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糧食的散文

  糧食重要,是我們生命之源。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歡!

  篇1:珍藏記憶,珍惜糧食

  民以食為天,人對糧食的需求與生俱來。在我人生的路途中關於糧食的記憶有四個重要時期,每個時期都刻骨銘心。

  童年時期,我對糧食的記憶就是對飢餓的記憶。我生於1972年,老家在漢濱區最東邊的一個山村裡面,自從董事後就覺得天天在餓肚子,吃不飽飯,那時侯我們村家家戶戶每天只吃兩頓飯,苞谷、紅薯、酸菜是主要實食物,天天輪換著吃,時間長了,見著這些飯就頭疼,即使是這樣,我們家每年的糧食不夠吃,到了陰曆的二、三月間父親常常要到別的地方借糧吃,等莊稼收了以後再還。那時如果家裡來了客人,奶奶就到院子裡的鄰居那裡借點面,給客人擀麵吃,讓我們到外邊的院壩去玩,飯好以後,酸菜面的香味飄出了院子,飄到了院壩,我們聞著面的香味、留著口水、趴在門縫遠遠的看著,現在想來那時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十分可憐、實在可笑。那時,我們真是天天盼過年,到了過年,我們才能吃到肉和米飯,過半個多月的幸福生活。

  上學後,我對糧食的記憶是定時定量食用的記憶。我小學到高中上學是住學,要從家裡拿糧食交給學校食堂,每天還是兩頓飯,那時生活條件略微改善,主食是包穀粥、米飯,吃飯五個人一組,一組一個小鋁盆,每人只有半洋瓷碗,由於師傅要做很多人的飯,飯裡面有好多疙瘩,疙瘩中間還是生的苞谷針,飯少、質量差,吃不飽,就是這樣的飲食一直伴隨我從小學到高中11年的青春發育期,給我造成了營養不良,骨骼沒有發育沒有到位,人很瘦弱,22歲時,一個男同志的我體重才95斤。可以說,缺吃少喝伴隨著我的青少年,耽誤了我的發育,毀壞了我的體格。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關於糧食的記憶是暴飲暴食的記憶。農村土地包產到戶和改革開放結出了碩果,人們從飢餓中解放出來,生活天天像過年,大吃大喝的人們多了,想方設法吃野味、吃怪味、吃山珍、吃海鮮,吃飛禽走獸,街上大肚漢、酒醉漢很多,隨之而來的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病人增多了,這是胡吃亂喝的負面作用,因應了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律。

  現在,關於糧食的記憶是均衡營養的記憶。經過一段時間的大吃大喝,人們意識到胡吃亂喝給我們帶來的危害,開始注意均衡營養,迴歸自然,原來農村的粗茶淡飯又紅火起來了,街上因喝醉打架鬧事的人少了,成群結隊的人們茶餘飯後走路爬山、跳廣場舞,享受美好生活。

  四段記憶,四段歷史,認真反思,感受頗深,一是感謝改革、感謝和平,是1978開始的改革解放了生產力,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種地積極性,改革帶來了糧食增產、增收,為我們解決了溫飽問題;和平的環境為我們安心種地、安享生活提供了有利的環境,試想,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你能安心種地、安享生活嗎?二是永遠要珍惜糧食,無論在饑荒時代和富裕時期都要珍惜,我們是一個擁有14億多人吃飯人口的大國,人均耕地面積1.35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稍有不慎就會返貧,所以我們應該繼續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三是科技創新是糧食增產的堅強支撐。優質高產的種子、科學的種植管理技術、機械化的耕作工具是我們糧食豐收的保證。四是要注意解決影響糧食的突出問題,比如當前農村外出人口增多,承包地撂荒,種地人員減少問題,還有佔用耕地建房等問題,這些問題對我們糧食生產的有一定影響,一定要引起注意,加以解決。

  篇2:金秋——收穫的不只是糧食

  暖暖的秋陽,清爽的天,柔軟的風,我在這金秋季節想象著家鄉的田野。一定是一片金黃,農民們展露豐收的笑臉。

  我趁著這等好想象給家裡打電話,要分享他們收穫的喜悅。

  是媽媽接的電話,她說玉米收回來了,堆了滿滿一院,今年的玉米棒子大,顆粒飽滿,就是不好剝衣。我似乎聞到了那滿院的糧食濃香。

  媽媽又說,你姥姥也來幫忙了,吃過早飯就來了,你爸爸也在家多呆幾天,等收秋完再走。

  我彷彿看到他們散落在院中,圍著前面小山似的玉米棒子,拿起一根玉米,從尖頂處扯開緊裹著玉米棒子的層層衣服,退到根部,然後用力一掰,將這枯黃的衣服連著根蒂一下子掰下來,拂去絲絲攘攘的鬍鬚,金黃的玉米棒子就閃出它的光彩。於是院子裡就有黃橙橙的玉米棒子堆成的金山,也有蓬鬆鬆的枯黃的玉米衣堆成的枯山。

  然而他們只想加快速度,來不及產生詩意的想象,手裡一刻不停地剝著玉米衣。

  姥姥年近古稀還在幹農活,她是一輩子的農民,熟悉著田裡的每項事務,但是她仍然是一把好手,絲毫不亞於年輕人,他們一邊快速地幹活一邊拉著家常。整整一上午,堆在前面的小山才缺去一個角,他們又喜又恨,喜的是收成好可以多打糧食多賣錢,恨的是累的人腰痠背痛不不見大的成效。

  可是這就是農民啊,媽媽經常教育我,你不上學就是這下場。意思是很苦很累。

  但是她十分認命,幹著那沒有盡頭的農活,沒有絲毫抱怨。

  去年十一回去正好趕上姥姥家收玉米,我就去幫忙了,換上一身壓在箱底的舊衣裳。

  在那枯黃的地裡,一身的土,一臉的汗,疲憊的土地和記憶裡的一樣,一直以來都一樣,秋天就變得無精打采死氣沉沉,它們也累了一年了,從種到收,就像懷胎十月剛生產完,精疲力盡,土地和人都是一個道理呀。

  我一邊拾著玉米,一邊想我該拿著書才對呀,想著想著,時空變成了陌生的時空,我變成了陌生的我。上學上了半輩子,確實幹不了太重的農活,越來越矯情了。

  但是,姥爺身體裡好像安了六個馬達,在地裡迅速穿梭,一會躬身拾玉米,一會檢查躺倒的枯柴裡有沒有遺落的玉米棒子***他尊重任何一點果實,知道它們包含了許多心血***,我真詫異,姥爺怎麼那麼好的體力,那麼充沛的精力。

  我歇息的時候,招呼姥爺說:“您也歇會兒吧。”

  姥爺不停手裡的活兒,急急地說:“姥爺不累不累。”一點功夫都不耽誤。

  姥爺感概說:“老天爺厚待農民啊,你看今年收成又這麼好。”

  我被他的知足感恩所感動,又動手幹起活來。

  我問媽媽:姥姥家今年沒種玉米嗎?

  媽媽說:哪能不種,等過幾天收。

  我還要問,媽媽說:呀,你三姨來了,幫忙做飯,先不說了啊。

  我知道,農村的各項事情都是相互幫著完成的,做完你家的農活再做他家的,人們總在一起,說呀笑呀,感情也濃濃的。我真羨慕他們,我要快快回去,趕上姥姥家的收成。

  金秋,不只是收穫糧食的季節。

  篇3:換糧食的故事

  如今他老了,可還流淚。這個故事就是他一邊流淚一邊給我講的。

  那是紅太陽照耀大地的年代。那年他正在省城上學,上的是中專。那時能上箇中專也是很不容易的,但畢了業可以安排工作,可以端上鐵飯碗,可以吃上輕鬆飯。所以,他學習很用功,盼望著早一點畢業,早一點為家裡掙錢。父母親太累了,吃苦太多了。能夠減輕家裡的負擔,這是他最大的願望。

  可是,那時候全國都挨起餓來。報紙上老是說形勢大好,糧食很多,可身邊的人一個個都象餓紅了眼睛的鬼,老是溜著眼光找吃的東西。

  他的口糧應該是三十斤,油四兩,本來不夠吃的,可人家說要節約,搞支援,就又是扣去了五斤。剩下的口糧,他更要節約,因為,他還有著年老的父母。前一段時間,父母還給他寄糧票來,說他正是長骨子的時候,要吃飽點。可最近幾個月,糧票不僅不寄了,還求他幫助家裡一下。他知道,父母一般是不會向他張口的,如今張了口,說明事情非常嚴重了。

  於是,他每月再節約二、三斤糧票給父母寄去。這樣,他也成了餓紅了眼睛的鬼。幾個月下來,他看太陽都是藍花花的。

下一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