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後感500字5篇

  《邊城》雖是一個悲劇,但是二老為翠翠唱情歌的那段故事卻是無比美好。下面是有邊城讀後感500字,歡迎參閱。

  邊城讀後感500字篇一:

  讀過《邊城》,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沈從文先生的故鄉——鳳凰去看一看,讓那裡清涼的微風吹過臉龐,然後坐在翠翠曾劃過的那條小舟上,看看那的端午龍舟賽,看看那兒的大白鴨和綠油油的菜地,還有古香古色的建築,吊腳樓。翠翠是一個在自然中長大,清秀活潑美麗的女孩。她從小跟著擺渡的外祖父,祖孫倆過著不富足但幸福的生活 。

  隨著翠翠的成長,慢慢認識了兩兄弟:天保和儺送。天保是大哥,他忠厚老實,儺送是個陽光又有能力的年輕人,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岳雲”。天保找了媒人去翠翠家,而儺送在前一天晚上對翠翠唱了很久的山歌,翠翠本打算在清晨告訴祖父。當知道哥哥也喜歡翠翠時,儺送決定跟村人出外經商以成全大哥。天保知道後去追弟弟,不料出了意外,死掉了。儺送因為內疚,還是走了。不久,外祖父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去世了。只剩下翠翠一個人在渡頭守望著。“那個人可能明天就回來,可能永遠不回來。”這是最後的一句。

  一個淒清的結局,但是卻深深地感動了我。故事中那份厚重的感情,是那麼樸實,是我們在現在這個浮躁不安的世界裡找不到的。

  因此,推薦沈從文老師的《邊城》給大家,它的文字清新,明快,沒有華麗的詞藻,每個字卻又像是經過精雕細琢,絲毫沒有文字的堆砌,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曾用了一星期的時間,每個詞、句都沒漏下,中間沒有停頓,很盡興地讀完,愛不釋手,也激發了我讀更多書的慾望。希望它也能帶給你們更多感觸,更多啟發。

  邊城讀後感500字篇二:

  沈從文的《邊城》中所描繪的茶峒是一個夢幻般的地方,山清水秀,美不勝收。在這樣一個唯美的地方,一切都很淳樸,生活淳樸,風俗淳樸,以至於連愛情也很淳樸。茶峒邊白塔下有一家人——一位擺渡老人,老人的孫女翠翠和一隻黃狗。一年端午節,翠翠和祖父走散了,卻碰巧得到了船總的二老儺送的幫助,回了家,那一刻,他倆情竇初開了。誰知大老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但是天保最後成全了儺送自己外出闖灘,卻不幸遇難,二老也因此離開了翠翠,而老船伕也因擔心翠翠的婚事而在一個雷雨天溘然離去。一切都沒了,但那段悽美的愛情卻在讀者的記憶中揮之不去。

  《邊城》雖是一個悲劇,但是二老為翠翠唱情歌的那段故事卻是無比美好。沒錯,走車路看似平坦,但是怎麼能和馬路的浪漫相比呢?整個故事,妙就妙在這條彎彎曲曲的馬路,是最淳樸的愛了,而真正牽動翠翠的心的,也正是這種淳樸浪漫的愛情了。這段故事,也正詮釋了少男少女之間的感情。

  但是,在整個愛情中,翠翠似乎起了主導作用,翠翠喜歡二老,這點翠翠自己也一定清楚。而二老也喜歡翠翠,這原本是一拍即合的事,但是翠翠卻太過羞澀了,甚至連一句“願意”也不肯說,這麼一個悲劇,也可以說是翠翠一手造成的。羞澀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在面對這種事時有時真應該果斷一點,因為在面對樸實而單純的人時,過分的羞澀也許比什麼都可怕。

  不過,在小說最後,也不乏有希望存在,正如書中所寫“也許‘明天’會來”。“明天”是多久呢,雖然無法知曉,但翠翠的路還很長,也許真能“等”到了也說不定。

  邊城讀後感500字篇三:

  實在夠不成什麼真正的讀後感,也僅僅是淺讀一遍多了一點自己的體會。

  邊城,就是邊城。讀到的筆法,淺淺的讀去,卻盪漾著無限的深意……

  我是一箇中文的學生,雖說也將開始自己的人生路,將邊城淺淺的掠去,竟也似乎順應老成起來。心靈如叢林環抱,綠意盎然的湖面上驀然滑落的一粒水滴,淡淡的微波 懶散散的在寂靜的水面上盪漾、散盡……

  從未接觸過沈老先生的文章 這是第一次 讀後感倒是看過很多,電影也粗略的看過,不過90年代的音像製品實在是略感粗糙,也是一路而過,降低了品味,增加了懷疑——

  好的文章 一般是不敢染指的 也自然也不敢貿然留下自己的什麼東西自覺才疏學淺 ,委實不能讀出其中味來。然邊城不同 花了半天的時間咀嚼它 讀著讀著 不禁為老先生清淡的文筆 所吸引。情節簡單 我這個一貫冷漠的人 也不禁隨著情節流動,伴著翠翠和爺爺的喜怒哀樂、起伏起來,一個淡淡的憂傷的結尾 讓我許久不能回過神來,陶中其中 想著單純、失落、悽清的翠翠 ……

  聽著熟悉的老歌,忘著略顯褶皺的邊城,哀婉悽清!眼睛也潮潤潤的……

  邊城 一個湘西小鎮 一條小溪 古老的渡船……淒冷的小屋下發生的人事,那麼平常,那麼澄明 ……也許此時此刻 翠翠的黃狗依舊呆愣愣的看著上天 望著那淡淡的雲兒慢慢的散去……消逝…… 目光柔和 日暮蒼茫……

  邊城讀後感500字篇四:

  一直聽說過《邊城》的大名,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都沒有看過。這一次在語文課本上與《邊城》結緣,感觸頗深。

  人性是世間最美的東西。在現代都市裡,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森林裡,我們又保留了多少純淨的人性呢?在城市中終日奔波勞累的我們實在無力去呵護,只任塵埃將它一點一滴淹沒,甚至吞噬。人性中太多的美德將塵封的心靈在一角,疲倦的我們如何有閒暇將其開啟?或許有很多人早已忘記了它的存在。可是在邊城,在這個幾乎被世界遺忘了的邊城,我找到了人性的歸宿。

  湘西山美、水美,但人更美。青山繞水,水環青山,纏綿不已。在大自然母親的寵愛中出落得亭亭玉立的翠翠,山教會了她堅強,水賦予了她柔美。在清澈的見底的溪水的眷顧下,她的心純潔無暇。年少的懵懂,初開的情竇,她的心裡喜愁摻半。因為純樸,她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白。一切都是源於善。然而終是湊巧,落得個孑然一身獨守空船,為了一個未必會回來的人作無期的等待!

  其實不管悲慘也好,完美也罷,我們都要走下去,不管我們高不高興,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昨日隨風已逝,明日迎風將來,世界從不理會任何人。

  翠翠的愛情隨著儺送的悄然離開逝去,就這樣,愛情之花還沒盛開就已凋落了。也許沒有開始的愛情才是最完美的,因為錯過,才會刻骨銘心,沒有結局。才會意味著永恆的存在。

  屬於邊城的故事結束了,但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人生路漫漫,吾等切記珍惜。

  邊城讀後感500字篇五:

  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簡短純樸的語言構造出了一種獨特的詩情畫意,不由得讓人產生美好的遐想。也就是在這座白色小塔下,這戶單獨的人家裡發生了許許多多關於愛情與親情的故事。

  翠翠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天真善良,溫柔清純。而文章開頭說的老人,既不是翠翠的父親也不是她的叔叔伯伯,卻是她的祖父。讀了文章後不免覺得這是一位奇怪的老頭。他是一位管渡船的老人,但是他從來不收別人的過渡費,即使有人硬塞給他,他也會用這錢買些茶葉和草煙,過渡的誰需要這東西必慷慨奉贈。這是一種何等的可貴啊!翠翠對於祖父,有的是任性與嬌氣,但是這卻是她愛的表示,她的心盛得都是滿滿的“愛”。翠翠和祖父生活在這白塔之下,從沒有抱怨過,沒有憂愁過,沒有憤怒過,雖然他們的生活並不富裕,但是他們仍然生活得逍遙自在,充滿歡樂。

  遇到過渡的是新娘。翠翠必爭著做渡船伕。站在船頭,懶懶的攀緣纜索讓船緩緩過去。花轎到岸拉,翠翠必戰在小山頭,目送這些遠去,方迴轉船上,把船靠近近家的岸邊。獨自哼唱或採一把野花束在頭上裝扮新娘子……這時祖父發現了翠翠已經長大了,他明白自己遲早是要離開翠翠的,他必須讓翠翠學會獨自生活,他常常想讓翠翠一個人呆著,可是翠翠卻始終依賴著他。他一直為這事犯愁,直到他遇見了順順的兒子——天保大老,大老十分欣賞翠翠,甘願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祖父也很欣賞大老,但是他必須徵求翠翠的意見,他不願讓翠翠重蹈她媽媽的覆轍。誰知翠翠竟也情竇初開,可是她沒有愛上天保大老,卻愛上了儺送二老,愛得那麼堅定執著。天保大老知道了翠翠愛的是儺送二老,便決定不再幹涉,獨自去了桃花源,卻在沿途中溺死了。儺送二老以為是老船伕設下的局,在對親情與愛情上的糾結,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親情,於是他一個人離開了茶峒。文章的最後一段: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個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是一個感情上的悲劇,多麼富有懸念的結尾,讓我們思考,這個人會因為珍惜他的感情而再次回來嗎?翠翠一直在等待,等待這個令他魂牽夢縈的人。其實等待也是一種意境,一種獨特的意境,很美,也很詩意。即使他不再回來,對於翠翠來說這漫長的等待或許更能貼近彼此的心。
 

看了還看:

1.邊城 讀後感200字5篇

2.文化苦旅讀後感500字5篇

3.邊城讀書心得體會500字

4.讀書筆記:邊城500字

5.老師您好讀後感500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