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學習方法研究

  高三語文的複習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三語文學習方法研究,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一、目標重點要清楚

  目標清楚有三個含義:1、對當年考試的範圍、考試的重點要清楚;2、整體複習計劃每月每週的複習重點要清楚;3、對學生的長處、弱項、問題要清楚。目標清楚,首先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①要分類研究近三年高考試卷的特點和發展趨向,把握複習方向。

  語文試題每年都有一些微小的變化,代表著一種發展趨向。如2006年江蘇省高考試卷,壓縮第一卷第一模組的題量,只考了語音、漢字的識記和詞語、病句的辨析等4題,與此同時,第二卷文言翻譯、詩歌欣賞、語言運用的分值逐年不斷在加大,題目越來越靈活,顯現出降低漢語專業知識的難度,突出實用的特點。更注重的是能夠抓住不同語素和語境,在動態的、實用的語境中,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針對這些變化,就要及時調整複習的方向,改變地毯式的複習方法,應該注重對從初中到高中教材所出現過的常用詞語的梳理,尤其注意從生活中去尋找問題給學生辨析。

  ②要認真研究《考試說明》和2006年全國各地高考試卷,做好前瞻性預測。

  每年的考試範圍都有一些變化,研究《考試說明》,除了關注考試範圍的改動,還要注意措辭的變化,因為這往往就是舊題出新的地方。例如,現代文的閱讀要求將“篩選並提取文中的資訊”改成“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看起來改動的僅僅是一種提法,但“整合”與“提取”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整合不僅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暗含著概括、重組、融合、表述等多項要求。因此,複習中應該有意識的做點調整。只有瞭解這些變化,才能準確把握住綜合訓練的方向,複習才能有的放矢。

  ③要認真研究每一套考卷所反映出來的共性和個性問題,以利於因材施教。

  作為一名高三語文教師,知彼還要知己。每個班級語文的共性問題是什麼,每一個學生的強項弱點在哪裡,每一階段的複習應重點突出什麼,應該心中有數。過去接手新的高三,我就有意識的建立班級“戶口”和學生個人“帳戶”。班級戶口是指全班語文成績表,按照試卷格局,成績表分為基礎、閱讀、作文三大項。分列統計每個學生三大項得分情況,目的是瞭解全班共性問題;個人帳戶是指要每個學生自己建立分項成績分析表,分為基礎、文言、閱讀、語用、作文、總分等六大項。每做完一套試卷,我都要做兩個分析:一是分析每一道題全班的錯誤人數,瞭解全班所存在的共性問題,確定講評的重點;二是登記每一個學生六項內容的小分,瞭解個體問題所在,以指導幫助他不斷調整自己複習的重點。做好這兩個分析,不但可以讓老師對複習重點心中有數,更可以讓學生對自己薄弱問題心中有數。畢竟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只有讓他了解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他才能有的放矢做好查漏補缺的強化複習。

  二、複習訓練要實且活

  複習訓練要“實”有兩點含義:一是要實實在在抓好基礎;二是要紮紮實實做好訓練。

  抓好基礎,首先應該老老實實抓好課本知識的梳理複習,完全拋棄語文課本的複習是不可取的。高考試題雖然年年在變,但考查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從未有過改變。因此,初高中階段語文學過了哪些知識,都需要認真地梳理。近幾年來,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的實詞、虛詞及句式都和課本密切相連。詩歌鑑賞、現代文閱讀也是如此,2000年的《長城》,兩題4分考的就是使用不同人稱不同作用的這一問題,2004年考對邊塞詩的辨析等問題,以及鑑賞中常用到的正襯、反襯、對比、象徵、直抒胸臆與委婉含蓄、寓情於景與直接抒情等手法都屬於閱讀分析的基本知識,也都散落在教材中。複習的時候,要能沉靜下來,認真把課本上所有的文言文梳理一遍,把散落在課本中的閱讀與其他基礎知識整理清楚。高考選文,題目可以千百萬化,但所運用的基本知識是不會變的。只有紮紮實實掌握這些基本知識,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複習訓練要注重“點“”線“”“面”相結合。

  ①紮紮實實講透難點。比如詩歌與閱讀的鑑賞。首先鑑賞上有哪些方法,這些方法各有什麼特點,具體是怎樣運用的。要以課本為例,明明白白講清楚。特別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地方,更要講清楚。例如,寓情於景與借景抒情有什麼區別,渲染和襯托的不同在哪裡等,牽涉到知識點的地方,哪怕多花點時間,一定要實實在在講明白,講透徹。只有讓學生弄清“是什麼”,他才有可能運用這些方法去分析“為什麼”。

  ②制訂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注重分清輕重緩急,總結提高。輕重緩急指,屬於記憶方面的內容,如名句名篇,可以放在後期複習,複習早了容易遺忘;技能方法類考點,可放在前期進行,如古詩文閱讀、現代文閱讀等內容;總結提高指,最後要把所有複習過的考點進行系統化、網路化。每年高三,我們一般安排三輪複習***見附文***。

  第一輪在上半學期,重點是以新帶舊,對高中三年的課本知識進行梳理。同時,以知識點為線,分類進行單項訓練;併兼顧作文訓練。在基礎複習沒有過關的情況下,我不主張過早過多的綜合訓練。複習如同長跑,過早進入衝刺狀態,容易產生心理疲勞,到真正臨考時反而會沒有衝勁。因此,認真做好單項訓練的作用比盲目的綜合練習作用大得多。

  第二輪在下半學期,以第五、六冊部分課文為例子,以閱讀卷的形式,以高考說明中對閱讀能力的要求為主線,分類訓練如何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與情感,如何闡釋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義等能力;同時把歷年高考閱讀試題按科技說明文、社科文段、文學作品三塊歸類,集中練習,並結合做卷情況進行解題方法指導。

  第三輪複習的重點是綜合訓練,一般用一個半月的時間集中完成一定量的模擬試卷。這些綜合卷應該涵蓋了所有的考點,我們在講評每一份試卷時,應該認真分析講解每一個考點的內容。不但要講每一道題的知識點要求,分析錯誤原因,同時要舉一反三,儘量將同類題目不同錯誤歸類比較,要讓學生明白,避免。並以此為依據,再次進行查漏補缺為主的基礎知識單項複習。這樣,就可以有效提高複習的質量。

  另外,為了保證複習的有效性,精選資料就格外重要。現在各種複習資料鋪天蓋地,有些題目偏、怪,莫名其妙,甚至錯誤。這樣的試卷,不僅浪費學生的時間,而且會誤導學生,有百害而無一利。這些年,我們用的試卷絕大多數是拼裝歷年高考試題或一些省市組織的模擬試題,由於這些試題都是經過反覆推敲,因此題目經典,指向性也很明確。

  ③切實抓好學生的“學”。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既要重教,更要抓學,從嚴要求學生養成靈活分析的做題習慣。如考試說明規定的六種型別的病句,用劃成分找主幹的方法可以找出搭配不當、結構混亂、成分殘缺贅餘三種錯誤,而語序、表意、邏輯錯誤,又多是因為修飾不當造成的。掌握了這個規律,每次做病句題目時,就要堅持訓練學生從劃分句子成分入手,看結構,排修飾,養成分析的習慣,不能憑感覺去蒙。

  三、集體備課要精誠合作研究。

  高三語文教師教育教學任務非常艱鉅,工作非常辛苦,精力投入非常的大。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注意教師間的精誠合作研究,充分發揮備課組的作用,群策群力,共克難關。

  備課組的任務首先是集思廣益,制定符合校情的高三語文全年教學計劃,共同研究高三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五大版塊,複習策略各不相同,這就需要在集體備課中,除了著重研究解決課堂教學中的“教什麼、怎樣教”等教學內容及實施技術問題,還要研究“為什麼這樣教”,“高考為什麼這樣出題”等教學理論問題。其次,發揮各自優勢,幫助學生整理歸納考點必備知識,初步構建點面結合、前後勾連、立體化、系統化的複習思路。並且通過各種渠道採集高考有效資訊,精選經典試題,增強複習迎考的針對性。此外,要及時交流學情,共同探討在複習過程中遇到的典型性問題,集體研究對策。

  實踐證明,備課組只有團結協作,發揮各自優勢,才能形成合力。只要形成合力,就能彌補我們並不豐富的教學經驗,最大程度地體現高三語文複習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二

  現代文閱讀在整個試卷中佔有很重的分量,現代文閱讀能力的提高過程會拉動包括寫作、語基和語言運用三大考點的能力提高。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塊,每屆高考的實際情況卻是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重視立竿見影的語言基礎訓練,輕視效率不明顯的閱讀;②重視題乾的審讀,輕視對語言環境的揣摩;③重視題目的閱讀區間的分析,輕視對文章整體思路的把握;尤其缺少對擷取自閱讀材料的語言進行剪裁的訓練。

  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複習備考:

  第一,結合教材,根據文體分類複習。

  閱讀是一種智力技能,它要求學生能迅速而準確地從書面材料中獲取有效資訊。現代文閱讀試題主要考查考生閱讀理解能力、歸納能力、分析能力、評價能力、鑑賞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絕非短時之功,它是在長期閱讀實踐中日積月累而形成的。這些能力的形成離不開課文的閱讀實踐,雖然高考不直接考教材,但教材仍然是範文、例子,通過對教材中現代文的有效學習,形成能力,就能很好地遷移到高考的現代文測試中。歸根結底,題雖然在課本之外,但理在課本之中。因此,作為教師,要指導學生完成課內與課外的無縫對接,具體做法是把教材中的現代文必讀課文,分別歸類到科技說明文、政論文、散文和小說四種文體之下,複習時要緊緊抓住文體特色,儲存閱讀常識和閱讀技能。再經過有意識的培養訓練,形成一定的閱讀水平。所以,我即使在課外閱讀訓練分量加重的情況下,複習時仍緊扣教材不放,課內的解決好了,課外的就可以由課內來遷移。

  第二,安排好複習順序,講究課內外結合。

  每複習一種文體均可按文體基礎知識梳理——分類單項強化訓練——比較閱讀訓練——綜合閱讀訓練四步。文體基礎知識梳理可以結合課本進行,內容要全,概念要清。分類專項強化訓練要有針對性,一個能力點或一個題型集中強化訓練。這樣序列化、高強度的訓練,有助於形成單項能力。另外,還可以根據自身弱點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查漏補缺。比較閱讀訓練既要進行同體裁比較,不同體裁比較,又要進行同題材比較,既要進行知識點、能力點的比較,也要進行解題方法的比較,通過比較對照,問題更加鮮明突出。對於重點題目、難點題型效果顯著。綜合閱讀訓練就是根據現代文閱讀能力考試目標多角度設計練習題。是課本閱讀訓練的延伸,是讓學生將課文閱讀形成的能力遷移到課外閱讀。在訓練上可以採用集中複習與分散訓練相結合的方法,集中複習內容以高考試題為主,分散訓練內容可從各省市、名校的高考模擬試題中精選。這些試題具有選材新穎、內容緊貼現實、設計緊扣考點的優勢,同時還會根據命題趨勢作出適當的調整,體現一定的預測性。

  第三,正視訓練,注重做好練習分析,加強能力培養。

  現代文閱讀考試是能力考試,要想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練習。練習題要精選,切勿求多。根據高考說明要求精心設計練習題進行訓練,最簡單的方法是精選近幾年高考題中的精品題。雖然說,高三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鑑賞評價能力經過幾年的訓練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解答開放性題型時,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問,應作為訓練的重點。僅抓訓練不行,還得對練習做分析。分析練習絕不是對答案,而應該讓學生知道所以然,要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章學知識,以及回答問題時常用的套路,即使用正確的套話,再新增一些具體問題的具體分析,正確答案就出來了。如問“作用”,它的答題套路是:手法+手法結合內容產生的效果。如2005年全國卷***三***第17題,作者用了反襯手法,反襯的作用是以次襯主,突出主體,第三段描寫主體是山峰的氣勢,夜晚看到的是“山影”,山影在火光的襯托下“令人魂悸魄悚”。整合起來就是這一描寫反襯張家界夜空山影的攝人魂魄。

  另外,通過練習,我們可以將現代文閱讀題中主觀性表述題的解題步驟歸納為五步:第一步,對試題中的文章***段***作仔細通讀。第二步,審清題幹包含的有關資訊,如要解答什麼問題.表述上有什麼要求,字數多少,敘述角度有無限制等等。第三步,找準題幹所提問題在語段中的具體位置。第四步,在通讀語段後,確定哪些文字與要解答的問題有關,從中篩選出相關資訊。第五步,按答題要求,對文中的資訊作必要的整合,使答案表意準確全面,文字簡潔,結構合理,符合答題要求。除按上述五步之外,還要注意兩點,一是要聯絡全文。試題中有些問題是結合全文而問的,答題時必須聯絡全文作答,不可斷章取義。二是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儘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聰明,勉強用自己話概括。實在需要自己概括的題目,也要注意分析題幹及分值設定,推斷得分點***一般而言,3分的題目答三個要點;4分的題目或短語整合出四個要點,或以主謂句整合出兩個要點;6分的題目一般是用主謂短語整合出三個要點***。對於限定字數的問題,回答要語簡、面廣、點多,字跡工整,寫滿為止。

  第四,重視摸索規律,總結答題方法。

  答題的大致規律是有的。比如答題要緊扣題意,如何問就如何答,“答”與“問”要有直接的關聯,不能機械的摘錄原文的句子,雖然摘錄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內容,但不是從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的,結果是回答不到位,甚至於答非所問。因此,應引導學生對準文中有效資訊,將題幹要求與文中的已知資訊重新進行排列組合。其次,要重提取。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關鍵詞句就在原文中,要緊緊抓住這些重要的詞句,進行有效的提取、剪輯、重組,這樣的答案一般與標準答案比較接近。如果棄文中的重要詞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話去回答,絕對不可取的,這樣,將與標準答案相去甚遠。三要分表裡。需要高度概括的題目,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資訊,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資訊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著資訊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句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四、表述要注重條理。現代文閱讀答題要求嚴密,評分標準嚴格,評分辦法一般是“要點給分”,所以表述要注意三點:忌用修辭,回答問題,要用直白的語言,不能用比喻、擬人等形象化的修辭語言;忌無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點,要有適當而具體的分析;忌遺漏,對應題旨,不能遺漏答題要點。

  第五,教給方法,增強能力。複習時要教會學生以下方法:

  ***1***學會領悟。重視學生領悟題意、語義、文意、語境能力的培養,在領悟把握中幫助學生總結方法。如對文章中某詞某句意思一時搞不懂,就應考查它的前後的文字,從中索取關鍵性的語言資訊。如2005年上海卷《回望昨日的感傷***節選***》“第①段裡‘體無完膚’在文中的含義是 ”。成語“體無完膚”的兩個義項在這裡都不適用。我們只有根據上下文的語境來推斷這個成語在文中的意思:茨威格所遭受的創傷並不是身體上的,而是精神上的。答案就是:心靈受到嚴重的創傷。

  ***2***學會篩選、整合。現代文閱讀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發現、篩選、整合文中的重要資訊。對考生來說,重要資訊就是指題目設問中涉及到的知識,需要考生閱讀時把注意力放到文章本身主要內容上,神思集中,學會帶問尋讀,發現資訊,但發現不等於多多益善,還應該根據題乾的需要加以篩選、整合,提取主幹。其解題的基本思路:①按照一定的要求確認資訊材料的檢索區間。②以文章的內容、主題、考題的設問為尺度,把握篩選的標準。③根據把握與選項所示資訊相對應的句子,或者說,通過正確理解句段的內容來發現、篩選並整合。例如2005年天津高考卷社科文段閱讀第3題,對文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依據第三段中“正是價值觀的不同,‘為什麼做’的問題,最終決定了人們‘做什麼’和‘怎麼做’”一句,可知D項的前半句是錯誤的理解。又如2006年江蘇卷文學作品閱讀第一題問的是“景物描寫各有什麼特點”,要正確解答此題,首先就必須把開頭兩段有關景物描寫的資訊全部找出來,才能在此基礎上分析出“特點”來。

  ***3***學會評鑑。“評”就是“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鑑”就是“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鑑賞閱讀的材料多取材文學作品,與論述類、實用類文字相比,其思想內容深邃,語言上含蓄蘊藉,文學味濃,往往空白點多,語義結構具有隱喻意味,主旨潛藏文中,比較隱晦曲折,內容具有整體性。閱讀時應具備整體閱讀的眼光和意識,認真通讀全文,評鑑時要知人論世,抓住主要物象,品讀關鍵詞句,忌以偏概全、無中生有。如2006江蘇卷《一幅煙雨牛鷺圖》的最後一問“作者的用意是什麼”。這題考查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方式比較傳統,即大的景物背景在全文中作用。這要結合我們平時閱讀中對於景物描寫的作用的知識點來深入理解。一般說來在文學作品中環境描寫的作用有:交代時代社會背景、提供人物活動場所、渲染氛圍、襯托心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具有象徵意義等。聯絡全文,我們不難得出答案。又如2006年山東卷《文赤壁》最後一問“聯絡本文,並結合學過的知識,談談你對蘇東坡的認識與評價。100字左右”。這題類似一篇小作文,答案頗具開放性,代表了一種新的命題趨勢,反響較高。解答該題要注意以下三點:①明確“認識”是相關的知識的瞭解,“評價”是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②認識評價的物件不僅是蘇東坡其人,更有其文、其精神、其影響。除了一般文學常識的積累外,對蘇東坡詩詞文的獨特感受領悟非常重要;③語言表達力求簡明有個性。

  ***4***學會創新。創新能力的考查將是今後考試主旋津,複習時要突出以下方面:①根據文章談看法、感受、啟示;②發揮想象、聯想補寫有關內容;③對文中人物和作品思想感情進行評價;④聯絡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及其設想;⑤調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聯絡;⑥語言特色和藝術表現手法的賞析;⑦現實生活中語言的實際運用。培養創新能力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發散思維,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尋求自圓其說的答案。如2006年重慶卷《說村落》最後一題,這一題考查理解評價作者情感態度。結合上下文,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有兩個方向:對村落,關注、同情、遺憾;對“以外的人”,無奈。結合全篇,作者為文的目的則是很明顯的,就是要引起人們對村落意義的關注。對村落命運的評價,就要創新,可以見仁見智,但通常要結合文章內容、作者的態度、時代的背景、社會意義等幾個方面。

  總之,現代文閱讀,只要我們不懈努力,同時懂得一些技巧,做個有心的人,相信自己一定能跨越障礙,走向成功!

  三

  ***一***教材上文言篇目的處理。

  高考文言文的考查,無論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文句理解,還是翻譯語段、默寫名篇,無一不是源自於課本;歷年的考點設定,幾乎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關聯的知識點。因此,立足課內篇目輻射課外實為必需。

  在高考第一輪複習時,我利用早讀、自習課、晚自習等時間,將1-6冊課本所有文言篇目,根據記憶曲線,按照由高三往高一倒回的順序,自行通讀串講一遍,課堂按篇作檢測。然後以單元為單位,抓每篇文言文的知識要點,注意前後聯絡,總結規律,授之以漁。同時積累關鍵實詞、虛詞的常見意義和用法,並配以一定量的課外練習,體現知識體系的連續性、相關性和取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的精神。本輪可以將課下注釋,課後練習按自行出題、交換檢測的方式集中整理、梳理一遍。

  第二輪複習時,和第一輪以課內輻射課外不同,本輪以課外文段為主,輻射課內已學知識。具體做15-20篇課外文言語段,凡涉及課內的實詞、虛詞及句式用法等都呼應貫通來理解來記憶。另佈置學生分頭給120個實詞、18個虛詞在課文中找例題,以“每日5詞”的方式公佈。

  第三輪複習,以綜合訓練為主,以重點課文為例,用一課帶多課的方式,即選取幾課在詞語、句式比較典型,且涉及文言知識面較廣的文章,如《廉頗藺相如列傳》,讓學生練習出題,學會找點、設點、解點,吃透關鍵實詞、虛詞及句法、用法。

  ***二***文言文綜合訓練的應試策略

  高考時,由於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受工具書的限制,受考場氣氛的限制,考生面對一篇完全陌生的文言文時,往往心理緊張,有可能出現閱讀急躁,思路混亂,判斷偏移等問題。因此,我未雨綢繆,定時、定量對學生進行課外文言文綜合訓練,通過講評,給他們一個清晰的答題思路,傳授他們一些答題技巧,讀題時,學會三步走:第一步,泛讀全文,瞭解文章大致內容;第二步,細讀題目,充分利用最後一道觀點評價題以及實詞解釋題,瞭解全文內容;第三步,精讀全文,糾正前面翻譯中的偏誤。審題時,要注意細節,看清要求。解題時,要注意策略、方法,以2006年高考江蘇卷文言文閱讀為例:

  1、詞語解釋

  策略:要善於調動已有的知識積累,由詞語位置的可能意義和字典意義的交叉點,來推斷陌生詞語在問中的特定意義,或者用代入法,以是否通暢為準則,代入原文進行檢測。

  方法:聯想法。A項中的“遇”有多個義項:①與操遇於赤壁***相遇***。②斯固百世之遇也***際遇***。③公等遇雨***碰到***。④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接觸***。⑤不如因善遇之***對待***。⑥蓋追先帝之殊遇***待遇***。根據語境,選項中的“遇”解釋為“對待”是恰當的。B項中的“責”也有多個義項:①每責一頭***索取***。②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要求***。③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責罰***。④試使鬥而才,因責常供***責令***。⑤留待限期,以塞官責***差使***⑥於是有賣田地,鬻子孫,以償責者矣***通“債” ***。根據語境,文中的“責”應該解釋為“要求”。C項中的“徇”有四個義項:①巡行;②示眾;③通“殉”,為某種目的而死;④讀Xún,順從。根據語境,選項的解釋是正確的。D項中的“麾”有指揮的意思,根據語境,解釋為“揮手使……離去”更為恰當。故答案為B。

  2、資訊篩選

  資訊篩選題,其要求往往以文中的原話出現,一般是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點,做題時要緊扣這個人及其性格,逐句進行分析,篩選出符合題幹要求的句子,再對照編組情況判斷選擇。方法:跳讀法,關注文中標誌性的語言以及作者的評述性文字等。以2006年高考湖南卷為例,本題要求篩選的資訊是“不能說明‘古之文,初無所謂法也’的一項”,這與以往就人物性格或品行來篩選資訊有所不同。要正確解答這題,應該對文字進行分析,瞭解“古之文,初無所謂法也”在原文中的作用。這句話是第二段的領起句,下面的句子都是圍繞它展開的。A項“其體勢聲色,曾無一字相襲”是說明《易》、《書》、《詩》、《儀禮》、《春秋》諸經都是“無所謂法也”的;B項“周秦諸子,亦各自成體”也是說明“無所謂法也”;C項中“人心各具自然之文”也是說明“無所謂法也”的;而D項中的“祖”,就有“效法”的意思,因此,D項不能說明“古之文,初無所謂‘法’也”。正確答案是D。

  3、賞析評價

  策略:注意作者的態度和文段的背景,同時也要注意人物形象的發展和變化。方法:推斷法,根據“上下文”原則、“已知”原則,學會猜讀、猜解。以2006年高考江蘇卷文言文賞析評價題為例,A、B、D三項對內容的歸納和中心意思的概括都是正確的。而C項的基本內容在文中都有依據,關鍵在於對“從”字的理解,選項中解釋為“董槐騎馬跟在幾個人後面”,而原文“槐騎從數人於火所”中的“從”是使動用法,“從數人”,即“使幾個人跟隨”,或意譯為“帶著幾個人”,類似的用法如《鴻門宴》中“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從百餘騎”即“帶著幾百個騎兵”,故答案為C。

  4、翻譯。

  策略:五字口訣,留***年號、地名、職務、器具等,可以照錄不譯***;替***用現代漢語詞語替換古義詞***;調***調整倒裝句的語序***;補***補上句中省略成分***;刪***刪去不譯的詞,如發語詞***。方法:學會抓關鍵詞,準確解釋句中的重要詞語。這些詞語有的古今異義,有的一詞多義,有的包含特殊的語法現象,翻譯時,要根據語境推斷它們的含義,並順暢的翻譯成現代漢語。以2006年高考江蘇卷文言翻譯題為例,***1***句中“民,吾民也”是判斷句;“振”通“賑”,救濟;“胡”,疑問代詞,為什麼。全句可譯為:百姓,是我們的百姓。發放我們的糧食救濟他們,為什麼不可以?***2***句中“罷”是通假字 ,通“疲”;徵發:徵集調遣;所以:用來……方法。全句可譯為:土建工程再度興起,百姓被徵集調遣搞的疲憊不堪,這不是用來侍奉上天的做法。***3***句翻譯時應注意動詞的補充和翻譯,如“天大雨”,應譯為“天下大雨”;烈風雷電:颳起大風,電閃雷鳴;衣冠:穿衣戴帽。全句可譯為:天下大雨,颳起大風,電閃雷鳴,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