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熱點的作文4篇

  你有了解過社會嗎?談一談你知道的吧。下面一起隨小編欣賞一下社會熱點範文吧!

  社會熱點範文篇一: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我們的城市已變得越來越美麗,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的景象隨處可見。然而由於有些人安全意識淡薄,導致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上演”了一場場不可挽回得悲劇,當你面對那些觸目驚心得場景時,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種事故領域的“頭號殺手”。而導致悲劇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欠缺安全防衛知識,自我保護能力差,因此對少年兒童進行安全教育的形勢相當緊迫。因此,我向大家倡議:

  1、乘坐公共車輛,應該遵守公共秩序,講究社會公德,注意交通安全。

  候車時,應依次排隊,站在道路邊或站臺上等候,不應擁擠在車行道上,更不準站在道路中間攔車。上車時,應等汽車靠站停穩,先讓車上的乘客下完車,再按次序上車,不能爭先恐後。上車後,應主動買票,主動讓座給老人、病人、殘疾人、孕婦或懷抱嬰兒的乘客。車輛行駛時,要拉住扶手,頭、手不能伸出車窗外,以免被來往車輛碰擦。下車時,要依次而行,不要硬推硬擠。下車後,應隨即走上人行道。需要橫過車行道的,應從人行道內通過;千萬不能在車前車尾急穿,這樣很不安全。

  2、上學、放學和外出活動,我們幾乎天天要在道路上行走。走路要保證安全,這裡面的學問可多著呢!有不少行人,因為沒有掌握好安全橫過道路的要領,結果喪身與汽車輪子底下。

  橫過道路時,要選擇有人行橫道的地方。這是行人享有“先行權”的安全地帶。在這個地帶,機動車的行駛速度一般都要減慢,駕駛員也比較注意行人的動態。在沒劃有人行橫道的地方橫過道路,要特別注意避讓來往的車輛。避讓車輛最簡單的方法是:先看左邊是否有來車,沒有來車才走入車行道;再看右邊是否有來車,沒有來車時就可以安全橫過道路了。

  橫過道路不走人行橫道,隨便亂穿,或者在汽車已經臨近時急匆匆過道路,都是十分危險的舉動。

  3、在沒有交通民警指揮的路段,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不與機動車輛爭道搶行。

  4、小學生在放學排路隊時要頭戴小黃帽,在霧、雨、雪天,最好穿著色彩鮮豔的衣服,以便於機動車司機儘早發現目標,提前採取安全措施。

  5、穿越馬路,要聽從交通民警的指揮;要遵守交通規則,做到 “ 綠燈行,紅燈停 ” 。

  6、穿越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在有過街天橋和過街地道的路段,應自覺走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

  7、穿越馬路時,要走直線,不可迂迴穿行;在沒有人行橫道的路段,應先看左邊,再看右邊,在確認沒有機動車通過時才可以穿越馬路。

  8、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護欄和隔離墩,更不能在馬路上滑滑板。

  9、不要突然橫穿馬路,特別是馬路對面有熟人、朋友呼喚,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車已經進站,千萬不能貿然行事,以免發生意外。

  10、綠燈亮時,准許車輛、行人通行,但轉彎的車輛不準妨礙直行的車輛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行。

  11、黃燈亮時,不準車輛、行人通行,但已越過停止線的車輛和已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可以繼續通行。

  如果你記住以上得十一條倡議,我相信,發生事故的“機會”一定會少很多!!

  社會熱點範文篇二:

  社會發展的副作用

  我近來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上海媒體統一口徑貶小瀋陽。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文廣集團旗下《新娛樂線上》賣力播報的所謂 常州事件 。一時間上海媒體全面跟進,娛記焉,評論員焉,無不痛心疾首,似乎小瀋陽就是天底下最無恥的一個人,五千年文明就毀他一人手上了。沒過幾天,《新娛樂線上》又低調澄清,承認小瀋陽與此次事件無關,只是主辦方與演出承辦方的矛盾,但上海其他媒體繼續不依不饒,抓著這件事大作文章,人人口沫橫飛,個個義憤填膺。

  我很是納悶。

  沒見上海媒體這麼有正義感過啊。莫非上海一夜之間道德高漲,世博會真有這麼大效力?

  於是又細瞅了一瞅,就瞅出問題來了。

  我挺喜歡看報紙。因為就是一俗人,對娛樂版一向看得津津有味。我注意到,凡是有貶小瀋陽的文章,就必有一篇捧本地某位滑稽演員的文章,而且絕對是大篇幅的,圖文並茂,字裡行間充滿深情。

  如果坊間傳言無誤,該滑稽演員背後推手就是文廣集團。

  新娛樂線上和幾家最熱心貶小瀋陽的報刊,也是文廣旗下的。

  這就有點摸著門了。

  但細一想也不對啊,小瀋陽跟那位滑稽演員,用上海話來說,根本 不搭界 啊。

  小瀋陽的演出風格,注重娛樂性,說學逗唱,熱熱鬧鬧,用他自己話說, 把觀眾整高興就行了 。那位滑稽演員因為歲數、外型和自身條件關係,走的是個人脫口秀路線,說的是上海人自己的故事,完全不相干啊。再說了,一個過江龍,一個地頭蛇,過江龍過了江就走,地頭蛇有得在地頭上混呢,何必這麼火煎屁股似的來不及開罵,好象人家挖了他祖墳似的,徒然顯得自己沒風度。

  有一點巧合,筆者覺得很有趣。小瀋陽4月26日演出後,緊接著是那位滑稽演員個人專場。就是這期間,上海媒體突然表現出空前團結,齊聲痛罵小瀋陽,罵過了,就用同樣熱情謳歌那位滑稽演員,只差把他說成當代魯迅了。看來看去,上海媒體似乎想表達一個意思:看小瀋陽演出,是世風日下的表現,看那位滑稽演員演出,說明大爺您有品味有素質。大概其就是這麼個意思吧。

  不禁有點為小瀋陽5月17演出票房擔心。正好本人買了票,就去看了。

  我承認我是大吃一驚。沒想到上座率這麼高。一進去人山人海,黑鴉鴉四面是人,眼估一下,應該有八成到九成的上座率。整場演出,笑聲掌聲,熒光棒點點,小瀋陽一出來,小女生爭先恐後尖叫,這個獻花那個抱,不知道還以為是哪位天王歌星開演唱會。

  整場演出純娛樂,極娛樂。也許沒啥值得你深思的橋段,但實在的,天天深思這個深思那個也忒累了,這活還是留給專家教授去吧。花錢買票,笑痛快了就行了,又不是沒上夠學。實在想受教育,自有《新聞聯播》。

  第二天又看娛樂新聞,這回更納悶了。記者同志們一律稱上海演出票房差,觀眾不買賬,那昨晚那些都是本山集團花錢買的託?本山集團還真是不差錢,自掏腰包包場娛樂大眾,這實力真是剛剛的。那我怎沒拿到贈票?說演出上座率只有六成,那現場多出的二三成人,莫不是我眼花了?我的臉笑得現在還有點酸,八成是撞欄杆上了吧。

  如果不是我搞錯,就是媒體在說謊。說謊不稀奇,對某些媒體來說,說謊比吃白菜還方便,為什麼呢?小瀋陽演完就走了,還繼續罵什麼呢?這不吃飽撐著了嗎?

  越來越發達的社會,言論應該越來越自由,可是,就像周立波先生說的一樣,言論自由並不代表著可以粗口成章,講沒有根據的話。

  總感覺因為社會的發展,我們無意中丟棄了很多東西。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獲得了更多的金錢、物質,也遺忘了一些不該遺忘的東西,我們在物質社會中拋棄了精神財富,所以我們從來沒有感覺到真正的充實。

  我們人類,因為社會的發展懂得了越來越多的計謀,可以說,社會上的某些人,會為了達到目的而用盡各種辦法。而這種方法,大多是損害別人的利益的,因為只有踩別人一腳,自己才能跳得更高。

  想想,如果豬有了人的思想會怎樣???

  哈哈,我又不是豬,我怎麼會知道???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豬就不會有現在那麼快樂了

  社會熱點範文篇三:

  人之立身,所貴者在德。在我們當今以德治國、依法治國的形勢下,發揚助人為樂、扶貧濟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等等的社會公德更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而當今社會上所存在的問題是舉不勝舉,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我相信問題還是能迎刃而解的。每當我們看到電視上所播導的好人好事時大家都會鼓掌表揚,可偏偏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很多人卻是說的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前幾天正當我準備要上課時,門外突然出現了一個陌生女子和一個司機,起初我以為是學生家長,後來才知道那個陌生女子是要來跟我藉手機的,那時候天正下著瓢潑大雨,而載她的那個司機卻吝嗇得要死不肯借給她還騙她說沒帶,這是後來有人打電話給那個司機才出破被我們知道的,可當這個陌生女子罵他時他居然還嬉皮笑臉,這一幕然我看了實在很寒心!雖然說防人之心不可無,可只要多加小心不就得了,更何況還是舉手之勞!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在別人處於水深火熱時,來個雪中送炭,伸出援助之手難道就這麼難嗎?

  這一幕讓我和我的學生都驚呆了,司機成了我們的反面教材,這社會需要更多的熱心腸,就像《奉獻》裡邊唱的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社會熱點範文篇四:

  近些日子來,隨著不斷被曝光的“瘦肉精”、“染色饅頭”以及“黑心豆芽”等事件,人們對於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已成為目前公共健康面臨的最主要威脅之一。於是人們恐慌了,“我們還能吃什麼?”可見,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小視,它直接關係著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我們身邊都存在哪些食品安全隱患呢?我這裡先要說的是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大家可以看見在學校周圍有許多小攤,香氣撲鼻的燒烤、美味的陝西涼皮、熱氣騰騰的關東煮……可謂應有盡有。你經常可以看到學生三五成群的來消費。這裡的食品“物美價廉”,很受歡迎。有些同學意識到這些食品不安全,但面對琳琅滿目的食品,竟又垂涎三尺了。此時他們在“好吃”與“安全”之間迷茫了。抱著“就吃一點”的想法,他們選擇了“好吃”,卻不知道疾病的魔爪已慢慢伸來。還有些同學為了節省時間經常到一些街邊小店用餐。這些無證經營的小店衛生環境很差、反覆使用過洗碗水、長時間存放的菜餚……食品安全整治刻不容緩。

  再來看看我們的生活。今年四月,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在生產過程中新增色素、防腐劑等,將白麵染色製成玉米麵饅頭、黑米饅頭等,工人還隨意更改饅頭的生產日期。幾天後,湖北宜昌便曝光“問題生薑”。一些商販把品相不好的生薑用水浸泡清洗,然後用化工原料硫磺進行煙燻,與普通生薑相比,“硫磺姜” 看上去又黃又亮,在市場上很搶手。前不久,揚州“七杯茶”奶茶被報道奶茶不含一點“奶”,加工地衛生也令人作嘔。人民群眾恐慌無比,面對生產生活中食品安全問題,人們茫然了。

  剛剛平息不久的“三鹿奶粉”事件中,伊利、蒙牛等多家奶企業的奶製品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市場上奶製品的銷售量急劇下降,人們對各大品牌奶製品都作出了質疑,許多新生兒父母都不給孩子買奶粉。這些企業以及個人昧著良心賺錢,拿人民群眾的健康當賭注,到頭來“兩敗俱傷”。危害的不僅是一個企業的信譽、個人的名譽,更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將傷害減小到最低程度呢?

  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注意飲食衛生,不到無證餐點就餐,不吃無包裝的路邊小吃,應在學校餐廳或正規餐廳就餐。人民群眾應提高自我防護能力,購買食品時認清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以及一些防偽標識等。企業應增強社會公德,完善管理體質,不能只追求經濟利益而忘了社會責任意識。同時因為我國食品安全與質量法規及標準的法律體系上存在一些弊端和問題,我國應研究、借鑑發達國家的法律體系和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證食品安全,提高生活質量。更應該充分利用電視臺、電臺、報紙、網路等多種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食品安全和相關法律法規,營造全體人民共同維護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食品安全的警鐘應再度敲響,有關部門應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加強監督力度,及時發現隱患,防患於未然。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共同創造美好健康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