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歸山典故簡介

  放虎歸山,歸: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敵人放走;留下後患。也作“縱虎歸山”。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國大將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三人被晉軍軍師先軫俘虜,準備將這三人獻於太廟以表戰功。晉襄公的後母文羸聽說孃家的大將被俘,她找晉襄公極力勸說,最後終於把這三人放走了。先軫聽到這個訊息的時侯正在吃飯,氣憤得把剛吃到嘴裡的飯都吐出來,他怒不可遏地找到晉襄公問道:“秦國的囚犯呢?”晉襄公回答說:“遵照母親之命把他們放走了。”先軫憤怒地吐了晉襄公一臉口水說道:“他竟然如此不懂事,我們費盡心思才把他們捉住,你卻聽信婦人之言輕而易舉的把他們放了,這叫放虎歸山,到時侯你後悔都來不及。”晉襄公這時才醒悟過來,再叫人去捉的時侯人早就不見了。孟明視等人跑回國後,並沒有受到責怪,仍然掌握著兵權,三年過後孟明視等人帶兵把晉國打敗了,秦國終於成了新的霸主。

  放虎歸山解析

  [釋義] 歸: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敵人放走;留下後患。也作“縱虎歸山”。

  [語出] 《三國志·蜀志·劉巴傳》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賢傳》:“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

  [近義] 養虎遺患

  [反義] 除惡務盡 斬草除根

  [用法] 多用來表示把壞人放走;給自己留下禍根。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和“養虎遺患”都有留下敵人不管;以致有後患的意思。但~偏重於“放”;強調把敵人放走;“養虎遺患”偏重於“養”;強調放縱敵人。

  放虎歸山造句

  1、你把他放出去簡直就是放虎歸山!

  2、放虎歸山,自然後患無窮。

  3、斬草除根的反義詞有放虎歸山、養癰貽患。

  4、如果放掉這個大土匪,就等於是放虎歸山,後果不堪設想。

  5、你的這種做法,不是放長線釣大魚,而是放虎歸山,後患無窮啊!

  6、如果你把敵特務放走,就等於放虎歸山。

  7、他若逃走了,等於是放虎歸山。

  8、如果我們的作戰方案稍有疏漏,就不能把敵人消滅掉,造成放虎歸山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