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意識演講稿範文

  一代代軍人就像接力賽跑一樣,無愧於歷史的選擇、人民的期望,盡職盡責地跑好自己手中這一棒,譜寫了一曲曲忠實履行我軍歷史使命的英雄壯歌。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幾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大家好!

  軍人屬於祖國,祖國賦于軍人以神聖的使命。

  軍人與使命同在,軍人因履行使命而展現價值。我軍的性質和宗旨,是在獻身使命中體現的;我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是在獻身使命中形成的;我軍的地位和作用,是在獻身使命中確立的。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擔負的歷史使命,承載了黨的重託、人民的福祉和國家的安全,也對當代軍人的價值追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軍人,尤其要把思想境界定位在獻身使命的人生追求上,以使命為重,用生命來維繫使命,用忠誠來支撐使命,用血肉之軀來踐行使命。

  以使命為重,就是要有使命意識。不講使命,就是不講政治。作為一名軍人,一定要牢固樹立使命重於泰山、使命高於生命的強烈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克服和平麻痺思想和鬆懈自滿情緒,時時講使命、想使命、謀使命,真正做到忠於使命、獻身使命、不辱使命。

  以使命為重,就是要履職盡責。履職盡責是軍人的天職,是履行使命的基本標準。作為軍人,要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就不能坐而論道,而要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為重,把崗位作為履行使命之本,把事業作為人生價值座標,把使命任務的要求與立足本職實實在在的行動結合起來,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紮紮實實幹工作,默默無聞作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在履職盡責中書寫人生的壯麗篇章。

  以使命為重,就要作出犧牲奉獻。獻身使命是一種職責,獻身使命是一種榮光,獻身使命也意味著犧牲奉獻。人生的價值在於堅定的信仰、崇高的追求。我們一定要正確對待名利地位,正確對待個人得失和生命困難,把個人追求融入履行使命的偉大實踐,把勇於擔當使命、敢於獻身使命、矢志不辱使命的堅強決心和頑強意志,內化為當代革命軍人的價值理念和人生追求,轉化為應對危機、謀求打贏、提高履行使命能力的實際行動,在各種考驗中顯本色,有效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

  軍人神聖的名字,

  令世上人羨慕敬仰;

  訓練場個個意志堅強,

  忠心報國殺賊寇保家鄉;

  青春奉獻在綠色國防,

  生命譜寫人生輝煌。

  留下壯麗篇章。

  

  尊敬的各位首長、親愛的各位戰友們:

  大家好!

  我是部隊的一名普通軍人,今天,我條令條例演講稿的題目是《在條令條例鑄就輝煌軍魂》!

  孫子兵法有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敵,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歷史就是在“生死”與“存忘”之間變換著城頭大旗。查遍天下英雄,誰主沉浮?唯有金戈鐵馬,方可青史留名!中華民族歷史歷經五千年,練就了“愛軍尚武,精武強軍”的精神,它是我們的民魂、國魂與軍魂。

  身為新時代的軍人,我常常問自己,怎樣才能讓軍魂永駐,怎樣才能創造軍隊的新輝煌?

  有一本書告訴了我答案,書名叫《狼圖騰》。在書中,我不禁為狼的軍事才幹所折服,在蒙古草原那種惡劣的環境下,狼與人,與自然進行著一次次血雨腥風的生死較量,在狼的每一場戰爭中,偵察、佈陣、伏擊、奇襲,處處體現著它們的高超戰術。再仔細想想,其實狼的勝利不僅僅來自於技術高超,還離不開它們他們嚴格的紀律。

  從古至今,歷史也向我們證明了,任何一支驍勇善戰、所向披靡的部隊都離不開條令條例。單兵素質再好,沒有紀律來約束行為,沒有條令來凝聚軍心,最終只會落得一敗塗地。到了戰爭越來越資訊化與科技化的今天,我們這些現代化的軍隊就更加需要正規化,而正規化的實質就是法制化、條令條例化。隨著武器裝備的更新、體制編制的調整,正規化在我軍建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條令從大到職責分工,小到個人頭髮長短問題,對部隊的日常戰備訓練和各項秩序,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範。在適應“戰場”的同時,新修訂的條令還針對“市場”的新情況,對諸如軍人對外交往、“家門口”官兵、零散人員和八小時外的管理等等,作出了新的規定。正是這些條令使千軍萬馬凝聚成鋼鐵般的戰鬥整體。

  條令條例是軍隊獨有的法規形式,是軍隊建設的基本法則,也是軍隊戰鬥力的基本保證。新時期的軍隊更是要求我們做到知條令條例、懂條令條例、善用條令條例。只有用條令條例嚴格要求每一名軍人,才能使我們在軍政素質上得到加強,在文化素質上得到提高,在綜合素質上得到增強。古人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只有正規化的條令條列才能給軍隊營造一個極其有利於軍人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

  回想當初,當我剛剛踏進軍營的時候,部隊的生活讓我感到很迷茫。在入伍以前,我曾無數次的想過軍人是何等的灑脫與瀟灑,然而,在入伍以後,我們每天的生活只有條條框框,這一切的反差讓我感到失望、感到苦惱、感到茫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的愛上了這種約束,真實的感受到,如果沒有軍隊的條令條例,軍隊將會散漫無力。有這樣一則報道:我國有位軍校領導問來訪的美國軍事代表團中的一位華裔軍官“在美軍中任職,最難和最易的是什麼?”他答到“最難的是通曉浩如煙海的規章條令,最易的是把條令規章學好、掌握、會用,這官就好當了。”在美軍管理中,強調通過條令去進行嚴格科學的管理,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借鑑的。當前,我軍建設正處在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重要時期,強化法治觀念條令意識,尤其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我們每一位軍人,自打穿上軍裝的那一刻開始,就應該認真學習條令條例、就應當嚴格遵守條令條例。約束和自由是對立統一、相反相成的,一個人身心最大的自由莫過於他的人生價值得到實現,而軍人的自由唯有在嚴守條令中才能實現,這正如魚兒暢遊離不開水,鳥兒飛翔不能沒有空氣。條令條例,是軍人們的共同語言,是軍人們行動的指南,更是軍人們健康成長的有力保證。身為一名合格的軍人,我們必須要心中牢記條令條例、嚴以律己、挑戰自我,在學條令重養成的過程中強化軍人素質,為我軍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世紀的曙光添彩。

  各位戰友們,在當今這個年代,戰爭不再是刀與槍的對抗了,而是智慧、是資訊的較量,我們只有更好的掌握和善用條令條例,才能真正做到“愛軍尚武、精武強軍”。從今天開始,就讓我們以“鑄警魂,謀打贏;當先鋒,做模範”的錚錚誓言,將不朽的軍魂凝聚在這綠色的部隊,讓我們軍事變革的浪潮中,再次鑄就部隊的新輝煌吧。

  

  大家好!自我穿上軍裝,就融入了這片藍色的海洋。博學名志,利劍空天的校訓在我腦海中烙下了永遠難忘的印跡,我感悟著直線加方塊的韻律,讚歎著粉筆與黑板的撞擊,感動著驍勇與悲壯的交響,憧憬著戰火與血汗的洗禮。是什麼讓軍人斑斕的本色,那就是信念與精神的巨大力量

  記得大學第一課,教授在螢幕上打出這樣一行字:“最後一課”,大家頓時摸不著頭腦,只聽他語重心長地說:“同學們,你們記得都德的悲憤與無奈麼?外敵入侵,在自己的祖國連母語都學不成。今天,儘管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然而世界並不太平,戰爭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要居安思危,時刻準備為祖國而戰。”大家陷入了沉思,不知是誰拍了第一下手,雷鳴般的掌聲便經久不息。一種憂患意識和使命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XX年7月,大學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升入進入大四的我來到了空軍某部實習,在部隊的榮譽室裡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我心頭一震,他不就是我同學的父親麼!他在執行一項我軍尖端裝備試驗飛行時不幸壯烈犧牲。我想起這位同學曾告訴我,父親長年在部隊工作,她出生時、高考時、甚至18歲成人的生日時,父親都不在身邊;她的奶奶在彌留之際用微弱的聲音不斷地念叨著她父親的名字,家人也曾給父親打電話,可他參加的科研正在關鍵時刻,走不開,忠孝不能兩全的信念使他毅然選擇留在了工作。後來,她父親探親回家跪在奶奶的墳前,磕了三個響頭,留出了血一般的眼淚,望著蒼天,一遍遍地說:“母親啊,兒子回來了,可是我再也看不到您了,兒子不孝,沒能見您最後一面。”英雄如今也魂化藍天,那裡是他的歸宿。他背後究竟是怎樣一種力量,讓我們熱血沸騰?

  後來實習教員帶我們去南京雨花功德園,我那位同學父親的墓誌銘,頓時便明白了一切。是他為祖國現代化國防事業奉獻一切的精神,使他甘願捨棄常人的生活。我的心靈又一次被震撼。烈士的事蹟使我深深感到,學習知識要有精神的動力,精神的力量對我軍做好軍事鬥爭準備,忠實履行新時期的歷史使命是多麼的重要。實習回校後,我確立了考取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的目標,並如願以償。

  我追求到了一把精神利劍,那是愛黨愛國,抉擇無悔的利劍;那是責任使命,奉獻軍營的利劍;那是科技強軍,時不我待的利劍!正是這把利劍,使我在軍校中成長,我將用這把利劍開啟更多人的心靈,把我的一生獻給綠色的軍營,偉大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