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演講稿有創意

  演講是一門藝術。語文課前的演講在眾多校園班級裡已形成習慣,它能夠鍛鍊學生的口才與思維,使學生贏得自信和成功。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那是隻可愛的小狗,我把它殺死了。

  小狗身上黑茸茸的毛,其實小孩也是挺可愛的,但凡小的動物見的事不多,無知天真非常可愛。而我騎著自行車從它身上碾過去,它怪叫一聲便死在路旁。

  人來人往都按著鼻子避開了死狗,沒人去想想狗是怎麼死的,這與他們不相干,他們活在各自的圈子裡,只為自己的利益奔走勞累。自不會將死狗清掉。

  死狗在路旁一段時間了,已發出惡臭,人來人往不僅按住鼻子還往狗身上吐口水。

  狗被太陽晒得脫水,蒼蠅嗡嗡的叫著,有的不僅圍著狗,還停在過往人的身上,惡臭已經傳得很遠,人們漸漸的饒別的路,路便人煙稀少了起來,靜了許多。這時,狗已模糊了。

  一天一個乞丐經過,順起一腳把狗踢進水溝裡,蒼蠅漸漸散了。

  路又熱鬧了起來。

  篇二

  春風吹來,劃下了弧線;太陽來過,留下了暖意,英雄走過,刻下了豐功偉績。蕩著漣漪的水花證明風兒的存在,火中送炭似的窩心暖詮釋太陽的溫度,更有山腳的松柏來闡述山的高聳,然而像空氣走過不留影,像飛蛾撲火那樣忘我的民族英雄們呢?他們默默地付出、奉獻,那種精神時而似山澗清泉的輕柔又時而似李白廬山瀑布般的匯騰。

  崎嶇坎坷的歷史回味著,像吃著青澀的橄欖,雖苦,但苦中透酸,酸中又摻雜著甜,越嚼越有滋味,這正是所謂的苦盡甘來。

  看那一張張咧嘴的笑臉,臉上都洋溢著幸福,那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散發著鮮血般的紅色光芒,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他們用自我完成了大業,用寶貴的生命去換回今天的勝利,他們用血妝點了大地,才有繽紛的萬物,更彙集了江海湖泊,他們行軍的腳印轉眼成了低谷盆地,他們扛槍的臂膀撐開了天地,他們剛硬的身軀坐落,成為高山峻嶺,無處不留下他們的身影與足跡,我們為他們嘔歌、讚美。

  然而,那些無法忘卻的歷史,那些悲壯的畫面,時常浮現在腦海,無法言喻的激動化作兩行熱淚一湧而出。回想黃繼光挺身而出,用堅實的胸脯抵擋了來勢洶洶的子彈;邱少雲紋絲不動,讓那熊熊烈火也退卻了三分;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劉胡蘭的寧死不屈,還有那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他們血殺敵人,他們響亮的名字震驚了敵人,他們可貴的精神又移向勝利的一步。

  這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是上天悲憫的淚,它在讚揚英雄們的可貴精神。今天雖然沒有了炮火連天的戰爭,但烈士們的精神仍在延續。無論在生活中或是學習上,或者又是為人處事方面,堅持不懈,見義勇為,捨己為人,先人後己的種種都是我們體會生活,奉獻自己的基礎之石,都需我們去繼承,去學習,去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正如荀子《勸學》中所說的“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更應一代強於一代,而做為青年一代,祖國的主樂章應由我們譜寫,應由我們來繼承。我們要學會堅持,學會勇敢,學會用小我完成大我。

  如果現在還在迷途中,在沼澤中掙扎著,找不到方向,想放棄,想結束,那就去重溫歷史,翻開陳舊的史冊,有一種光芒會給你力量——

  讓我們歌頌他們吧!讓他們的精神一脈相承,讓他們的精神操守不斷延伸,儘自己的全力,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有道德、講文明的人。

  感言: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悠久的歷史,那宛如一條巨龍,盤踞在地球上。五千年的風雨見證了中國的成長,中國人手牽手,築起長城,建設著祖國的花園,中華子孫是天之驕子,龍的傳人,用高尚的道德品質建設了新中國,我為此無比驕傲、自豪。

  篇三

  一棵小樹說:“讓我長在充滿陽光的位置上,我將很快為你獻上一簇綠陰。”

  一縷花香說:“讓我飄到人群當中,我將帶給人們一份美秒的心情。”

  五線譜上的音符說:“讓我站在該站的地方,我會為你譜寫出悅耳的旋律。”

  畫板上的色彩說:“讓我住在適合我的所在,我將為你展現、一幅完美的圖畫。”

  一位先哲說:“給我一個支點,讓我站在適當的位置上,我將托起整個地球。”

  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位置,他們需要適合自己的位置。就連垃圾也不例外,環保學家反覆對世人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可見,位置是誘人的,但誘人的位置並非有意者都可思而得之。

  屈原自投汨羅江,一代文豪自此灰飛煙滅,是因為在腐敗的楚國宮廷沒有贏得應有的位置;李白行走江湖,遊歷山水,與朝露斜暉為伴,以麻布黃卷為友,也是因為爭權奪勢的朝廷沒留下他的位置;蒲松齡厭倦官場,隱居山野,一本《聊齋志異》映出了一些人的猙獰面孔,也是因為在浮浮沉沉的前半生沒找到自己的位置……

  千里馬本身的素質固然重要,然而如若缺乏英明的伯樂,千里馬也只能和普通馬一樣,老死廄中;揹負名將馳騁沙場建立赫赫戰功,那隻能是遙遠的幻想。毛遂自薦的人們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然而現實生活中一些有了位置的人,由於不能擺正自己與人民的位置而落馬乃至毀滅,令人扼腕。

  歷史上有許多有關位置得失的事例可供借鑑。蘇秦掛六國印,聯橫合縱;管夷吾、百里溪被舉為相,為國家昌盛做出了非凡的貢獻;諸葛亮錯用馬謖失街亭,從而又一次錯過了奪取中原的大好機會。

  魯迅如果當初從了醫,那太可怕了——他能救治一個個肉體上有病的國人,卻不能救治精神上病魔纏身的國人。他的棄醫從文喚醒和激勵了一個又一個革命者,更為後人留下了無法估量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可以說,正確選擇自己的位置造就了魯迅。

  所以,我們要積極追尋和爭取屬於自己的位置,而不僅僅是等待位置。“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那等待太漫長了,甚至可視為一種懦夫式的逃避退縮。是“金子”就應當立馬置於陽光下,那樣的位置才適合它。

  沉默,不會是金;抑制鬥志,永不會成功。努力去尋求自己的最佳位置吧,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