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景懷念的散文
哪些散文是借景抒情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洛神湖
春在天地間鋪展開來之後,夏就一日一日臨近了,太陽的光芒愈加銳利。幾場春雨把天空清洗地愈加澄澈,白雲一大朵一大朵,愈加形態分明,或如大大的棉朵,或如潔白的棉被;有的飄逸開來,絲絲縷縷,如扯開的絲絮。湖邊的垂柳已不是春天那樣嬌嫩,碧綠的絲絛,變得柔韌起來,葉子也茂盛起來。蟬扯開了嗓子,歇斯底里地歡唱,激越的響聲迴盪在林間湖面。
麥收過後,盛夏也就到來了,今年天氣特別炎熱,太陽一升起來,就如火燎。有時候,從早到晚暑氣不散,睡在床上,就像睡在熱炕上一樣。白天裡,有陰涼的地方就成了人們的好去處,洛神湖邊的柳樹林是離湖較近的人們的最佳選擇。
坐在湖東岸,蔭翳的柳樹林中,一泓碧水盡收眼底。清風拂面,湖水清涼,暑氣在這裡退避三舍,來時的炎熱一忽兒就消失得無影無蹤。藏青色的湖面一刻不停地盪漾著,起伏著,在風的推動下,形成一個個活的小水丘。這些小水丘像一個個緩緩湧出的噴泉,它比噴泉更柔媚。這活躍著的湖面,好似一方巨大的絲綢布料,極軟而又極柔的那一種,迎風一抖,不僅面,邊邊角角都飄動起來了。陽光照耀著跳躍的湖水,湖面上出現了一塊塊碎金。我正在欣賞湖面的柔波,突然,一排波浪湧過來,躍上了湖岸,打溼了我的衣褲,隨即就“汩汩嘩嘩”的輕快退去。湖水湧動著,時而一排浪湧來,輕輕地衝刷著石岸;時而形成朵朵漣漪,溫柔的擁抱石岸,輕吻著,發出啵啵的聲響。岸邊的垂柳,如嬌羞的少女低垂著頭。垂柳自有自己的美麗,纖柔的枝條隨風飄動,抬頭仰望,如同千萬屢綠瀑從空中落下。棵棵垂柳倚湖畔而栽,嫋嫋婷婷,很像一個個脫去外套,顯露出柔美線條的青春少女。
寬闊的湖面上浮起淡薄的霧氣,看去,朦朦朧朧如隔了一層紗,順著湖面向南望,霧由淡而濃,一片白茫茫的,一直延伸進遠處的天空。我右側不遠處,有一條長虹般的石拱橋,這是座聯拱石橋,通東扯西,橫跨湖面之上,此情此景用“長虹臥波”來形容恰如其分。橋面由17個大小不一的聯拱共同支撐,橋拱從中間到兩邊,由大到小,橋拱的形狀像拱形的門洞。這座橋東西對稱,從整體上看,橋面就像一張大弓,直面天空。西岸的藥王山,臨湖而立,自北而南,成為一個小山包,如浮在水波浩淼的洛神湖上。山上樹木蔥蘢,碧森森,充滿生機。三兩個小亭子或頭或身從山腰露出來,小山南是一座勾心鬥角的大亭子,這幾座大大小小的亭子掩映在青翠的山林中別有一番情趣。和藥王山相鄰的是一座影視城,頗具規模,灰磚灰瓦,莊嚴古典,氣勢恢巨集。再往南是迷濛在茫茫霧氣中的垂柳林,高樹成林成片,矮樹成帶,再遠處一片翠色延伸進城裡。目之所及,茫茫湖水的盡處,也是林帶的盡處,上面是灰白的天空,高闊的天空下,林帶就像誰用畫筆描了一下,呈現出一抹短窄的濃綠。尤其美麗的是西岸的垂柳,舒展的柳枝,如滾滾的綠雲,比雲更曼妙,如一群清純的少女新洗的秀髮,散發出青春的氣息。我正在欣賞著美景,突然間一條銀白的魚兒躍出水面,“啪”得一聲又落進水裡,我頓時一陣驚喜,有捉住它的衝動。
記下了這番美景,辭別洛神湖畔,走過聯拱石橋,遊覽了植物園。本想登上藥王山,一覽周圍的美景,然而時間不允許,只好棄藥王山而去。
:那童年的小鎮
“暖暖地午後,請你陪我到夢中的水鄉,誰也帶不走那扇古老的窗。看那青山盪漾水上,看那晚霞吻著夕陽。”不知是從何處看到這樣一首歌詞,不記得曲調,不知是誰吟唱,但那詞如畫般的意境,卻讓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我家鄉那早已消逝了的小鎮。
記憶中的小鎮,有一條古老的小街,長長的,總感覺望不到盡頭似的,用青石板鋪就的街面,被一代代小鎮人踩的光滑而圓潤。街面很窄,兩邊屋簷相接,中間只見一線天光,晾衣杆可以穿街而過,對門人家隔街隔窗都可以相談。沿街是各式各樣的店鋪,還有代表小鎮最具文化經濟性的郵局、信用社、供銷社。不開店的人家的屋門也是一律敞開著。房子都是磚木結構,都是兩層樓和幾進之深的小院,對不熟悉小鎮的外面人看著,卻總有著那“庭院深深深幾許”的神祕感。
小鎮的外面是一條灣灣的沙河,沙河的兩岸是那倒垂的水柳,河岸有人家的地方,在河邊都有青石鋪就的洗衣和淘米用的條石板,那灣灣的沙河把小鎮一分為二,沙河的上面,建有一座小橋,年代並不久遠,但也為小鎮平添了一份景緻;小鎮和眾多地處皖南山區的小鎮一樣有著相同的格局;也都是處在群山的環繞中。它沒有沈從文筆下那湘西吊腳樓組成的小鎮那樣渾樸奇險,也沒有蘇州小鎮那具有文化意昧的精巧雅緻,比之餘秋雨筆下的江南小鎮,我家鄉的小鎮其實也不過是條古老的小巷吧。但是對於我來說,那童年的小鎮,卻是刻在我生命裡的,總在每一個落寞的時光如昨日重現;一眸的記憶遠望,心靈所觸的就是那些細雨如絲的仿若夢境的時光,那小巷、那老屋、那石板路。。。。
杏花煙雨的江南,青草長滿河堤時,是江南最美麗的時節,記憶中也是小鎮最美好的時光。因小鎮是地處皖南沿江的交界處,閉塞中常略顯繁華。童年時的小鎮民風平和安祥,且依然是遵循著古老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最喜歡的是小鎮的早市,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從山那邊升起,小鎮最忙碌的時侯也開時了,四方的鄉民們從家裡挑來各色的新鮮蔬菜,在小巷街面的兩旁排開。且總有一些為了生計而奔波的南來北往的行人,在小鎮逗留,給小鎮帶來陌生而新鮮的面孔。這時的街面總顯的擁擠而繁華;每每這個時刻,總喜歡早早的起床跟在大人後面去買菜,喜歡在街面熙攘的人群裡鑽來鑽去,找著自已喜歡的東西看著,雖沒錢也沒想著去買,當內心卻特別的快樂。小鎮早晨集市買賣的時間很短,城裡人稱為‘露水市’,當8點過後,所有鎮機關都到了上班時刻,小鎮集市的人群也慢慢地散去,只有那街面固定的店鋪開著,悠悠的等著顧客,這時街巷總有一些老人和閒人在街簷下打牌下棋,而愛聊天的女人們,則喜歡捧著瓜子,閒閒的在一起,有著說不盡的陳年舊事,道不完的街面新聞,聊到情深處,常忘了去回家做飯。溫暖、恬靜、慵懶、舒緩、這就是小鎮民居的生活方式,時光也就這樣如流水般緩緩走過。在走過的記憶時光裡,卻留給我一個難忘而快樂的童年。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江南的風是溫柔的,小鎮的雨是纏綿的,纏住了過客的思念,但卻留不住那匆匆的腳步。江南的杏花在煙雨中開了又謝;江南的柳枝在春天的陽光下,綠了又青;只是我那童年的小鎮,早已在新時代文明的衝擊下吞沒,彈指間消逝在江南的煙雨中,成為了遠逝的一片風景。任時光荏冉,任歲月變遷;那童年的小鎮記憶,依然如夢般收藏在我生命的畫頁中。
常在那天淡夜涼,月光滿地的惆悵時,想起那童年的小鎮,想起那美好的時光,那裡的一切依然清晰如昨,那小巷、那老屋、那石板路;那裡的一切象一張淡淡的水墨畫一樣,深深的定格在我的腦海裡,如夢似煙。
:擁抱春雨
春雨,一落筆總是受到人們的喜愛,杜甫的《春夜喜雨》具有鮮明的代表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自然是傳誦千古的佳句。“春雨貴如油”,自然也具有典型的說服力。當然,對於春雨的感情也並不都是出於讚美的情懷。
一場佳約,卻因了春雨的擾亂,徒自惹人無限煩惱,“最妨他,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這不是史達祖在《綺羅香詠春雨》裡埋怨的詩句嗎?因了春雨的擾亂,詩人只好徒自沉入與佳人往昔溫馨相聚的回憶之中:“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自然,為更多人知道的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是寫到了一場春雨,對於愛花,憐惜花的人們來說,那春雨自然是有點殘忍,不解風情,是它們“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本來啊,人們約定在明天要去洛陽觀賞牡丹啊,可是,這一場春雨就把這一件事兒攪黃了。不說雨天行車的不便,就是到了洛陽,在雨中看那被雨激打的落花慘景,豈不更令人大為掃興。
人們對春雨的情感或是或非,不一而足。仔細分析一下,人們對於春雨的感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感情好惡功利地去看待評價的,自然沒有遵循春雨的本色去看。按照自然節氣來看,進入四月,清明節以後,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雨是慢慢的多了起來,也就是進入了一個盛雨期。唐朝詩人杜牧在其《清明》裡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可見一到清明節,乃至清明節以後,進入盛雨期,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的規律。因此,有人在清明節下雨的時候寫到:“這一天下著唐朝的雨,我們的心情很沉重的話。”就是很有趣味的一句話。
南宋詩人翁卷在其《鄉村四月》裡寫道:“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北方有一句俗語稱: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可見,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一過清明節,也就是進入四月份,應當是農事活動頻繁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需要播種下來年的收入,才能保障社會民生的基本需要。在這個季節裡,又恰好進入了盛雨期,這正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春雨,是上天賜予人間的佳釀甘霖。我們應該遵循自然的規律去擁抱春雨,豈不見,在春雨之後,山原不是更綠了,花兒不是更豔了,天空不是更藍了,人們的心情不是更好了嗎?
擁抱春雨,即使在春雨中淋得衣服溼漉漉的,也是快樂的;擁抱春雨,即使在春雨中延誤了一場花期,也是值得的;擁抱春雨,讓我們為春雨寫出讚美的篇章,抒發我們內心的歡快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