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說課稿範文

  《鄉下人家》用質樸而生動的文字向學生們呈現出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四年級語文老師要如何設計此課說課稿?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說課稿範文1

  各位評委老師:

  早晨好!

  本次賽教活動,我將執教的是人教版第八冊第六組第21課《鄉下人家》。本組教材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了四篇課文: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每篇文章雖然從不同角度描寫了鄉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寫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達了同樣的情感,即對鄉村田園生活由衷地熱愛、讚美與嚮往。《鄉下人家》是本單元的首篇精讀課文,描寫了富有詩意的鄉村生活,呈現出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

  下面,我從“理念與目標、內容與資源、過程與方法、效果與評價”等四個方面談談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設想:

  一、理念與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而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緊緊圍繞“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這一中心,以“瓜藤攀簷、鮮花輪綻、雨後春筍、雞群覓食、小鴨戲水、門前晚餐、月明人靜、房前屋後”幾個美麗場景,為貫穿課堂學習活動的線索,引導學生品讀文字,在感情誦讀、積累背誦、情境想象等形式多樣的語言文字訓練中感受田園風光,體會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感受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我設計了以“自讀想象畫面,自悟體會情味,交流暢所欲言”的方式展開教學,充分尊重學生閱讀中的獨特體驗和理解,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我給予及時的點撥、巧妙地引導和循序漸進的提升,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

  縱觀全冊,第六單元是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訓練重點是“揣摩積累語言、瞭解田園生活、拓展蒐集資料”。而作為第六單元的開篇課文,並且是精讀課文,對文字的詩情畫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編者的編寫意圖、教者的預設生成和學生的學習需求,應該力求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鳴點,形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基於本組的編排目的及本文的特點,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四點: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重點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地熱愛之情。

  4.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之所以確定這樣的教學目標,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閱讀要求是:加強閱讀基本功的訓練,發現語言規律,把握豐富的人文內涵。這樣確定教學目標,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既注重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又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也體現了年段要求和本課特點。

  二、內容與資源

  看到《鄉下人家》這篇課文,一讀課題,眼前就會不由自主地呈現出一幅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文字猶如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那房前碧綠的藤蔓、門前開放的鮮花、屋後探頭的嫩筍;那覓食的雞群、嬉水的小鴨;傍晚時分,鄉下人家在門前的樹陰下邊吃晚飯,邊閒話家常,其樂融融,夜裡伴著紡織娘美妙的歌聲甜蜜進入夢鄉,等等,這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彷彿嗅到了濃郁的泥土芬芳,聽到了熟悉的蛙吵蟲鳴,感受到瓜棚月下的情趣,彷彿在與鄉下人家促膝談心,一起享受鄉下人家生活的樂趣。文章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另外,就學生的學情而言,四年級的學生基本具備了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和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能比較自主地進行語文學習。但是在學習本課時,生長在城市的學生,可能對鄉村生活缺乏感知,對作者遣詞造句缺乏瞭解,對揣摩文中蘊涵的情感缺乏深度。因此,我將本課教學重點定位在從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入手,進而體會“獨特、迷人”的含義。難點是感受田園風光,體會鄉下人家的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感受鄉下人家熱愛生活的美好品質,在與文字對話中讓學生受到啟發與教育。

  三、過程與方法

  ***一***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在閱讀中陶冶孩子們的情感,激發想象。”大量教學實踐證明,語文閱讀要根植於情感,朗讀是加深情感體驗的最好方法;閱讀教學要落到實處搞紮實,就必須從最根本的朗讀上多下功夫。教學中要從“讀”出發,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把引導學生鑽研文字作為閱讀教學的根本。基於這一點,結合這篇文章的文體特點和表達風格,“引導朗讀、以讀為本、以讀促悟、以讀悟情”應該是最主要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二***說學法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僕。”只有學會怎樣讀書,才能將一本死的教材讀活。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交流、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悟情,讀中表達、讀中昇華”來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用心去體悟,用心去聆聽、用心去表達,以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全身心地感悟文章的精髓。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優化課堂結構的原則,本課教學擬用兩個課時。今天進行的是第二課時教學,我打算安排如下五個教學環節。

  1.詩意匯入,直奔中心

  葉聖陶說:“作者思有路,循路識斯真。”這一環節中,我以極富感染和詩意的語言再次激起學生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創設學習情境,並依此提示學生遵循作者陳醉雲的思路,再次走進鄉村生活,走進這平凡的農家小院,去領略田園生活的美好。並引導學生通過快速瀏覽課文,抓住文中中心句,以綱帶目。

  2.走進文字,品文悟情

  這一教學環節是這節課的主體,擬緊扣文字中“瓜藤攀簷、鮮花輪綻、雨後春筍、雞覓食、鴨戲水”以及“門前晚餐”等幾個主要場景,引導學生品讀文章樸實自然的語言,並適時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音樂中品悟語言之美,感悟鄉下人家之樂,並結合實際激發學生想象、表演、體驗:“雞媽媽帶小雞覓食,這雄雞聳著尾巴,大踏步地走來走去,它在幹什麼呢?心裡會怎麼想?請你學學。”“鄉下人家在開闊的院中一邊吃飯,一邊無拘無束的交談,你知道他們會說些什麼嗎?”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髮現和體會作者描寫景物的語言特點,相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從中領悟作者遣詞造句之精妙,領略表達技巧和表的效果的統一,同時滲透人文培養與其中。

  3.整體回顧,想象拓展

  這一環節,我抓住結尾的中心句“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迴歸整體,進行中心的昇華。通過調動學生的積累,以加強化教材整合的意識,深化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再認識,再體驗,以達到內化學生情感的目的。

  4.語文實踐,積累語言

  通過統籌安排,渲染“《鄉下人家》的多優美呀”、“你願意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積累下來嗎?試著背背自己喜歡的內容”等活動,激發學生到雨後的小徑走一走,感受不同時候的鄉土氣息,把讀與思、讀與寫,讀書與活動結合起來,體現學習語文的宗旨是進行語言交際活動和參與語文實踐活動。

  ***四***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我採取了板書主要內容的方式:抓住文字中描述的幾個主要場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心——獨特、迷人。這麼板書,有利於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句段,理解並把握課文內容,且體現了四年級“概括段意”的訓練重點。對於學生感受文字情感也是一個引導的範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