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用冰取火教學反思

  《用冰取火》是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下冊一篇講述了一個南極探險隊員做“冰透鏡”取火的故事,老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小編在此整理了的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1

  在課堂中,也有一些出彩之處,比如,我請孩子勾畫出製作“冰透鏡”過程中表示時間和動作的詞語,並請孩子彙報製作過程,彙報完了以後,有許多的同學都高高舉起了手,指名一生說,他告訴我“冰透鏡”的實驗與他們在科學課上學習用放大鏡聚光著火的道理一樣,此時馬上又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我在家裡也作過這樣的實驗,當時是夏天,太陽比較大,但是我還是等了很久,可是在南極洲,冰天雪地,那麼寒冷,幾乎感覺不到太陽光,他們要多久才能點燃火呀?”此問題一提出,我相機引導學生學習:“一分鐘,兩分鐘……”“省略了什麼?”“說明了什麼”,“能替換成其他詞語嗎?試著讀一讀,進行對比。”從而引導學生理解他們聚集太陽點火等待的時間特別的漫長,體會其艱辛和毅力。

  2

  《用冰取火》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個南極探險隊員做“冰透鏡”取火的故事,讚揚了探險隊員堅持不懈的頑強意志和使自己絕處逢生的智慧。教學的重點就是了解探險隊員是怎樣用冰取火的,感受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理解頑強的意志、永不放棄的精神是戰勝困難的最重要的條件。

  由於這篇課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南極洲,而用冰取火這個方法是對凸透鏡原理的運用,學生對這兩方面的知識都不大瞭解,因而,在課前預習的時候,我先讓學生了解有關南極洲天氣的特點以及有關凸透鏡的原理。在第一課時時,對這些背景知識做了一些講解,幫助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課文中提到的聚焦取火的原理。而在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地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能走進作品,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心情與品質。

  首先,我注重學生的情感參與。情感是閱讀教學的催化劑。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情感參與,力爭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和文章中的主人公在思想情感中產生共鳴。如:在體會火的重要時,我讓學生找出相應的鍛鍊,在反覆讀的基礎上,呈現南極的圖片,讓生進一步體會火的重要。在極力渲染火的重要之後,讓學生換角色感受當時沒有火時的心情,通過想象,品讀,深切地感受找不到打火器時,一籌莫展、絕望的心情。學生們都讀出了當時的沉重心情,都有了感同身受的感覺。

  其次,通過動作演示、多媒體課件演示,再現情境,突破難點。怎樣製作冰透鏡,怎樣利用冰透鏡進行取火,為什麼能用冰透鏡進行取火,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在教學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我在讀文、品句的基礎上,抓住了一系列的動作詞,讓學生通過做動作去體會,通過聯絡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當時的環境進行想象體會探險隊員的頑強意志,學生都能有所體會。此外,我還利用了多媒體課件展示凸透鏡聚焦取火的原理和過程,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點。

  再次,在教學中,我還結合研究的專題,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聯想與想象,進行說話的練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例如,讓學生想象找不到火後,大家絕望時,心裡想些什麼;在用冰透鏡進行取火時,年輕探險隊員會想些什麼,大家又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學習課文後想對年輕探險隊員說些什麼等。希望能在平時多創設練說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事實上,只要老師引導恰當,學生還是能說得有條有理,生動感人的。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少可以繼續改進的地方。例如,在教學中,對時間的安排還不夠好,存在前鬆後緊的情況。沒能很好地發動學生進行練說,給學生自主表達的時間比較少。在感受探險隊員頑強意志的環節還可以多加引導,讓學生通過更多的品讀,在讀中去進一步感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繼續深入備課,更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3

  《用冰取火》是北師版第六冊第五單元的一篇寫事的記敘文。本單元以“智慧”為主題,編排了三篇主體課文,分別是《田忌賽馬》、《撈鐵牛》和本課,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智慧的存在。學習本單元,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認真觀察,勤于思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展現自己的才智。《用冰取火》為學生展示了一個陌生而又神祕的南極世界。這篇課文講的是一支探險隊到南極去考察,在一個孤島上,他們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險隊員用冰做的“冰透鏡”點燃了火絨,拯救了整個探險隊的故事。故事表現了探險隊員頑強的意志和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聰明和智慧。全文共八個自然段,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可分為三部分:到達南極-陷入絕境- 冰透鏡拯救探險隊。其中第三自然段用一句話點明瞭火的重要性,第六、七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怎樣取火,第八自然段結束在隊員們快樂的氣氛中。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字裡行間流露出真情實感。

  從整個單元來看,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古今中外的聰明與智慧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基於這個認識,我將教學目標及重點確定在了“理解探險隊員是怎樣用冰取火的,從而感受探險隊員的智慧、頑強的品質與不放棄的精神,懂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道理。”上。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突破這一目標及難點呢?

  首先,我請一個學生把課文的1、2自然段朗讀一遍,利用課件播放了一段南極視訊以配合該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聲音和視覺的雙重衝擊下,對南極的極度嚴寒有更進一步地瞭解和認識。然後,請學生默讀課文3、4小節,找一找課文中的哪一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火的作用非常大,學生通過默讀總結出是第三自然段,“沒有火就不能工作,沒有火就不能生活,沒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脅。”請學生讀一讀這句話,這時候我用語言渲染,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不斷昇華的情境下反覆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進一步體會火的重要性。之所以簡單回顧課文後,就跳躍式的把第三自然段先拿出來,是因為這篇課文“火”是貫穿全文的核心線索,在南極洲非常需要火——探險隊丟失了火種——再到用冰取火都緊緊以“火”為線索,所以說讓學生讀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對整篇文章來說應該是提綱挈領的。

  既然火的作用如此大,那麼在南極這樣惡劣的環境中丟失了火種,這意味著什麼?緊接著讓學生讀一讀課文的四五自然段,繼續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老師進一步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探險隊員們此時的心情。抓住“一籌莫展”,“陷於絕望”,“束手無策”等重點詞。在理解的基礎上,明白隊員們此時的無助和絕望。帶著這種感受再讀四、五自然段就更能體會到火是多麼重要,更加能感受到探險隊員們此時絕望的心情。

  當大家都“一籌莫展、束手無策”的時候,這個年輕隊員又是怎樣做的呢?我請學生自讀課文的第五小節,緊緊地抓住“久久地思索著”,如果你就是這個年輕的隊員,此時你望著“慘白無力”的太陽,你會想些什麼呢?不管學生有何種想法,都請他們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這一問題的設計,為後來這個年輕隊員運用所學知識,利用外部條件,想出了用“冰透鏡”聚光取火做好了鋪墊。接著,讀一讀課文的第六、七自然段,請學生勾畫出表示年輕隊員動作的詞語,抓住“刮、摩挲、舉、向”等詞語,去解讀年輕隊員的頑強與智慧。當然“冰透鏡”聚光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這時一個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幫助學生明白了冰透鏡聚光的工作原理,幫助學生明白了其中的科學道理。這個課件地演示,既能輕鬆的化解難點,又能有效的增加課堂時效性。這時課件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讀,教師指導朗讀、範讀,抓住這一段中“一分鐘,兩分鐘”表示時間的詞語以及後面的省略號,從火絨的毫無動靜到冒出淡淡的青煙再到紅點以至燃燒,讓學生去揣摩此時此刻周圍隊員和年輕隊員的心理變化。最後,老師帶著興奮、快樂的語氣去導讀第八自然段,並課件出示“這是一團*** ***的火?”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全班齊讀。我想這一訓練對於理解隊員們此時的心情和他們的聰明才智,去理解探險隊員那種不輕放棄的頑強意志品質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更進一步深化了“智慧”這個主題。

  情感是閱讀教學的催化劑。我想本次上課,我首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參與。力爭在我的情境渲染中使學生的情感與文章中的主人公在思想情感中產生共鳴,使學生進行角色換位以達到“心理相融”。

  為了突破“冰透鏡”聚光原理這一難點,我提前讓學生實地做光聚焦的實驗,直觀地讓學生了解了聚光鏡聚光的工作原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課文,較好地突破了這一教學難點。

  讀,是語文課堂的靈魂。如何使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入文字,有讀的動力,在讀中感,在讀中悟。教師對情境地創設,對文字的導讀顯得尤為重要。這節課,我通各種行式調動學生讀的興趣,不管是個人讀、小組讀還是全班齊讀,基本上讓學生讀出了自己的理解,讀出了自己的感悟。不過我在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過渡上還是顯得較為生硬,其次在講解方面顯得稍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