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與學校進行合作與溝通

  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合作這是現在每個學校都要努力去做好的一項工作,那麼家長要怎樣與學校進行合作與溝通呢?下面小編整理了家長與學校進行合作與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家校合作與溝通的方法一、搭建家校交流平臺

  我們深知家長工作忙碌,不可能事事到學校,為搞好與家長的溝通聯絡,學校安裝了外部電話,供班主任、老師與家長聯絡。在資訊溝通過程中,我們狠抓學校、班主任兩個層面的溝通交流。學校層面:徐愛梅校長建立了網路交流平臺,並要求所有學生家長加入QQ群。徐校長每天在調研全校師生教育教學管理的基礎上,蒐集相關資訊,適時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其次,徐校長每學期都將學校的教學目標、工作思路與家長進行交流,以取得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瞭解和支援。班主任層面:班主任是建設家長學校的中堅,在與家長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求各班主任做到平時與週末以電話或簡訊的形式與家長對話交流,並做好通話記錄。交流的主要內容:學生在校學習、飲食、身體、衛生等情況。如,單元質量檢測後,班主任以電話的方式向家長彙報,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學生在學校犯了錯誤,發個簡訊,讓家長知道,以求在最短時間內家校聯手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趣味運動會比賽結束,班主任對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逐個向家長髮了資訊……當家長第一時間接到電話或資訊後,他們為自己孩子在學校的精彩表現感到萬分高興,為學校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關心感動不已。九年級學生於夢潔的家長,得知自己孩子學習進步的資訊後,激動地說:“老師,感謝您平時與我們的聯絡,我們聯手將孩子的成績抓上去了。老師,您辛苦了!”資訊網路的建立,使學校與家長的關係更加密切了,學校與家庭的距離更加貼近了。

  家校合作與溝通的方法二、建立家校管理制度

  家訪制度。為切實瞭解學生在家中的具體表現,掌握學生節假日回家的相關資訊。我們學校建立了規範的家訪制度。每學年於寒假前和暑假前組織開展兩次大規模的家訪活動。全體教師分組深入到200名學生家中進行家訪。家訪範圍涉及到煙臺、棲霞、萊陽、乳山等市區。每次家訪我們十分重視訪前的部署。首先,設計家訪路線。家訪前,學校按學生的住址進行了訪問路線設計,然後劃分家訪小組。其次是訪前培訓。培訓內容及要求:一是瞭解掌握學校學期的辦學思路、要求及學校開展的大型教育教學活動所取得的成績。二是瞭解學生本學期在學習、生活上的優缺點及學生個性特點。三是對每位家長的建設和意見做詳細的記錄。四是瞭解學生在家中的各種表現。訪問時要做好記錄,返校後學校統一整理存檔,借鑑家長反饋的意見,進一步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2016年1月,我們分成4個家訪小組,對全校學生逐戶進行了家訪,深入到學生家庭,我們首先向家長介紹了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情況及學生的在校表現。然後讓家長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建設和意見。泉水的一名學生家長,得知自己的孩子經常拉尿在褲子裡,是李曉萍主任每天為其擦洗,激動地說:“李主任,我們全家人一輩子不會忘記您對我們孩子母親般的呵護。李主任,您辛苦了!”棲霞的一名學生家長,在得知自己孩子在校有上網的毛病時,眼含熱淚,感激地說:“老師,感謝您的家訪,讓我瞭解了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現,我一定配合學校讓孩子改掉上網成癮的毛病,將來考上理想的學校。”家訪讓我們瞭解了每個學生在家中的表現,明確了學校辦學中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每個家庭的經濟和生活狀況,看到了為了孩子讀書父母的辛勤勞累和付出。

  家長會制度。幾年來,我們每學期都邀請學生家長來校參加家長會。每次家長會,我們都根據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際確立研討主題,以互動的方式開展活動。其做法:一是班主任與任課教師詳細介紹學生的學業成績。二是學生家長交流家教經驗。三是要求家長對學校辦學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家長會的召開,讓家長了解了學校,瞭解了學生,家校共商育人良策。每次家長會,家長們都認真聽取班主任的彙報和一部分家長教育自己孩子的經驗。並深深感謝為培養自己孩子而辛勤工作的老師。家長們會後是這樣說的:新英傑學校的家長會,貼近家長,為家長提供了一個參教議教的平臺,在這裡我們瞭解了學校,瞭解了自己的孩子的情況,孩子來這裡,我們放心。”是的,幾年來,由於我們狠抓家教工作管理,做到了家庭與學校的溝通合作,學校各項工作井然有序,教育教學質量斐然。2015年我校中考高中錄取率達到100%。小學英語口語競賽獲獎等次列全市民辦學校第一名。2015年12月,海陽電視臺對我校開展素質教育活動進行了專題報道。2016年3月,我們結合學雷鋒活動的開展,組織師生到海陽市社會福利院開展“我為老人獻孝心”活動,為敬老院送去了溫暖,贏得了社會的好評,海陽市電視臺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

  學校工作,千頭萬緒,任重道遠。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將結合學校實際,強化過程管理,家校共育,讓每個孩子都取得成功,讓每朵鮮花都鮮豔多彩。以辦學的高質量,彙報社會,以科學的規範管理,推進家長學校工作走向深入,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