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數學課孩子的興趣

  首先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輕鬆的學習環境;其次要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還要精心設疑置問,巧設練習;那麼如何提高數學課孩子的樂趣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如何提高數學課孩子的樂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如何提高數學課孩子的樂趣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趣味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導學生產生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絡的直接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新課開始產生濃烈的求知慾望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教學中設計一些新穎的導語,會引發學生“獵新”的興趣。如在教學“認識角”一課時,我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匯入:“在我們的圖形王國中,有一群可愛的圖形娃娃,它們幸福、快樂地生活著,經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其中,要數‘角娃娃’最調皮了。這不,在圖形娃娃們玩捉迷藏遊戲的時候,角娃娃躲到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體上來了,你能把它找出來嗎?”這樣的匯入,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本課的學習營造了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

  二、複習鋪墊,培養自信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新知識前常常複習有關的舊知識,或者設計“先行組織者”為學好新知識做好鋪墊,使之成為同化新知識的固定點,從而實現知識和技能的遷移。這時教師可設定懸念,利用兒歌、故事、謎語和幽默的語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地、快樂地參與教學活動,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成功講好這堂課埋下至關重要的伏筆。如教學“20以內進位加法”的思路是“湊十”,為了使學生掌握“湊十法”,我設計了“找朋友”的遊戲方式作為鋪墊,諸如:8+***2***=10,那麼8和2就是朋友。同桌互相提問:“幾的好朋友是誰?”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而後我又以課件形式出示“8+2+5=__”等型別的練習題,全班沒有一個學生“掉隊”。此時我及時表揚了他們。我發現學生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在閃爍著,自信的笑容洋溢在他們稚嫩的臉上。

  三、可以穿插故事,引發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實際講述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引發他們的興趣,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先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西遊記》中的故事開頭,說:“唐僧師徒4人去取經,路上孫悟空採了一些桃子,唐僧想考考豬八戒,你們願意幫他嗎?”學生說:“願意。”這時我就問:“把2個桃子分給孫悟空和豬八戒,每人分得幾個?***1個***那麼把一個桃子平均分給他們2人,每人分得幾個?***半個***”接著問:“半個用什麼數來表示?”很自然地引出了課題,並且使學生帶著好奇心認真地學習本節課的內容,最後我也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2讓數學課充滿樂趣

  一、創設情境,激趣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教師不僅要用數學的真諦來撥亮孩子們的心靈,更要用適合兒童的教育方法,去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讓孩子的心緊緊圍繞課堂知識去參與、思考、探索。如我在講“商不變性質”一課時,先給學生講述“猴王分桃”的故事:一天猴王給小猴們分桃子,猴王說:“給你6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吃”,小猴聽了連連搖頭說:“太少,太少!”猴王又說:“好,給你60個桃子,平均分給30個小猴吃?”小猴子得寸進尺,試探地說:“大王,再多給點行嗎?”猴王一拍桌子,顯得慷慨大度地說:“那好吧!給你600個桃子,平均分給300只小猴,你總滿意了吧!”

  小猴子高興地笑了,猴王也笑了。故事講到這,有的學生露出會心的微笑,有的茫然不知所措。此時我抓住契機,“誰的笑是聰明的一笑?為什麼?”學生的求知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整節課學習氣氛濃郁,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創設情境,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數學中的奧祕,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運用遊戲、音樂、教具、競爭等多種方法,從貼近孩子生活的現實出發,創設情境,以疑激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二、放權探索,帶趣求真

  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是《課標》又一要求。因此,教師努力為學生創設各種問題情境的同時,還要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探究、猜想、思考,給學生留足思維空間,從而讓學生在探索中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創新的思考方法,並藉此獲得知識。例如,我在教學直角三角形面積時,先請同學們從正方形紙片上剪一刀或畫一筆,成為一個三角形。於是學生自己動手,剪出三種不同的三角形:一是沿相鄰兩邊任意兩點剪出的三角形。二是沿對角線剪出的三角形。三是沿頂點與對邊任意一點剪的三角形。然後我又引導學生思考,“哪種三角形的面積你能計算?”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沿對角線剪開的三角形能計算,理由是“剪下***或畫出***的兩個三角形重疊在一起,完全一樣,正好是正方形的一半”。由此推出:三角形面積是跟它相對應的正方形面積的一半。

  再量一量,算一算,推斷得到驗證是正確的。接著引發學生思考另兩種情況下的面積計算,讓學生小組交流。剪、畫、拼、疊,學生不難推出:其餘兩圖中剪出的三角形,通過平移拼圖、旋轉後拼圖,得出三角形的面積是其對應的長方形面積的一半。此時讓學生說說上面的研究主要運用了什麼策略?***把三角形轉換成長方形***得出:直角三角形面積=長×寬÷2,即:底×高÷2。

  這一教學過程,將解決三角形面積計算***新問題***置於正方形面積計算***舊知識***這個背景之中,已有的知識經驗被“啟用”。在探索過程中,這種知其所以然的探索發現,不僅培養了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而且使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意志力等得到再次發展和完善,愈久彌香。

  3數學課充滿樂趣的教學方法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激趣樂學的前提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師生人格上的平等,發揚學問中的自由和組織管理上的民主。如在小組活動中我大膽讓小組長自己組織對學習的討論,力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並快樂的去學習。

  二、營造輕鬆的學習環境,是激趣樂學的關鍵

  在教學中,首先,我減輕了分數對學生的壓力;接著,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了不同的學習目標,再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使他們均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其次,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與多變的教學方法,儘可能創造輕鬆、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輕鬆地掌握所學知識。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遊戲、生活中體會到學習之樂

  在低年級教學中我經常採用遊戲情景的教學方法,學生卜分歡迎,興趣更濃,教學效果也更好。如;我在教“認識方向”的這節課時,我創設了這樣的一個遊戲情景,把全班分成九個小組,每個小組學生都戴有不同動物頭飾,出示相應的位置圖,然後,做找家家的遊戲,讓學生自由自在地做著小動物的動作,在歡快的音樂下找回自己的家,並讓他們都說一說是如何找到自己家的。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數學知識,而且使其在身臨其境的毫無束縛的課堂中自由地放飛自己數學思維能力。

  四、主動參與,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會到參與之樂

  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我讓學生拿不同大小的圓柱形商品,把外面貼的商標紙剪開,展開後看看是什麼形狀。有的學生沿著高剪開,展開後得到一個長方形,有的學生沿斜線剪開,展開後是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學生把高瘦的圓柱體商標沿高剪開,展開後是一個正方形,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認識到:把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可以是一個長方形也可以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它們的長***或底***與圓柱底面周長相等,寬***或高***與圓柱的高相等。當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側面展開是一個正方形,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分組討論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公式,最後交流彙報:圓柱體的側面積等於底面周長乘以高。這樣學生學得主動、活潑,不僅理解了圓柱體側面積的概念,掌握了計算側面積的公式,而且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如何提高數學課孩子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