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天外來客隕石教學反思

  《天外來客——隕石》是三年級語文下冊一篇科普型別的兒童詩,老師在課後要進行怎樣的教學反思呢?小編在此整理了的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1

  這是一篇類似於科普文學的小課文。在這篇課文中,作者向學生們講述了許多關於隕石的知識,而這些知識並不是直接告訴讀者的,它通過兒童化的語言和文學表現手法將知識融於文學之中,因此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這些小知識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沒有一節一節推進室學習,我讓學生們抓住重點詞句,談理解,談收穫。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可能做到全面,因此,我搶同學們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我進一步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這樣引導學生讀書,從書中尋求答案。從具體的詞句中體會,有了這樣的體會,再加上於實際生活的聯絡,在知道朗讀就能一氣呵成。

  2

  《天外來客——隕石》是一篇科普型別的兒童詩,用兒童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隕石落地的過程,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在講課時,我採用多種形式讀課文,讓孩子們感知詩歌押韻的特點。為什麼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對,因為押韻。

  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

  孩子們瞭解後完成課後第二題就簡單多了。

  本課生字也較為簡單,因此上課時解決了詩中關於隕石的資訊,即“默讀課文,你知道了隕石的哪些資訊?”根據他們的回答進行板書,把隕石由空中落地的過程通過板書的形式呈現出來,不僅利於孩子們瞭解這一科學過程,也有利於背誦和記憶。

  美中不足的的是沒有關於隕石的圖片或實物,孩子們不能直觀感受,這一點希望家長幫幫忙,蒐集圖片資料讓孩子們看一看。謝謝配合!另外強調一下,本課要求背誦默寫,請監督到位!

  3

  語文,聽說讀寫的結合。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希望學生在每一個方面都得到充分的訓練,可是一堂課只有40分鐘,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效果,這是有效教學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天外來客——隕石》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的一首小詩。它不同於以前學過的詩歌淺顯易懂,這首小詩是屬於科普性的。於是在課前佈置學生去查詢了關於隕石的資料,使學生有了一個知識的準備。開課後,老師出示了課題,讓學生質疑,這無疑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這一個個問題化作了老師課件裡的小問號。在完成對生字的學習之後,緊緊抓住石頭和星星兩個詞語藉助課件教學。在行雲流水詩一樣的語言中,彷彿看見了在宇宙的星星像一個個好奇的孩子,在聽到地球的呼喚之後,化作美麗的流星,孩子們虔誠地雙手合十許下了自己美好的心願,星星帶著大家的心願落在了地球上,變成了石頭。

  隨著課文的結束,螢幕上的小問號一個一個消失了,留下的是老師提出的希望,希望由孩子們去解決。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對學生資料的處理。她把分享資料和學寫詩歌相結合,教孩子們用詩一樣的語言來讀自己的資料,這樣有機的結合,不僅讓孩子們有一種新鮮感,充滿激情,而且有效地節約了時間,增加了課堂內容,提高了效率。

  要做到課堂教學有效,需要注意:

  1、課前一定要有預設,把握語文的性質

  2、在詩歌教學中要以情帶人;

  3、從整體把握教學構思;

  4、有重點地處理預設,不能為預設而預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