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的內庫是怎樣的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明朝開國皇帝。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明太祖的內庫歷史簡介
皇帝花錢其實很簡單,但為了花的方便,皇帝也需要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內庫——也就是區別於國庫的皇帝的私人小金庫。這在歷朝歷代都有,到了明朝,稱之為內承運庫。
明代的內庫,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按照史書的記載,朱元璋對待內庫的態度卻是前後矛盾的。起初,明太祖並不想設定內庫。他認為,皇帝享有四海的,理應不屑於為了積蓄私財而設立內庫。他還批評宋太宗設內庫,是有失賢明的錯誤舉措。在明太祖看來,宋太宗設立私人庫藏,存私房錢,很是小家子氣。但明太祖為何食言?一則,內庫盡顯皇帝的權威,就像山呼萬歲一樣,儘管不靠譜,卻是很受用。再就是,明太祖是位自信滿滿的主兒。他起身布衣,對民間疾苦有切身體會,對官員的各種小心思看得透徹,他甚至自戀地認為,天下的事沒有能夠瞞得過他的。
所以,明太祖設立了內庫,並將其功能定位於:天下為公。這樣,明太祖就很得意了,設定了內庫並輔以必要的制度,既消除了宋內庫的弊端,又可以在彰顯唯我獨尊的同時很好地為國家服務,且能顯擺明太祖的治國才華……可謂一舉數得。
事實上,洪武一朝的內庫,也確乎按朱元璋的本意,大致是遵循了“天下為公”的理念,其作用也主要是用於“出財”而非斂財,其中較為常見的是賞賜、撫慰百姓和臣下。
按照明太祖的理想,內庫實際上是國家性質的,相當於“國家基金”,其支出用途主要是供國家物質性表彰、榮譽性賞賜或者成為表現皇恩浩蕩的“福利”而福澤萬民。
明太祖自以為找到了一個兩全的法子解決內庫和軍國社稷的矛盾,通過給內庫的功能以“天下為公”的定位,而實現既能使皇帝享有蓄私財的特權,又不至於過度地加劇社會矛盾,使社會處在一種微妙的平衡上。而且,他認為自己已經給後世子孫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並堅信這種慣例可以延續下去。就這樣,明太祖天真地幻想著大明的江山永固。
明太祖的願望是好的,但也是不切實際的。儘管明太祖在設立內庫時,主要考慮的是將內庫所藏作為國家財政的一種有效補充和賙濟。但是事實上,內承運庫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貯藏著緞匹、金銀、珠玉、象牙等奢侈品,這就不可避免地預定了一種奢靡的基調,為後世子孫的斂財奠定了基礎。
如果說明太祖使用特權是為了彰顯個人魅力、治理國家。那麼明代中後期的皇帝就是為了滿足個人私慾了而濫用特權了。那些不肖子孫最喜歡做的就是默許、放任臣下為內庫聚斂錢財。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因為,內庫的設立,是作為一種有瑕疵的制度存在的,它體現的是“個人特權”!這與“天下為公”的理念,本來就是徹頭徹尾的冰炭不同爐!它同皇權一樣完全遊離於監督制度之外。而專權又為制度的缺陷提供了保護傘。可以說,內庫與皇權相互支撐,最終共同摧毀了明王朝的有序和穩定。
明朝的中後期,皇帝為了驕奢淫逸,將挪用國庫銀到自己的內庫視為常態。他們無限擴大和利用了內庫的特權,肆無忌憚地盤剝百姓,侵吞國庫銀,使得明王朝愈來愈趨向衰敗,明太祖的理想自然也隨之灰飛煙滅。
皇帝本人是特權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只要保證皇帝本人的特權。明中後期的皇帝們便容忍臣下使用沒有對皇權產生威脅的特權。他們甚至跟貪汙官員沆瀣一氣,分成贓款。或者通過抄家的方式直接把贓款據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