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圖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經濟的決策和管理中心,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北京簡介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經濟的決策和管理中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經老城西南,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下轄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房山區、大興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平谷區、懷柔區、密雲區、延慶區。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萬人。
北京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擁有7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專案數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著三千餘年建城歷史、八百六十餘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2015年12月9日,北京市獲得2015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第四名。截至2016年1月27日,全國31省區已全部公佈2015年經濟資料,北京排名第十三。2016年3月1日,北京在《中國城市創業指數》中排名第一。2016年3月,《2016年財富報告》釋出,北京在全球房價最貴的城市中排名第10。
二、行政區劃
明清時設定順天府管轄首都地區,地位與今日的北京市類似,但管轄面積不同。
民國初年北洋政府仍定都北京,1913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範圍規格與順天府大致相同,直隸於中央。
1928年6月,北伐軍攻入北京,乃廢除京兆地方建制,改北京為北平,初設北平特別市,直隸南京國民政府,後改稱北平市,隸屬於行政院。日據時期成立北京市政府,日本戰敗投降後恢復原北平市建制。北平市所轄範圍較之前順天府、京兆地方及今日北京市為小,大致包括今西城區、東城區全境,朝陽區大部、海淀區南半部、石景山區南部和豐臺區北半部。[2]
解放後北京的行政區劃範圍經過五次調整,直到2010年形成了今天16區的格局。截至2010年,北京共有140個街道辦事處、142個建制鎮、35個建制鄉、2554個社群居委會和3955個村民委員會。其中地處北京二環路以內的東城區、西城區兩個區是傳統上的內城區,而隨著城市的擴張,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和石景山區也被認為是城內地區,形成了“城六區”的概念。規劃中北京市城區的範圍是北京五環路以內。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先後有數個近郊縣改為區。
2010年7月1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北京市政府關於調整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的請示,同意撤銷北京市原東城區、崇文區,設立新的北京市東城區;撤銷北京市原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
三、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北京中心位於北緯39度54分20秒,東經116度25分29秒。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毗鄰渤海灣,上靠遼東半島,下臨山東半島。北京與天津相鄰,並與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環繞。西部是太行山山脈餘脈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氣候環境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個月,7、8月有大雨。
北京太陽輻射量全年平均為112~136千卡/釐米。兩個高值區分別分佈在延慶盆地及密雲縣西北部至懷柔東部一帶,年輻射量均在 135千卡/釐米以上;低值區位於房山區的霞雲嶺附近,年輻射量為112千卡/釐米。北京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000~2800小時之間。最大值在延慶縣和古北口,為2800小時以上,最小值分佈在霞雲嶺,日照為2063小時。夏季正當雨季,日照時數減少,月日照在230小時左右;秋季日照時數雖沒有春季多,但比夏季要多,月日照230~245小時;冬季是一年中日照時數最少季節,月日照不足200小時,一般在170~190小時。
空氣質量
截至2016年4月底,北京的PM2.5累計濃度為6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8%;空氣質量達標天數77天,佔到總天數六成以上,較2015年同期增加20天。
地形地貌
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為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最高的山峰為京西門頭溝區的東靈山。最低的地面為通州區東南邊界。
看過的人還看了:
1.中國地圖省份記憶攻略
2.NASA全球霧霾地圖
3.英語四六級複習誤區
4.北京周邊避暑好去處 ***2***
5.2016北京高考地理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