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衝刺一百天作文

  進入初三,老師們都在為中考作文備考絞盡腦汁,希望找到一個耗時少、效率高的作文訓練途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在體驗中成長

  昏暗的檯燈下,我凝視著這一杯茶,沸水一次又一次的衝擊,讓我感到了茶的清香。那苦澀中略微含著的一點甘甜,也被我貪婪的嘴給霸佔了,眼的朦朧,勾勒出朦朧的記憶,可記憶卻已不再朦朧。

  作業之多“難為”了嬉戲之少,老師之嚴肅“阻抑”了歡笑之渺,壓力之沉重,“造就”了在夢幻中的我們——成長的煩惱。開啟厚重的回憶之書,那思緒點點,也許是不倦回眸的一些往事。

  “初”來乍到,一個脆弱的我,被“敵人”瞄準了“弱點”猛開了一炮,那個不堪一擊的我,在“血”場上犧牲了,可一個“睡裡挑燈看卷,夢迴鈴響背詩”的我又一次站了起來。那段歲月,正在黑暗中迷茫的我,學習之餘,有時我也找一席尚未枯黃的草地,有時也會是書桌前、窗臺邊,看佇立在遠處的一排排樹正在拼搏,為的只是能發出最後的一絲豔綠。那些是什麼樹?我無從得知,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它們是樹,就足夠了。當我看著它們發呆時,心裡就會思緒萬千,當我的眼睛重新回到樹的時候,心情豁然開朗,壓力蕩然無存,轉而投身於繁忙的學習之中。

  似乎茶的清香已瀰漫了“世界”,我的心情也隨之沸騰起來。

  我的拼搏,戰勝了煩惱,戰勝了一切,讓那似乎是最後一絲豔綠,同樣放出等同於盛夏的光彩。“少年不知‘煩’滋味”,可在這“山重水複”的轉彎處時,有誰要是放鬆下來,等待你的便是“沼澤千里,棘叢萬丈”。反之,若要是拼搏和毅力,等待你的便是“柳暗花明,青山綠水”了。莫非你還真要讓煩惱化作青煙一縷,纏繞你的靈魂,讓你煩悶,讓你苦惱嗎?

  若成長是一篇著作,那麼煩惱便是藏在段落深處的錯字;如果成長是一張白紙,那麼煩惱便是附在背面的一個瑕疵。這些微小的東西似乎是似曾相識,似乎是一直打擾著我們,在成長的大自然中,過去那似微風撫面般的學習,現已被暴風雨般的學習和壓力的進攻吹散在記憶的深處了。

  雙手已經感覺不到茶的溫度了,瀰漫在屋子裡的清霧也悄然消失。更加用心地品味那“苦中有樂”的水,去品味成長的煩惱,“煩著煩著”,時光也“走著走著”,經歷也“多著多著”,再一次去品味那茶,那“苦澀”似乎已隨著溫度、隨著用心靈丈量的時間而蕩然無存了……。

  篇2

  成長的路上因為有你

  成長的路上因為有你,我才自信滿滿;因為有你,我才能夠戰勝挫折;因為有你,我才能認真學習。“像孩子依賴著肩膀,像眼淚依賴著臉龐,你就像天使一樣給我依賴給我力量”。我依賴著你,你是我的天使。

  轉眼回到小時候。在我成功的背後總有你的嚴格要求和鼓勵。那天,看著電視上的自行車秀,我羨慕極了,吵嚷著也要學自行車。你用甜美的聲音對我說:“真的嗎?那真是太好了。可是你能夠堅持嗎?這是很苦的。”聽著這既是勸告又是威嚇的話語,我猶豫不決。可當我鄭重其事地宣佈我的決定時,你的眼神中充滿了對我的信任和鼓勵。

  在剛開始的學習過程中,我雖然經常摔跤但仍堅持了,可人總有承受的極限。當那一天我摔了四腳朝天后,用懇求的目光看著你,希望你能來鼓勵、安慰我。可你沒有這樣做,我生氣了,坐在地上對你說“摔得那麼多還是學不會,我不學了。”說完,就看見你眼中閃過一絲失望的眼神,隨即你就嚴肅地說:“自己提出的要求尚且還半途而廢,你又怎麼能做好其他事情?起來,一定要有始有終。”那天,我含著委屈的淚水,不知道又摔了多少個“狗啃泥”,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你嚴厲目光的逼迫下,勝利女神降臨在我身上——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成長的路上因為你的陪伴而精彩。

  思緒回到現在。作為一名初三的學生的我,總有堆積如山,做不完的作業,經常不到半夜不睡覺。而你也不辭辛勞,做完家務後總會準時在我書桌上放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或者牛奶,讓我趁熱喝了。每當我讓你去睡覺的時候,你卻總有編不完的謊話,說不完的藉口和理由來陪著我,或者是和我一起學習,一起探討題目,直到我做完作業,看我入睡,你才去睡覺。有人說初三就像一杯苦茶,是苦澀的。但是我卻想說初三就像一杯咖啡,香甜總是隱藏在最後。因為有你,初三不會顯得苦澀;因為有你,我不會獨自忍受悲傷;因為有你,世界到處都是溫暖。

  你用母愛哺育了我的魂魄和軀體,你的乳汁是我思緒的源泉,你的眼神維繫著我的生命之舟。擁有你彷彿載著陽光,不管到哪裡都是晴天。擁有你是我的幸福,感謝這一路上你的陪伴,感謝你,我的母親,你是我最初的力量。

  篇3

  走近了,才知道

  “你沒去過江南。”茉這樣告訴我,“你這樣寫得很詩意,但太假了。”我讀到這位水鄉女孩眼中一絲冰冷而火熱的倔強。是嗎?我也有些迷茫,何為江南?

  終於有幸去了一次蘇州。是特有的江南意蘊,恬靜,安寧。微醺的午後,母親領著我穿梭於大街小巷。

  沒有我想象中的清洌河水穿城蜿蜒,更沒有一葉扁舟悠悠盪盪。走進了這座城,我才發現,詩人的詞句顯得那樣刻意。

  走著走著,遠遠看見街角處坐著一個人。走近了才看清,是位賣糖葫蘆的老人。一時心血來潮,與母親買了兩串,又在一旁賣豆腐腦的攤子上坐下。

  老人已年過花甲了吧!他有著因長年日晒而略顯滄桑的古銅色臉龐,眼角眉梢間卻堆著笑。疏疏垂著白鬍須,神情顯得迷糊而柔軟,沒什麼顧客,他便抽上一支菸。

  這邊,熱氣騰騰的豆腐腦端上來了,攤主是個四十幾歲的女人,頭上鬆鬆盤了個髻。身上繫著藍暗格布圍裙,笑著用夾生的普通話招呼我們,沒有想象中妙齡女子的吳音儂語,聽著卻叫人安心。

  “爺爺!”清脆的童音滑過耳畔,一個扎著羊角小辮的女娃蹦蹦跳跳地走來,身後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媽嗔怪著追上來,在老人面前停下,爽朗一笑:“孩子淘氣,來一串糖葫蘆吧!”末了,伸手掏出一張紙幣遞給老人。女娃卻一把奪過來,攥得緊緊的放到老人手裡。老人哈哈大笑起來,愛憐地摸摸女娃的腦袋,抽出一支糖葫蘆塞在她手裡:“可抓好了哇,不然沒得吃嘍!”大媽也咧開嘴,俯身拍拍那孩子的後背,輕聲哄道:“回家吧。”隨後衝老人笑笑,轉身離去。

  抿上一勺溫熱的豆腐腦,聽著聽著完全聽不懂的蘇州方言,望著空明的陽光下安詳的老人,活潑的孩童,彷彿有一種走近了這座城的心靈感應,才知道,真正的江南,並不僅僅是那幽深的雨巷裡走來的丁香一樣的姑娘,也不僅僅是月落烏啼霜滿天的楓橋,更多的,是這平常生活裡的瑣碎恬淡。因為,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走近了,我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