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崗敬業教師演講稿
教師愛崗敬業是樂教勤業的動力源泉,那你知道哪些?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他遠遠的超過了責任感。”一個人不論從事什麼行業,首先必須熱愛自己的職業。只有這樣他才會全心全意的投入。而熱愛自己職業的動力在於能在工作中得到快樂。
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職業特徵做過這樣的分析:教育者應當知道教育是無名無利沒有尊榮的事,純系服務的機會,貢獻的機會。而無絲毫名利尊榮可言。現代的教師為適應當前社會的迅速變化,面臨許多挑戰,如知識結構的更新,教學技術的改進,新型教學手段的嘗試,日益難以應付的雜事……為應付這些變化,教師必須付出代價,而付出的代價往往無法獲得可見的收益。正因為如此,教師更傾向於從社會地位上而非經濟地位上來獲得尊嚴,這也是教師與其他許多職業不同的地方,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是將自己的精神世界作為職業資源的,並不以實際的可被清點的收益來取勝。那麼我們就更應該在工作中尋找快樂。
首先、愛崗敬業是樂教勤業的動力源泉。
教師只有在愛崗敬業,把學校教育工作的發展、國家教育事業的興旺和自己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精神指導下,兢兢業業,勤於奉獻,淡泊名利,默默的耕耘在三尺講臺之上,而且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勤勤懇懇,才能領悟從師的樂趣,才能以從師為榮,以師為自豪。在“愛崗敬業”這種精神支配下,教師也不會視平凡的工作為平凡,不會視瑣碎的工作為瑣碎,而是會認真對待教育,教學的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於細微處顯精神,於小事上下工夫,在簡單卻又偉大的教育工作中體驗人生的價值,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師德修養的要害一環,就是培育愛崗敬業的精神。說他要害,是因為他既是師德的核心和基礎,又是促進教師不善進取的動力源泉。
其次、愛崗敬業是保持教師隊伍穩定的基礎。
古人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當今世界,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教育事業的發展狀況,直接關係到國家、民族是否能夠興旺發達、並立於不敗之地。假如說發展教育事業關乎國家、民族命運,那麼能否保證教師隊伍的穩定就是一個要害.因此,要加強師德教育,促使教師著力修養愛崗敬業精神,培養廣大的教師職業責任感,義務感,自豪感,榮譽感,只有當所有教師都培育或發展自己的愛崗敬業精神,任勞任怨,奉獻和忠誠於教書育人的大業時,教師隊伍才能穩定發展。
再次、愛崗敬業是在崗位上有所作為的必要前提。
教師能否作到愛崗敬業,是決定他的工作績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愛崗敬業的教師才能在工作崗位上有所作為。這是因為,愛崗敬業的不懈追求能夠為教師正確處理和解決教育過程中的諸多矛盾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或提供必要的前提。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加裡寧說:“國家和人民把兒童託付給了教師們,要他們來教育這些按年齡上最輕易受影響的人,託付教師來培養,教育和造就這一代青年人,也就是說,把自己的希望和未來都囑託給了他們。”國家和人民的這種委託不是無條件的,在將兒童交給教師同時,規定了教師應履行的責任和義務,這些責任和義務是在綜合熟悉教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即我們應該明確一點:愛崗敬業是教師對各種規範、要求的自覺認同和內化,是自覺承諾履行社會責任和義務的的表現。所以說愛崗敬業是教師有所作為的基本保障。任何人都能成為一名教師,但並非任何人都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教師應有豐富的學識、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修養……,這些要求主要是依靠教師的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我完善達到的。那麼這些做法的動力來自何方?來自教師對教育活動的的客觀要求和自身素質水平之間的矛盾的深刻熟悉,來自解決這一矛盾的不懈追求,來自深層次的愛崗敬業精神。有了愛崗敬業精神,教師就能夠對自身素質水平有一個理性熟悉,並使之與教育事業教育工作的客觀要求不斷的接近,通過自身不斷完善和發展,為更好的完成教育任務提供保證。假如說不斷完善自我是教師在工作上有所作為的基礎,那麼愛崗敬業就是基礎的基礎。愛崗敬業能夠幫助教師正確處理各種社會關係,化解各種矛盾,提高工作效率。教師要想取得工作成就,必須有社會的理解,同事的支援,家長的配合、學生的自覺努力,而“愛崗敬業”精神在這些方面有很大的助益,有助於教師提高工作效率,鞏固並不斷髮展教育事業。
總之,教師只有愛崗敬業,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穫,反之,只能是一事無成,空嗟嘆。一個愛崗敬業的教師,既依靠經驗教書育人,又會著力總結教育規律,並按照教育規律的要求科學施教;無論備課、上課,還是批改作業、治理班級,它都會將自己的教育行為置於科學熟悉的觀察之下,進行科學的規劃、組織、實施,因材施教。顯然,教師的工作不僅有一個態度問題,而且包含著探索科學、追求最優教育效果的主體性要求,有效教育方法。換句話說,教師的敬業作為一種道德選擇!
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懷著感恩的心,載著滿腔的熱情,用最樸實的話語表達我最真實的心聲,我>演講的題目是《愛崗敬業 奉獻青春》。
教師,有人說它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也有人說它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辛勤的園丁,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等等,這些美好的比喻都體現了我們教師的敬業精神和奉獻品格,在我們身邊,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老師們,他們用自己的智慧、人格魅力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譜寫出師者絢麗、精彩的人生;他們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形成了一股排山倒海的內心力,鑄就其高尚靈魂,為我們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世界上就有這麼一種人,在我們的身邊過著平淡的生活,當他和我們擦肩而過時,我們甚至不會多看他一眼。可是,有一天,當他站在那個屬於他的舞臺上時,便會在一瞬間爆發出閃耀的光芒。毫無疑問,張麗老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她個子中等,偏瘦,33歲,美麗樸實。她的課,總是令學生神魂顛倒,她的知識,總是令我們這些年輕教師受益良多,而她的人品,總會令我們同行和家長由衷讚歎!
在每個清晨,不管是酷暑難耐的夏季,還是大雪紛飛的寒冬,張麗老師,總是在七點以前早早地來到學校,守著學生們早自習,利用午休時間,找學生談心,放學後回家扒幾口飯,晚上還要對學生作業進行批改。
我衷心希望好人一生平安,但是命運卻時常捉弄人!
前年,張麗老師因家中有事,向學校請了一個月的假,可是,幾天後的一個早上,便見到張麗老師早早地來到辦公室,找到我,詢問課程的進度,面對大家的疑惑,她說:“孩子們快要畢業了,我不能對不起孩子。”
記得當時聽她的課,她剛一踏上講臺,只見剛剛還是一臉疲憊的她,眼中卻放射出睿智驚毅的目光。當她發聲時,聲音雖然有些沙啞,但講解語言精煉到位,指導嚴絲合縫。大家開始被她驚人的毅力震驚到說不出話來!大家知道,張麗老師的身體也不好,不顧家事的纏繞,不顧身體的疼痛,全心放在學生的身上,我落淚了。下課了,我情不自禁地起立鼓掌,全班學生也站起身來長時間地望著張麗老師鼓掌。
這感動人的,讓人掉淚的關鍵不是這節課的本身,而是這消瘦的本身隱藏著某種驚人的力量,它穿透了所有人的視線!是的,您給我們上了一課,小人物的事蹟也足以感動人心!平凡人的身上也有驚天的力量!此時,我想說:“我不是詩人,不能用動人的詩句來謳歌教師的職業,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來讚美教師崗位。但是,我會用我滿腔的熱血來寫下我一生的承諾:做一個自愛,然後對學生充滿愛的老師,用愛寫好的師德,真正做到:捧著一顆以來,不帶半根草去。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同樣面臨著名與利、美與醜、正義與邪惡,物質、金錢、精神與理想的選擇!
但是,一名教師的人生價值,一名當代黨員教師的人生價值,難道能用帶了多大的鑽戒、擁有多少存款、開了多大的賓士來衡量嗎?
不,因為我們擁有這三尺講臺,就意味著我們必須以服務學生的信仰,就意味著我們少一點抱怨,多一份追求,少一點庸懶,多一份辛苦,少一點索取,多一份辛勞,少一點索取,多一份奉獻!
讓真理之雷,在我們頭上轟鳴!
讓奉獻之火,在我們心田燃燒!
讓理想之光,在我們後代長存!
讓我們真正做到:愛崗敬業、奉獻青春!
謝謝大家!
三
很喜歡一首歌,名字叫《夢田》,歌詞是:
每個人心裡一畝田
每個人心裡一個夢
一顆芽一顆種子是我心裡的一畝田
用它來種什麼用它來種什麼
種桃種李種春風
開盡梨花春又來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又一個冬去春來,桃李盛放。走在靜靜的小路上,看著被春風染綠的美麗校園,算一算自己不經不覺間已經在這裡生活了二十年。從十八懵懂少年,到四十不惑中年,我的青春歲月和人生最好的時光都和化工學院綿密的交織在了一起。
還記得當初剛剛畢業成為一名大學老師,我在欣喜忐忑之際,還不能適應角色的轉變,走在校園裡依然蹦蹦跳跳,依然會被人喊“同學”。第一次上課,雖然精心準備了好久,走進教室還是緊張失措無所適從,直到講了一會,看著講臺下一張張認真聆聽的臉,情緒才慢慢放鬆,越講越津津有味繪聲繪色,直到下課鈴聲響起。做了一名老師才深深地體會到,大學老師這個工作對人的專業素質和能力要求非常高,不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是不能勝任這個神聖職業的。三十歲那年,我初為人母,在孩子四個月時,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在家庭和事業之間我左右為難,既不想讓孩子的童年沒有媽媽的陪伴,又不想自己在學業上躑躅不前,最後我決定帶著孩子讀博!三年的讀博時光充滿了道不盡的艱辛,我常常在晚上十點多才從實驗室回來,看到兒子已經熟睡;有時白天匆匆陪孩子玩一會,然後又在孩子的哭聲挽留中慌張的逃向實驗室….痛並快樂著的三年時光裡,我和兒子都在茁壯成長,2015年底我終於獲得了博士學位,勝利畢業!如今,回到學校一轉眼又是五年過去了。在這五年裡,我成為了副教授,在教學和科研領域都有了一系列的發展和提高。今年年初,學校碩士點建設通過了最後的驗收,我們終於獲得了碩士學位授予權!對於我來說,這又是一個新的機遇和挑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從畢業到工作,我始終沒有離開過大學校園,這些年和學生們共度了無數美好難忘的時光,很多學生在畢業後都和我成為了知心朋友。還記得第一次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由於剛接觸科研工作經驗不多,我緊張地投入了全部的精力,每天都和學生一起在實驗室工作。有時中午回家我會直接做一份蛋炒飯給“留守”看實驗的學生;有時和學生一起騎著自行車去工廠取藥品…答辯前夕,我和學生一起把論文改了又改,弄到深夜寢室都關門了,學生們只好到我家裡住。畢業臨行前,我們含淚依依惜別…..
2000年到現在,我已經送走了13屆畢業生。作為老師,能在學生最美好的大學時光裡,陪伴並與他們一起成長,一直擁有一顆年輕向上的心,是何其幸運和快樂!最難忘和學生們在顯微鏡下欣喜地觀察著五顏六色的晶體,難忘和學生像朋友一樣連續幾個小時談心事,難忘六一兒童節我們一起遠足登山,難忘夏夜裡揮汗修改畢業論文,難忘答辯後一身輕鬆的我們在草坪上合影留念……學生畢業離去後,悵然若失的我偶爾翻開他們的論文,驚訝的看到致謝裡寫著這樣的話語***學生畢業前,儘管無數次的給他們修改論文,都忙得沒顧上看過最後的致謝***:“實驗室那段日子是我最充實、最快樂的時光”、“老師,在這段時間裡,是您使我享受到了思考的樂趣,並激發了對工作的強烈渴望”,“老師極其樂觀的生活態度,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和藹友善的待人方式,開放包容的思想,無不彰顯著巨大的人格魅力。從老師身上不僅學會了如何治學更學會了如何做人” 、“祝老師永遠年輕,永遠這樣快樂”…..看著這些深情真摯的話語,幸福感油然而生,能得到學生真摯的感情和祝福,是一個老師最簡單也是最大的幸福!
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學生們像種子一樣從圓心出發飛向各處,紮根、奮鬥、成長,迎接挑戰、承受挫折,收穫人生的幸福和喜悅。他們有的具備科研天賦,讀研讀博出國留學卓有建樹;有的勤奮鑽研、踏實肯幹成長為優秀的工程師;有的具備管理才能,成為了優秀的管理人員; 既是老師又是朋友的我,站在他們出發的圓心,注視著他們的成功、喜悅和幸福,真心為他們自豪和驕傲!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師說》中這句千古名言,是為人師者的最高準則。“傳道”,就是傳給人們通往“彼岸”自由世界的真理,這是“大道”,也可以理解為老師傳給學生一條道路,一個方向,一種思維方法,一種科學理論體系。 “授業”,“業”可以理解為事業,即人們求生存的技術與能力。。
“解惑”,“惑”即疑問,疑惑,人生歷程中的困惑。十五年的教學生涯,我無數次在心底問過自己,“傳道、授業、解惑”,我究竟能為學生們做多少?非常慚愧,以我綿薄之力,還遠遠沒有貼近那個境界,但是我願意和學生一起,以一顆赤誠的心去追求真理,追求充實、幸福的生活,一畝心田,種桃種李種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