丁生平第一次流著淚擁抱了父親。 郝家的“父子協議”引起最大異議的是它似乎有違兒女贍養老人的中國傳統的孝道。有人給郝麥收寫信說:“你們和兒子訂一份這麼‘硬’的協議,等你們老了之後,兒子真不管你們了,你們的晚年該多麼淒涼!”更有人直白地問郝麥收:“以後的孩子還有沒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呢?”郝麥收肯定地回答:“有義務,但主要是對社會養老的義務。”

  郝丁說:“因為這份協議,我更敬重、更敬愛我的父親,因為他給了我一種現代社會為人父、為人子、為一個人的重要理念,那就是‘責任’。”

  你對這紙“父子協議”有什麼看法 ? 你覺得它了斷了什麼 ? 如果你的父母也與你簽訂諸如此類的協議,你能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