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小山岡
傍晚的時候,不知覺竟走到慧遠路後面的小山岡去。剛來廬山的時候,我曾租住在慧遠路37號,是我親切的懷戀。
它大概是廬山景區裡唯一一片還種植著蔬菜瓜果的山間菜園。霧靄洗過的菜園像少女的眸子一樣純淨,一畦畦的豆秧、青椒、蕹菜沾著夕露,青翠欲滴,金黃黃的野菊花散在四野周邊。天空是絳色的,纖細的雲絲在霞光中飄蕩,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捉住它。山風吹過,空氣中散發著泥土的氣息和野花的芳香。
在菜園的盡頭是一片亂墳岡,幾座不知什麼年代的墳塋淹沒在悽悽荒草之中。我對墳塋並不生畏,在我孩童時,老家有許多這樣的亂墳岡,奶奶說,墳墓裡的祖宗是不會去驚嚇善良的孩子。偶爾的時候,我會想這些墳墓裡的人當初是為什麼來到這座大山的?顯然,他們不是廬山歷史中的顯要人物,也許他們只是為了多掙點錢讓妻兒吃飽穿暖?也許是逃難?他們活著時是一些極普通的人,死了之後也就清清淨淨。這樣的問題我只是偶爾想想,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平靜相處,在這裡,我讀書,山農種菜,野花生長瓜果成熟,而他們在一旁靜靜安息。
這裡除了我和幾個來管理菜地的山民,極少再有別的人來。沒有哪個導遊會心血來潮把遊客帶到這兒來,看什麼呢?幾座普通人的墳墓?還是幾壟 菜地——看陶淵明麼?一個種菜的山民還真告訴我,這山谷底就是廬山西麓星子縣陶淵明的故鄉!當然也有說陶淵明故鄉在沙河縣,兩縣人民正為此爭論不休呢。無論爭論結果怎樣,小山岡還只是種著幾壟菜的小山岡,不會改姓陶。詩人可以在悠然之間見到廬山,也可以把歌唱徹雲霄,詩人的心自然可以像風的翅膀一樣拂過山川,拂過每一片清新菜園的小山岡吧?但我們更關心的是詩人的豆子具體種在哪兒,他又究竟是站在哪個位置悠然見南山的?百般考證之後得出一個地理意義上的陶淵明故居。我曾去過其中一處紀念館,之後再不想去另一處故居了。就像中國畫上方空靈的空白一樣,我還需要在自由的遐想中,在一滴夕露中,一陣清風中,一畦豆秧中去悠然接近詩人的詩心吧?
以往許多個週末,我都會帶上一本書到這兒來——其實也不一定真讀了幾頁書,更多的是為了一種心情。那時還有歡歡,一條被主人遺棄的小狗,它總在三岔口的大榕樹下等我送吃的,飽餐後就跟在我後面汪汪汪地一路撒歡。山農收穫蔬菜瓜果的時候,總會送我幾個瓜果品嚐,我從不客氣,因為也有歡歡施肥的功勞哩。
關於這片小山岡的記憶,似乎沒有更多了,但每每想起,我總會怦然心動。那天在菜市場遇見一位老婆婆,她正提著菜籃蹲在過道處賣蕹菜。那新鮮的還沾著露珠的青青的蕹菜吸引住了我,很快我認出了這竹籃裡的老友,也認出了這位婆婆,三年前我第一次走到小山岡的時候就見過她。很高興老人身體還這般硬朗,她很熱情地幫我挑選了兩把蕹菜,還邀我有空去小山岡吃黃瓜。
感謝老人,感謝小山岡!在大棚菜壟斷的菜市場上,我們還能見到這吮吸著山風晨露的新鮮時令蔬菜瓜果,還能享受到大自然簡單的賜福。
它大概是廬山景區裡唯一一片還種植著蔬菜瓜果的山間菜園。霧靄洗過的菜園像少女的眸子一樣純淨,一畦畦的豆秧、青椒、蕹菜沾著夕露,青翠欲滴,金黃黃的野菊花散在四野周邊。天空是絳色的,纖細的雲絲在霞光中飄蕩,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捉住它。山風吹過,空氣中散發著泥土的氣息和野花的芳香。
在菜園的盡頭是一片亂墳岡,幾座不知什麼年代的墳塋淹沒在悽悽荒草之中。我對墳塋並不生畏,在我孩童時,老家有許多這樣的亂墳岡,奶奶說,墳墓裡的祖宗是不會去驚嚇善良的孩子。偶爾的時候,我會想這些墳墓裡的人當初是為什麼來到這座大山的?顯然,他們不是廬山歷史中的顯要人物,也許他們只是為了多掙點錢讓妻兒吃飽穿暖?也許是逃難?他們活著時是一些極普通的人,死了之後也就清清淨淨。這樣的問題我只是偶爾想想,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平靜相處,在這裡,我讀書,山農種菜,野花生長瓜果成熟,而他們在一旁靜靜安息。
這裡除了我和幾個來管理菜地的山民,極少再有別的人來。沒有哪個導遊會心血來潮把遊客帶到這兒來,看什麼呢?幾座普通人的墳墓?還是幾壟 菜地——看陶淵明麼?一個種菜的山民還真告訴我,這山谷底就是廬山西麓星子縣陶淵明的故鄉!當然也有說陶淵明故鄉在沙河縣,兩縣人民正為此爭論不休呢。無論爭論結果怎樣,小山岡還只是種著幾壟菜的小山岡,不會改姓陶。詩人可以在悠然之間見到廬山,也可以把歌唱徹雲霄,詩人的心自然可以像風的翅膀一樣拂過山川,拂過每一片清新菜園的小山岡吧?但我們更關心的是詩人的豆子具體種在哪兒,他又究竟是站在哪個位置悠然見南山的?百般考證之後得出一個地理意義上的陶淵明故居。我曾去過其中一處紀念館,之後再不想去另一處故居了。就像中國畫上方空靈的空白一樣,我還需要在自由的遐想中,在一滴夕露中,一陣清風中,一畦豆秧中去悠然接近詩人的詩心吧?
以往許多個週末,我都會帶上一本書到這兒來——其實也不一定真讀了幾頁書,更多的是為了一種心情。那時還有歡歡,一條被主人遺棄的小狗,它總在三岔口的大榕樹下等我送吃的,飽餐後就跟在我後面汪汪汪地一路撒歡。山農收穫蔬菜瓜果的時候,總會送我幾個瓜果品嚐,我從不客氣,因為也有歡歡施肥的功勞哩。
關於這片小山岡的記憶,似乎沒有更多了,但每每想起,我總會怦然心動。那天在菜市場遇見一位老婆婆,她正提著菜籃蹲在過道處賣蕹菜。那新鮮的還沾著露珠的青青的蕹菜吸引住了我,很快我認出了這竹籃裡的老友,也認出了這位婆婆,三年前我第一次走到小山岡的時候就見過她。很高興老人身體還這般硬朗,她很熱情地幫我挑選了兩把蕹菜,還邀我有空去小山岡吃黃瓜。
感謝老人,感謝小山岡!在大棚菜壟斷的菜市場上,我們還能見到這吮吸著山風晨露的新鮮時令蔬菜瓜果,還能享受到大自然簡單的賜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