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描寫天壇公園的日記

  你去過天壇嗎?那兒是皇上祭天的地方,是他與神交流的地方。下面小編為你帶來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假期裡的一天,媽媽帶我來到了北京美麗的天壇公園。

  來到天壇公園我興奮不已。天壇公園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祭天和祈谷大典的場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以後歷經改造、擴建,至清乾隆年間***1736——1795***建成。

  天壇公園是世界上現存最大,也是儲存最完好的古代祭天建築。即使皇帝不能親自祭拜,也要派遣大臣替他行禮。

  我來到替他公園的祈年殿。祈年殿可是替他祈谷壇的主體建築哦!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最初稱為大祈殿,1544年明世宗將大祈殿拆掉重建改為大亨殿,1645年清順治帝改大亨為祈谷壇,1753年乾隆皇帝將命為祈年殿。啊!沒想到為了一座祈年殿,重建了那麼多次,我看到了皇帝修建的這些大殿真美呀!

  後來,我們慢慢地來到了迴音壁,在去迴音壁的路上,我看到茂盛的花草樹木:聽到了鳥的美妙叫聲。

  來到迴音壁看到了介紹,才知道,迴音壁是一個圓形的圍牆,因為具有奇特的聲學效果因而被稱為迴音壁。看完了這個介紹,我試了試.

  我在迴音壁的一方說了一句話“我來到了迴音壁”然後我馬上跑到對面的圍牆邊聽,果然可以聽到我說的那句話。

  迴音壁是多麼神奇呀!小朋友想去試一試嗎?

  篇二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來了到了北京,放下行李,洗把臉,我們們就迫不急待地去遊覽天壇公園。

  我一直想知道天壇是什麼樣,是象天一樣大的罈子嗎?它的作用是什麼?一進公園大門,我就急忙跑去看簡介:天壇公園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和祈谷大典的場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以後歷經改造,擴建,至清乾年間***1736—1795***建成。

  令我自豪的是,天壇公園是世界上現存最大,也是儲存最完好的古代祭天建築,即使皇帝不能親自祭拜,也要派遣大臣替他行禮。

  我們經過一條長廊,慢慢走到祈年殿。哇!真大呀!原來祈年殿是祈谷壇的主體建築,它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最初稱為大祈殿,1544年明世宗獎大祈殿拆掉,改為大亨殿,1645年順治帝改大亨為祈谷壇,1753乾隆皇帝改為祈年殿。啊!真是讓人驚訝,為了一座祈年殿,重建了那麼多次,皇帝修建的這些大殿真壯觀呀!

  在茂密的樹林裡,我們發現了一棵姿態怪異的老柏樹。後來我才知道,它的確是一棵奇特的柏樹,叫九龍柏。九龍柏有500多歲了,樹幹挺拔粗壯,形象奇特,象九條龍盤旋騰飛,這不得不讓我稱讚自然界的神奇所在,以前可只有皇帝才能享受這樣的奇花異木,今天,我也一飽眼福啦!

  篇三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金色的陽光普照著大地,藍天上,幾朵白雲在慢慢的浮動著。我興致勃勃地和媽媽來到了距今已有600餘年歷史的古建築——天壇公園遊玩。

  走進公園的大門,一股股花的清香撲鼻而來。大道兩旁的古鬆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一棵棵古鬆就像列隊的士兵,守護著這古老的建築。

  我們伴著歡快的鳥叫聲,登上了明、清兩代皇帝用來祭天和祈禱的祈年殿的臺基。經過三層漢白玉的臺階後,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直徑246米,高38.2米的圓形大殿,這就是祈年殿。祈年殿由16根紅紅的木柱支撐著。其中雕有金龍的4根靠內的柱子代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其餘的12根沒雕金龍的柱子代表十二個月和十二個時辰。中間的神位是皇帝用來祭天的。大殿給人一種莊重、典雅的感覺。藍藍的琉璃瓦屋頂與藍藍的天空融為一體。

  穿過一條漢白玉鋪成的大道後,我們就來到了大家所熟知的迴音壁。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請媽媽站在離我很遠的地方對著牆壁說話。我站在這邊捂住一隻耳朵,把另一隻耳朵緊緊地貼在牆壁上,屏住呼息,仔細地停。

  只聽見迴音壁裡傳來:“你聽見我的聲音了嗎?”

  我立刻回答:“聽見了,您聽見了嗎?”

  “聽見了,很清楚!”媽媽回答道。

  “哇,這牆壁可真神奇呀!”我不由地讚歎道。

  咦,那就是建於1530年的圜丘吧!聽說它不論石階、石柱,都採用“9”或“9”的倍數。我連忙跑到哪裡,想看個究竟。“1、2、3、4、5、6……”真是9階。再數數雕有二龍戲珠的柱子。第一層是81個,第二層是72個,第三層是63個。果然都是“9”或“9”的倍數,真是名不虛傳呀!有句話叫:“土之高者曰丘,取之然之丘圜者,象天圜也。”天,我也算是登了一次“天”了。

  在回去的途中,我想:天壇,這幾百年屹立於此的精美建築,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雕刻家的高超技藝。它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看了還會看:
1.遊天壇日記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