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擇端的人物生平

  張擇端***Zhang Zeduan,1085年 --- 1145年***,字正道。漢族,琅邪東武***今山東諸城***人。中國北宋時期著名畫家,藝術大師。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張擇端自幼好學,早年遊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他是北宋末年傑出的現實畫家,其作品大都失傳,存世《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清明上河圖》作品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另外,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有署名“張擇端”的小幅《西湖爭標圖》,系委託之作,該作品已經轉到天津博物館。《清明上河圖》尚存,是《東京夢華錄》、《聖畿賦》、《汴都賦》等著作的最佳圖解,具有極大的考史價值,不只繼承發展了久已經失傳的中國古代風俗畫,尤其繼承了北宋前期歷史風俗畫的優良傳統。

  張擇端,北宋末年著名的畫家。對於張擇端的身世,史書上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千百年來一直是個難解之謎。有關《清明上河圖》及作者的資料只有71個字的資訊,這些資訊就是現存於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石渠寶笈三編本”,後面第一個題跋者,金代人張著的跋文。跋文全文如下:“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雲:《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

  金人張著用行楷在《清明上河圖》後面寫下的這71個字的跋文,距北宋滅亡僅五十八年,張著的題跋是關於張擇端身世最早的記載,也是世上惟一的記載***可稱為孤證***。後世有關《清明上河圖》及作者的依據皆源於這71個字。 金人張著的題跋確實是最有價值的史料,也是對張擇端身世最權威的記載。張著本人也沒有確切的生卒年記載,《中州集》卷七有這樣的文字記載:“著,字仲揚,永安人。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詩名,召見應制,稱旨,特恩授監御府書畫。” 可知張著為《清明上河圖》作跋,是在其進入金內府的前19年,當時張著應該比較年輕。

  張著的跋文中所記張擇端和作品的介紹,是引自《向氏評論書畫記》一書。《向氏評論書畫記》一書是最早著錄張擇端與《清明上河圖》的資訊。可惜《向氏評論書畫記》一書已失傳,我們只能從張著的跋文中,知道一些有關《清明上河圖》和張擇端的一點情況,張擇端和《清明上河圖》才由此傳名於後世。

  在沒有其它可靠的、新的資料之前,我們也僅能從張著的這71個字題跋裡瞭解有關《清明上河圖》及作者了。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5.2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