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隨筆作文

  1

  冬至將臨,天總陰沉沉的,一連幾天都很少見到陽光,四周顯得很冷落蕭條,萬木凋敝,受副高壓帶的控制,長江南岸夏季炎熱多雨,冬季乾燥寒冷,一年四季分明。我教過幾年高一地理,對地球自轉與公轉四季更替自然規律更是熟爛於心,冬天在多少人眼裡滿目悲涼荒蕪的景色,也很少讀到讚美冬天的詩文。記得李清照有首詩這樣寫道:

  小樓寒,夜長幕簾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濤愁眉。

  冬天在詞人眼裡多麼淒涼,從冬天低迷冷清的景物,再到人因客觀環境影響到心境,不像楊貴妃醉酒後的臉色,也不像孫壽故意做的“愁眉。”

  小時候最不願意過冬天,那時的冬天比現在要冷些,一到冬天就很少出門,整天足不出戶,圍著火盆取暖。坐在火盆邊,前面暖和,後背卻是冰涼的。那個時代不像現在有空調,電取暖,甚至水暖氣。我現在生活的社群利用迴圈熱水取暖,冬天室內溫度10攝氏度以上,在家中根本不感覺到寒冷,在南方是很少的。前些天去一個朋友家做客,因為沒有取暖設施,坐在朋友家中感覺很陰冷,回到家就感冒了。也許人生活在舒適環境時間長了,一旦走出去就很難適應艱難的環境。

  曾經在一個鄉村私立中學教書,現在回想起那個的寒冷冷寂的冬天,心就不寒而慄,那年冬天顯得特別的長,學校沒有什麼取暖設施,校長為了多賺錢,不顧師生的身心健康,空大辦公室燒一盤火,學生沒有什麼取暖設施。我幾乎每天早自習安排在第一課,每天早上5點多天沒有亮就從剛睡暖和的被窩爬起來,晚自習晚上10點多種才下課,真可以用披星戴月來形容。由於在鄉村沒有城市熱島效應,晚上寢室裡陰冷陰冷的,有時冷得睡不著覺。就是在那樣環境中,教師超負荷教學,我從高一地理、初三歷史、初二政治跨學科年級教學,每天像個機械人累得身心疲憊不堪,而學生超負荷上課讀書,在快期末考試發生流行感冒,高二有一個班差不多全病了,而那個校長卻賺了大把的金錢。現代應試教育,加上金錢效應,無情地摧毀了青少年的身心,誰來拯救孩子們!

  有一年,我在海南過了一個冬天,海南卻沒有冬天,一年四季,除了夏季,春秋相連。冬天最多時穿一件羊毛衫,整個海南就像個綠色自然的大公園,草木蔥蔥郁郁。海南地處亞熱帶與熱帶交接的氣候帶,冬季受西南季風影響,海風送來溫暖的氣候,在冬天裡,在海南感覺不到那種刺骨的寒冷。我在《走進海南三章》中這樣描寫海南的冬天景色:

  十二月的海南,氣候開始變得有點像江南晚秋季節,早上起來吃早餐,突然發現每天坐在蓬勃綠蔭樹下,落滿了紫色的花瓣,也不知是什麼木本花,一時感到有些淒涼。這是不是海南的秋天來到了,心中莫名其妙傷感起來,是為了滿地花瓣悽切地漂零,還是為了歲月無情地消逝?就像即將枯萎的花瓣,燦爛開過,然後悄然消失了,當眾多目光注視她的鮮豔美麗的時候,誰又想到紅顏消失後悲涼和冷落。

  我在北方也曾經生活了一年,北方冬天冰天雪地,但家中和公用場所都有暖氣設施,只要呆在房屋裡就感覺不很寒冷,要是外出,穿得就像北極熊一樣笨拙大衣,而冬天大雪飄紛飛,也是一道絕美風景。

  在全球變暖的今天,冬天在江南越來越短,甚至看不到冰天雪地的景色。有資料表明,19世紀以來,由於工業的發展,世界氣溫出現明顯的波動上升的現象,且有加大的趨勢。百年來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0.4—0.8。全球變暖會對全球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一是引起海平面上升。二是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乾溼狀況變化。儘管全球變暖給區域性地區帶來益處,總體來說弊大於利,人類社會為調整經濟結構將付出巨大代價。尤其工業的發展,人們使用冰箱、空調釋放出的氟氯烴化合物上升平流層後,通過化學反應大量消耗臭氧層量,全球變暖已經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重視。

  前段時間看過環保節能產品展銷會電視節目,其中高科技取暖燈很有創意,即可以照明,也可以裝飾,同樣可以取暖,用電量只相當一盞40瓦燈泡,但這樣環保節能取暖燈因為材料造價高很難推廣。而人們消費意識近功急利,只看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其實,取暖燈比使用空調取暖費用要少得多,使用一個冬天,購買成本就收回來了,甚至可以節能環保,這樣對社會和個人百益無害,何嘗不去推廣,如果推銷到各大賓館酒店以及家庭,其中不就隱含著巨大商機。

  要說讚美冬天詩文莫過於描寫梅花和雪景,從未親眼看見冬天的梅花綻放吐豔,也許生活的地理環境不適合梅花生存。據說梅花開在臘月,也就是農曆十二月,所以梅花也稱臘梅。冬天裡的梅花傲霜迎雪,成為激勵人們向逆境抗爭的象徵。最喜愛宋代一位以梅為“妻”的林逋描寫梅花的佳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人寫出梅花清雅香麗的倩姿和清幽淡遠的芳香,把梅花別緻的風韻和特有的芳香刻畫得令人如睹如嗅,細細品味,精神為之一振。詠雪的詩句比比皆是,如“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這首詩把春雪滿空和滿園梅花聯絡在一起,寫出了滿園梅花滿園雪的鮮麗的景色。古往今來描寫雪景詩文各有風姿神采,雪花飛楊,讓人遐想聯翩。彷彿“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有句詩熟記於心: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百年,草木一秋,每個人都是塵世中匆匆過客。人生有諸多煩惱和磨礪,正如自然界一年四季周而復始,而人生季節一去不復返,有多少冬季不能重複,我們要珍惜每一天。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冬天是一年的終結,也是新的一年伊始,而人生的拐點往往在最低點開始攀升,因為衰極必興,人生的座標是波浪曲折向前,只要心中有愛,希望就在絕望中誕生。

  2

  有遁世者說:“我在世上已經了無牽掛,只對於時序節令的推移,還不能忘懷。”  ——《徒然草》

  梅花滿樹,又是一年冬至。早晨醒來,第一個念頭就是今天冬至,腦海中響起了一首曲子,莫扎特的《魔笛》,同時響起的還有一箇中年男子的聲音:2002年11月7日22點20分,這個平靜小鎮中一個普通的家庭裡,一個普通的中年男人沉浸在莫扎特臨終前最後一部也是最為輝煌的一部歌劇《魔笛》的吟唱聲中。這樣的一句臺詞來自於電視劇《冬至》。

  冬至,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對於節氣時令的變化,我們總是很敏感的。時令變了,面板感觸到的溫度變了,眼中看到的風景也變了,從枝椏新抽一直看到黃葉滿地。徒然草中寫道:“我在世上已經了無牽掛,只對於時序節令的推移,還不能忘懷。”不能忘懷的,是看到眼中,記在心裡的自然的美麗吧。

  明劉基有首詩:“日薄雲陰雪在山,夜寒溪靜客舟還。乾坤簸盪逾三載,風俗乖張似百蠻。廢井衰蕪霜後白,空村喬木曉餘殷。獨憐節序逢冬至,不得安息學閉關。”詩中閉關的意思就是“閉門謝客,斷絕往來,不為塵世所擾。”如此說來,不知閉關者是否可以算是遁世者。時序節令的推移可以使他們感到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又是一年芳草綠。

  今天講到了一首皇甫鬆的《採蓮子》:“船動湖光灩灩秋,貪看年少信船遊。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可以想見到的江南風光,可以想到的大膽熱情卻又嬌羞可愛的江南姑娘。這首詩使我想起了《天龍八部》一書《向來痴》一章中後半部分阿碧的出場:

  便在此時,只聽得***矣欠***乃聲響,湖面綠波上飄來一葉小舟,一個綠杉少女手執雙槳,緩緩划水而來,口中唱著小曲,聽那曲子是:“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採蓮遲。晚來弄水船頭灘,笑脫紅裙裹鴨兒。”歌聲嬌柔無邪,歡悅動心。”水面上全是菱葉和紅菱,清波之中,紅菱綠葉,鮮豔非凡。見過荷塘,但是這樣的景象我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的,只能想象了。

  於是,在冬至之日,在朔風呼嘯徹骨寒之時,我向往著一個江南採蓮的夢。

  3

  很小的時候每逢冬至這一天奶奶都會告訴我冬至要吃餃子,不吃餃子耳朵就會凍掉。為了我的耳朵我都會大口大口吃餃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從書中得知冬至不吃餃子耳朵也不會凍掉。

  其實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可是一個大節氣,倍受人們的重視。冬至要吃美食是人們過節的傳統習慣,中國大地冬至的食俗南北不同。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吃餃子、南方盛行吃湯圓。不論吃什麼都是人們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餃子是我們家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我們全家聚在一塊,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心裡都美滋滋的。每到這時奶奶總會對我說:“多吃點,吃的肚子滾溜溜的,吃飽了晚上才會做個好夢哦!”雖然冬至夜三九嚴寒外面寒氣徹骨,但是我家裡卻溫暖如春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可惜今年爸爸卻獨自一人在外地出差,冬至夜不能回來。我更想念他了。

  36、西北老家過冬至

  聽奶奶說:冬至是傳統四大節之一,冬至開始數九,是個嚴寒的節氣;“冬至—陽生”,從此陽氣上升,又是個帶來希望的節日。在我們老家西北一個小山村,過冬至,人們要吃包子。因為那裡有句老話:冬至節,禿子頭上凍出血。人們吃了包子,就“包”住了“頭”,也“包”住了來年的希望。奶奶至今還保留著這個習俗。

  去年冬至,奶奶一大早就發好面,準備好羊肉胡蘿蔔餡。一聽說包包子,我急忙洗了手,跑到案板邊,拿過奶奶壓好的麵皮,開始學包包子。奶奶邊包邊教我:“左手心放麵皮,右手舀餡放在麵皮上。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邊皮,中指沿著邊兒往回拉,邊拉邊捏,最後捏到一起擰個小辮就行”。我一聽,難,得有點技術。奶奶說:“不怕,一學就會。”她握住我的右手,分開手指,在麵皮上練習“邊拉邊捏”,看著麵皮的圓邊在我手下一點點收攏,也很好玩。奶奶教我做了兩個,第三個我堅持要自己來,開頭我小心慢慢捏,不算順利,快要捏好了,我心裡高興,想一下捏住,可是餡都捏到了邊上,拉回的面捏不住倒粘在手指上。我有點發急,使勁一捏,不想倒把皮捏破了,餡也漏了。奶奶一看說:“不要急,最困難的時候就是快成功的時候。你這是面邊上粘了菜汁就捏不住;手溼了就粘面了。”我長吸一口氣,擦乾手,重新拿過一面皮,按部就班操作,終於成功了。那包子歪著小辮坐在箅子上,我左看右看,多像淘氣的小娃娃!我大喊:“耶,我捏了個胖娃娃!”大家都笑了。吃飯了,奶奶端上熱氣騰騰的包子,我心裡美滋滋的,這包子也有我一份功勞啊!

  今年的冬至又到了,想起第一次包包子的經歷。我就想起了奶奶的話:最困難的時候就是快成功的時候。就像冬至最寒冷的時候過去了,那溫暖的日子也就開始了。

  4

  冬至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個地方的習俗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包餃子,有的是做冬至圓。今夜是冬至夜。叄九嚴寒,外面寒氣徹骨。我家裡卻溫暖如春,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

  “吃了湯圓大一歲”。今晚要吃湯圓了,這是冬至的傳統習俗,而且媽媽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湯圓。我們高興得在大廳裡歡呼雀躍。

  只見媽媽先打來幾勺白花花的湯圓粉,接著加了些溫水與湯圓粉一起用力和麵,把湯圓和成了一團。我用手一捏,覺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軟滑有彈性。我們照著媽媽和奶奶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揪些小麵糰,先把小麵糰搓成一長條,接著把長條分成寸長的一段段,然後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兩手輕輕揉搓,一個小圓子的湯圓就誕生了。

  水開了,我們把一個個潔白的小圓子放進鍋裡,一個個湯圓像愛睡的小娃娃靜靜地躺在鍋底。不一會兒,水又開了,湯圓像一個個打著哈欠、調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來。媽媽連忙把火力關小,個個湯圓在鍋裡不斷地翻滾著。又過了一會兒,湯圓皮軟了,熟了。

  在冬至,天氣變得更冷,而人們的心卻會走得更近。心與心的溫暖,讓整個冬季從冬至開始溫馨。所以,我喜歡冬至。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樂。在冬至,我們收穫得很多,同時,我們也收穫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