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藥的效能和特點

  補氣藥,又稱益氣藥,就是能治療氣虛病症的藥物。具有補肺氣、益脾氣的功效,適用於肺氣虛及脾氣虛等病症。氣虛證常因飲食失調,年老體弱,久病所致,臨床表現出臟腑功能衰退的證候。脾為後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氣虛則神疲倦怠,大便洩瀉,食慾不振,脘腹虛脹,甚至浮腫、脫肛等症;肺主一身之氣,肺氣不足,則少氣懶言,動作喘乏,易出虛汗。常用人蔘、黨蔘、黃芪、白朮、山藥等藥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有補肺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腎氣丸等。可用玉屏風散補衛氣,固表斂汗;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補中氣,助健運。那麼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

  編輯摘要

  目錄1概述

  2藥物應用注意事項

  3主要品種

  人蔘

  黃芪

  西洋參

  黨蔘

  太子參

  白朮

  甘草

  1概述 2藥物應用注意事項 3主要品種 3.1人蔘 3.2黃芪 3.3西洋參 3.4黨蔘 3.5太子參 3.6白朮 3.7甘草

  概述/補氣藥 編輯

  丹蔘氣虛證常因飲食失調,年老體弱,久病所致,臨床表現出臟腑功能衰退的證候。根據不同臟腑的氣虛證臨床表現的特點,可採用不同的補氣法,如補肺氣、補脾氣、補心氣、補腎氣等。補氣藥,又稱益氣藥,就是能治療氣虛病症的藥物。具有補肺氣、益脾氣的功效,適用於肺氣虛及脾氣虛等病症。脾為後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氣虛則神疲倦怠,大便洩瀉,食慾不振,脘腹虛脹,甚至浮腫、脫肛等症;肺主一身之氣,肺氣不足,則少氣懶言,動作喘乏,易出虛汗。凡呈現以上症候,都可用補氣藥來治療。常用人蔘、黨蔘、黃芪、白朮、山藥等藥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有補肺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腎氣丸等。

  “補氣”是治療學術語。系補法之一。指有補氣藥物治療氣虛證的方法。肺主氣,主一身五臟六腑之氣;中焦脾胃受納水谷,脾氣健運,氣血得以化生,故氣虛多與肺、脾二髒相關。肺氣虛以少氣懶言,動輒喘促,怕風自汗為主症;脾氣虛以脘腹虛脹,神疲倦怠,食慾不振,大便洩瀉為主症。可用玉屏風散補衛氣,固表斂汗;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補中氣,助健運。

  藥物應用注意事項/補氣藥 編輯

  1、肝火、肝陽上亢、痰阻引起的頭暈目眩,飲食積滯或溼濁中阻引起的胃脘脹滿等實邪致病,不宜使用本法。

  2、氣虛兼有實邪的病證,補氣法宜與祛邪法配合使用。

  主要品種/補氣藥 編輯

  人蔘

  人蔘是最重要,最名貴的補氣中藥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溫,功能大補元氣,益智安神,為補益保健之佳品。研究證實,人蔘有促進人體細胞發育,增加細胞分裂次數的作用,而美國學者誨弗利克認為,人體細胞大約分裂50次就停止丁,細胞每次分裂一次需要2.4年,如果能達到分裂50次,就可以活到120歲,由於人蔘大補元氣,可常用於呼吸微弱、四肢厥冷,脈微弱,血壓低的休克等症.此外,由於人蔘有補益強壯作用,可抗衰老,適用於久病體虛,心悸怔仲,自汗肢冷,氣短,虛脫,心衰,神經衰弱等症。現代研究證實,人蔘含有多種皁甙和揮發油,多糖類,維生素BI、B2、C等成分;對神經系統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有促性激素樣作用,還有強心作用;能降低血糖,增強造血機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提高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此外,人蔘還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抑制高膽固醇血癥的發生,對慢性病的康復有促進作用。若燉服,用量一般3--9克;燉時要用慢火煮沸1小時以上,以便把人蔘有效成分煎出,保證療效。若吞服,將人蔘乾燥後,研為細末,每次用量1—2克。若酒浸,將人蔘切碎,放人好米酒內浸泡,—般1個月後便可飲服,每次兩2湯匙,1日2次。

  黃芪

  西洋參

  西洋參又叫花旗參,主要產於美國和加拿大,移種於我國的叫種參,藥用其根,為貴重藥材,是清補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蔘而不耐人蔘之溫者,皆可用之。西洋參味甘,微苦,功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適用於肺虛勞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證;以本品1—3克,水煎代茶飲,有潤喉美聲之效,戲曲、歌唱演員常飲,有益於嗓音保健;西洋參亦是體育保健之佳品,可供激烈活動後疲勞乏力,口於而渴,大汗出者服用。在使用時,可研為細末,每次服1—1.5克,溫開水送下;亦可單獨水煎,每劑1.5--3克;存放時要防腐,防蟲蛀,可:乾燥後密封儲存,或放於陰涼乾燥處儲存。本品忌用藜蘆同用,虛寒者忌用。

  黨蔘

  太子參

  太子參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又稱孩兒參,是一味很好的清補之品,內含果糖,澱粉,皁甙,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有強壯作用,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後氣陰兩虧等病症。每次用量:9—30克,要防黴,宜放置乾燥通風處或乾燥後密封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