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教學反思

  《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文化生活》第十課第二框題的教學內容,主要學評析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關係。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講學案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以練習為主,以學生主動碰觸問題提出問題為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多層次的嘗試練習, 使學生不斷嘗試,不斷深入,不斷提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徵,這樣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斷提高。教師在授課中,根據學生在嘗試中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講評。在自學中,學生已經懂得的,就不必再講,學生感到有困難或疑惑的地方,要重點的講或重點地練,做到"練在刀口上,講到要害處",做到嘗試——訓練——講析有機地結合,真正做到精講多練,這是教學的靈魂所在。下面我將結合本課的講學案的幾個環節談談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一、搞好自學前的預習

  這是教學成功的必要保證。對每一課要做整體預習,對每一框要做單項預習。預習前教師要做適當的要求,提示必須完成的任務。例如,我在上課前一天,都會提前把講學案發給學生,給學生預習。針對這一課理論性比較強,學生理解難度大的特點,聯絡自己的實際或社會生活中的現象,舉一兩個例子,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本節課,我給的是一段文字材料:2007年發生在朝陽醫院京西分院,孕婦李麗雲從11月21日16時門診到19時25分呼吸、心跳停止這一事件及其相關報道。讓學生思考:這一悲劇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怎樣能防止類似事件發生?

  二、提出嘗試目標,做好嘗試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嘗試目標的設計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關鍵,制定中,教師要深挖教材,針對學生的層次,抓住重點, 分散難點,啟發和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體現出啟發性、指導性、階梯性的原則。例如在確立本課目標時,我要求學生從整體把握知識結構的需要,提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再從區域性上進行了解,提出了三個層次的要求:第一層,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思想道德衝突的分析,明確在實踐中,要加強自身的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第二層,通過分析知識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關係,說明我們要在知識文化的陶冶中昇華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第三層,闡述公民特別是青年學生應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三、設計基礎知識填空和基礎知識提問題目,自學課本

  在課前預習環節,學生根據填空內容、基礎知識提問,結合學習目標,進行積極的思考,發展思維能力,培養自學能力。該階段是學生在預習課本的基礎上,圍繞提出的目標進行自我學習,圈畫重點、難點,做好訓練的準備。在這個過程中要發揮各學習小組的作用,組員可以討論、交流,談觀點,談看法,可以各抒己見,互教互學。教師在其中進行適當的指導,隨時瞭解和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發現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和獨立的見解,應給予正確地評價或充分的肯定,並注意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培優補差。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起疏導釋疑的作用。

  四、課堂師生共同構建知識導圖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都必須圍繞學生的學習思路開展,首先根據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和對基礎知識的預習情況,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樣”,從而構建本節課的知識導圖。

  篇二

  1.這節課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把理論的知識結合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教學目的。這節課學生討論,發言的機會很多,但由於我校的學生的基礎薄弱,在發言時難免偏離老師引導的方向,甚至出現毫不相干的說法,由於本人經驗不夠此時如何去引導他們可能做的還不夠好。

  2.新課程的教學,如何突破書本知識的侷限,延伸更深層次的內容是一個難題。本節課在知識的處理上,把道德的重要性與道德的層次兩個知識點補充了進去,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之前有一個情感的鋪墊,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3.教學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去引導學生學會關注這個社會,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因此在選素材時要注重選擇那些容易調動他們情感的材料,在一點一滴情感的調動中培養學生的善良之心,正義之心。這節課在這方面做了點嘗試,也許還不是更好。

  篇三

  備課做課件,今天上午第四五節上課,昨天下午到晚上都在備課,把上週六準備的資料全部不要,由於這個內容比較少,又得上成新授課,昨天下午就按教材的順序來做課件,總覺得內容少,就加了兩個複習的內容,一是總結第十課的思路,二是講講綜合探究中的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還找幾個視訊來搞活動,最後選了兩個視訊放進去。

  修改課件,到晚上十點多時,我還是覺得自己閉門造車心裡沒底,就請 李老師過來幫我看看,他一來看了就說內容預設太多了,沒必要講與本課題無關的內容,講好講透這一框的內容就不錯了。一會,夏老師和黃老師路過我房門也進來看看,都說這樣太多不行。等他們走了之後,我又就刪掉了後來兩個複習歸納的內容,再把前面的材料精簡,想著重去講好“為什麼”而不是把精力放到預設情景匯出“是什麼”,到12點去睡覺,卻怎麼也睡不著,睡一會兒,覺得不好睡,一看時間才過去半個鍾,睡一會又醒,又才過去十分鐘,睡不著就想想明天的課應該怎麼上吧,想著想著,覺得還有東西要改,就乾脆起床再開啟電腦來修改課件,重新設計了開始的討論,想著明天分組設角色來討論,每組一個主題,讓他們去說吧,說到哪裡去都沒問題,放開說才好,不怕收不回。到5點去睡覺,7點被簡訊吵醒,再起床看看修改,總是覺得不滿意,再看看再改改,到9:30才坐車去深大附中,直接去到胡老師辦公室,請他幫我列印和修改,他認真幫我點撥,修改錯別字,很感動,他很認真細心的看,指導我課堂的思路,要突出重點,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昇華。專家就是不同,一看就知道哪裡有問題,怎麼去改可能突破。才覺得就課堂教學來說,我要學的東西都還很多,更不用談教研了。

  上課,在我的電腦上明明可以播放的,但去到教室就是不行,還好,電教員厲害,硬是在短時間內幫我找到了播放的辦法。站到了講臺上,只能放開去上課了,按自己預設的方案去進行,學生討論還行,只是我在幫學生做記錄裡,總是沒找到可以寫得出水的白板筆,還好抓到一支紅筆,有水就好,幫學生記錄各組的回答,但後面,我講得就比較多了,總是想引導去思考“為什麼”,變成了一言堂了。其實後來想想,題可以讓學生自己先說說,點評後再給出答案,可能效果會更好。

  這次課給我許多反思,一是課堂教學日日新,每次公開課時,我都覺得我是一個什麼都不會的新老師在備課上課,從頭學起;二是對教材還要更熟悉,語言要更精練準確,不能出現口誤。三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在日常教學中要研究課程、課標、教材和學生情況,不能再象今天就拿一本教材來備課上課了。四是電腦運用水平和課件製作還得提高,不能總是不能播放。五是多向同事請教,旁觀者清,自己上課時不覺得,但聽別人上課一下子就聽出問題所在,所以要虛心請教,找到自己的不足再努力改進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