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書院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書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組織。藏書、供祭和講學是構成書院的“三大事業”。書院之名始見於唐代,但發展於宋代。那麼?
唐開元年間,國家富庶,經濟和文化空前昌盛,史稱“開元盛世”。開元五年***717年***,唐玄宗任命學士馬懷素為修書使,專門負責國家圖書,並且組織了一批文士在乾元殿整理編輯國家藏書,又借來民間流傳的異本,派人抄錄,使圖書更加豐富。還委派了官員負責管理,設立了乾元院。轉年,乾元院改名麗正修書院。後來,在京都長安的光順門外、東都洛陽的明福門外,也設立了麗正書院。
開元十三年,唐玄宗召集張說和學士們設宴飲酒,唐玄宗非常高興。當眾宣佈:“朕和眾賢士在這裡飲酒歡樂,就叫集賢吧。”於是麗正書院更名叫集賢殿書院。任命張說擔任集賢院學士,管理書院事務。收藏的圖書多達53915卷,唐朝學者自己著作的書,即有28469卷,真可以說浩如煙海,盛況空前。所有的書籍都抄寫正、副兩份,分別在長安、洛陽的集賢書院兩處收藏。集賢殿書院除負責收存圖書外,還向朝廷推薦賢才,並提出政策方面、文化方面的建議。
書院,畢竟是皇家用來收集貯藏書籍的寶庫,是推廣和應用知識的地方,是經常同皇帝打交道的無比榮耀的機構,所以是讀書人非常羨慕的所在。於是,一些私人也把自己的書齋書室誇耀為書院。開元年間曾經擔任過集賢院學士的徐安負,退休後回到原籍浙江龍遊,修建了自己收藏圖書、讀書治學的地方,便取名為九峰書院。
就這樣官方的文化機構,逐漸演變成了私人讀書治學處所的名稱。直至唐朝滅亡的一個半世紀的時期中,湮沒無聞的不計,有記載可查的,先後建立的大約有30多所書院。
為什麼讀書人對“書院”情有獨鍾呢?原來從漢朝起,私人講學授徒的地方一直稱為“精舍”,或者叫“精廬”。自從東漢時佛教傳入了中國,到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起來,佛教的經師們借用名稱,把傳經授徒的地方也叫做精舍、精廬。這一混起來,弄得僧俗不分,釋儒難辨,不知道精舍、精廬是哪一家的。這種現象令自視為正統的儒學先生們頭疼不已,不情願同僧侶們共用這一名稱。感到用書院來命名治學讀書、講學授徒,比較恰當,於是,最終用書院的稱謂,完全取代了先前的精舍、精廬的稱呼。
“書院”之稱雖然出現了,但並不普遍,也還不是教育性質的場所,只能說書院尚處於萌芽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書院除了文人學士自己在這裡讀書治學以外,還附帶著教授子弟,或收徒講學。有了學生,於是兼有了教學職能。如江西永豐的皇寮書院,本來是吉州通判劉慶霖來到永豐定居之後“建以講學”的。陳袞建立的江西備安東佳書院,收集書籍上千卷,供來學者閱讀,子弟到了弱冠年齡,都來這裡就學。這時候書院已經具備了雛形。
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林立,連年戰亂,官方辦的官學受到嚴重破壞,但是,卻為民間私人興辦書院提供了機緣。人們要讀書求學,沒有官學可入,可以進入書院學習,這就為書院發展創造了條件。像河南的太乙書院、江西的梧桐書院、匡山書院、廣東的天衢書院,出現的書院數量雖然還不是很多,規模也不算大,但是已逐漸完成了向私立教育機構的轉型,而且孕育著蓬勃生機,日益顯示出書院在文化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從這時開始,書院在社會不斷展示其魅力,吸引名師講學,吸引眾多的弟子入書院攻讀。
一、書院產生的原因
根據文獻記載,唐朝時就出現了書院這個名稱〖詳見教材P204〗,當時有兩種場所被稱為書院:一是由中央政府設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和整理圖書的機構,一是由民間設立的主要供個人讀書治學的地方。到了唐朝末期,在私人設立的書院中,出現了授徒講學的活動,雖然沒有在整個社會形成制度,規模也不大,但可以看成是書院作為教育組織的萌芽。之所以在唐朝末年萌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官學衰落、士人失學
經過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亂”後,唐朝就不斷地陷入軍閥割據的境地,各節度使擁兵自重,不斷地進行戰爭,使得中央和地方的財政走向困頓,社會秩序紊亂,官學日趨衰弱,士人大量失學,不得不另找求學的途徑。
2、書籍的積累與傳播
自從雕版印刷術在唐朝發明後,書籍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民間印刷作坊林立,書籍傳播迅速。[比如元稹在給白居易的詩集——《白氏長慶集》寫的序文中就說:當時人們把白居易的詩“繕寫模勒”,在街上販賣,到處都是這樣。從前人們把刻石稱為“模勒”,到了唐代,也就把雕版稱為”模勒“了。這裡的“模勒”兩字就是雕版印刷的意思。] 這就給書院的出現提供了技術基礎。
3、私人講學的傳統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私學就是一種重要的教育組織形式。雖然在秦朝曾短暫採取了禁私學的文教政策,但到了漢朝私學馬上得以恢復和發展,以書館、經館的形式遍設於全國城鄉各地。魏晉南北朝時期又以家學的方式維繫文化傳承***象著名的《顏氏家訓》就出現在這個時期***。可以說,每當社會發生***,官學無法維持時,私學往往能以頑強的生命力生存下來,成為維繫教育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4、佛教禪林的影響
在第五講我們曾瞭解到,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到了唐朝佛教已經非常興盛了,佛教中的禪宗尤其具有社會影響力。禪宗教徒往往選擇風景優美的山林僻靜之處禪定修煉、講經說法,形成了一套很有特點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