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陽光勵志書推薦
女生總比男生要成熟得早,成熟得快。女生早早就拿起好的書在閱讀,而同期的男生就知道玩耍。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會喜歡!
1: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潛
這十二封信以有中學程度的青年為物件,並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學程度的青年,誰就是受信人,誰都應該讀一讀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們所正在關心,或應該關心的事項為題,如讀書、修身、作文、社會運動、愛戀、哲理,凡此種種。自朱光潛先生筆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長者勸導似的語重心長,如老友交談般的誠懇真摯,讀來親切自然,受益頗多。作者雖隨了個話題抒述其意見,統觀全體,卻似乎也有一貫的出發點可尋,就是勸青年眼光要沉,要從根本上做工夫,要顧到自己,勿隨了世俗圖近利。
2: 親愛的安德烈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用三年時間互通書信的結集。 36封家書呈現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認真”;龍應臺“有八分認真,二分知性懷疑”。安德烈對龍應臺“嘲笑有加”;龍應臺對安德烈“認真研究”。
通過此書,龍應臺跟孩子分享了自己成長的南部小漁村,敘述了貧窮而缺乏養分的環境,讓她學到對弱勢的同理心與悲憫;敘述了安德烈如何捍衛自己喜歡的搖滾樂,喜歡電影,並且如何從60年代的嬉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種值得深思的價值;在敘述這一對母子在面對該為臺灣隊、中國隊、德國隊加油時,拉扯出關於國族認同的辯證;更多的是一種相濡以沫,對於理性,對於文明正義,對於教養的理直氣壯,超越母子的輩分關係。通過兩種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兩種價值觀的碰撞、磨合,增強了兩代人之間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從而在“代溝”上架起一座橋樑。
收入該書的三十多封書信,感動了無數被“親子”之間隔閡與衝突深深困擾著的讀者。該書為讀者弭平代溝、跨越文化阻隔、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方法。
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該書的前半部分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人後的生活,後半部分則介紹了海倫的求學生涯。同時也介紹她體會不同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動等等。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倫·凱勒的自傳作品,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4: 相約星期二
米奇·阿爾博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一年以後與世長辭。作為莫里早年的得意門生,米奇在老教授纏綿病榻的十四周裡,每週二都上門與他相伴,聆聽他最後的教誨,並在他死後將老師的醒世箴言綴珠成鏈,冠名《相約星期二》。對於作者米奇·阿爾博姆而言,與恩師“相約星期二”的經歷不啻為一個重新審視自己、重讀人生必修課的機會。這門人生課震撼著作者,也藉由作者的妙筆,感動了整個世界。
5: 有一天啊,寶寶
蔡康永
腹黑人講的溫暖故事,這本書寫給小S的寶寶,同樣也是寫給那些還在天上未來到人世的寶寶們。年少的時候,會說,如果有選擇的話,我才不願意來到這世界上。年紀見長的如今,會說,如果有選擇的話,我還是會選擇來到這個世界上。因為所謂的痛苦、傷害、不愉快,統統都變成成長的必經之路。如果今天變成美好的,那是因為昨天的苦難。愛生活,享受生命,才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吧。所以,寶寶,如果你可以選擇的話,一定要選擇來到這個世界上哦。因為不管是什麼樣的人生,都會是你獨一無二的擁有。生命是我們唯一與眾不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