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真公主的人物生平

  玉真公主李持盈***692年-762年***,字玄玄,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唐玄宗李隆基同母妹
妹,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撫養。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玉真公主李持盈,字玄玄***692年-762年***,是武則天的孫女。她的童年,是在戰戰兢兢中度過的。玉真公主出生不久,就沒了母親。那時候,武則天對自己立的太子,從來都不信任,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兒子踢下臺。武則天的婢女團兒,接受收買,誣陷太子的劉皇后和德妃,說她們經常半夜三更在屋子裡做咒蠱,詛咒武則天,武則天就派人將太子的后妃殺死在後宮,然後拋屍。那時候,玉真公主只有二三歲左右。唐玄宗當皇帝后,多次探尋他們兄妹三人的親生母親——德妃的葬身之處,都沒有結果。

  金仙和玉真兩姐妹成長的時候,恰好是宮廷鬥爭最錯綜最血腥的時候,最積極參政最飛揚跋扈的公主,恰好下場最慘。可以想見,這些她們都耳聞目睹。姐妹倆又沒了母親的庇護,在宮裡更是處處留心,儘量遠離這些複雜的人事。她們姐妹倆,在年幼時——可能十一二歲,就開始慕仙學道,嚮往靜修的生活。玉真公主,很像《紅樓夢》裡的惜春,“堪破三春景不長”,她說:“請入數百家之產,延十年之命”,就是說寧肯放棄一部分公主的待遇,只求延命。浮華生活是短暫難保的,還不如多活幾年——甚至長生不死——那時很多學道的人,相信這一點。

  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親妹妹。而且他們共同的母親,就是唐睿宗的側妃竇氏,很早就被武則天干掉了。兄妹從小相依為命,感情很深。所以,在唐睿宗和唐玄宗兩朝,玉真公主地位十分顯赫,經常向爸爸和哥哥推薦幹部。當然了,她的最大樂趣是幫助爸爸、哥哥搞統戰事業,跟文化界和宗教界關係密切,王維和李白都是她推薦上去的。此外,張說、高適、儲光羲都跟她關係密切。以致千年之後,有人猜測在開元天寶年間,長安城中有一個以玉真公主為核心的文藝沙龍。

  所以有人認為,玉真公主在唐代公主的影響力中,僅次於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大概能排到第三的位置。

  玉真公主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女道士。唐代,道教有特殊的地位。唐王室出身並不高貴,而且跟北方少數民族血脈相連。李淵最多有一半漢人血統,到了李世民,最多四分之一。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那年頭,血統出身很重要,為了鞏固統治,唐皇室說自己是老子的後代。郡望在隴西成紀,也就是說,是漢代飛李廣的後代,然後傳到後來的西涼國開國皇帝李藁,他們是這一世系的。所以道教是李家的宗教,是國教。當然了,李淵和李世民的這些說法是偽造的,是為了欺騙人民群眾。李白在敘述自己祖先的時候,編的內容跟唐王室很像,也是從李廣到李藁,然後到他李白,不過跟李唐一樣,八成是偽造的。

  正是由於玉真很得寵,也有她的統戰工作很有效***團結了李白王維高適等文人,也團結了道教頭面人物司馬承楨元丹丘等等***,所以無論是睿宗還是玄宗,都捨得在她身上花錢,為她在長安、洛陽、終南山、王屋山等地大修道觀,說是道觀,其實就是高級別墅。

  金仙公主二十三歲左右,玉真公主二十歲左右,姐妹倆一起向父親唐睿宗提出要出宮做女道士。古代女子是很難挺到這個歲數還不出嫁的,所以有人推測,她們都曾嫁過人,但並不願意過婚姻生活,等到父親唐睿宗一當政,她們就立刻提出離婚,過她們幼時就願意過的生活。

  皇帝當然不會輕易同意,主要是怕委屈了兩位公主。但公主很堅決,她們提出為“母親祈福”的理由。這大概使皇帝想起了她們橫遭不測的可憐的母親,的確是孤魂野鬼,需要超度。另外,他對兩位公主從小學道的習性,應該是很瞭解的。

  玉真公主與李白

  緋聞大意是:大詩人李白跟美麗的玉真公主***唐睿宗的女兒,唐玄宗的妹妹***先是一見鍾情,然後一輩子藕斷絲連。玉真公主向哥哥唐玄宗推薦了李白,使李白有機會進入宮廷,但玄宗最終沒有重用李白,玉真因此跟皇帝哥哥鬧翻,連財產和公主的身份都放棄了。玉真晚年為了李白而隱居在安徽宣城的敬亭山,所以李白多次往來宣城,而且寫下了“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緋聞還說,另外一個大詩人王維其實跟玉真公主也很曖昧,經常跟李白爭風吃醋。

  原來在宣城敬亭山下,地方政府給玉真公主修了塑像,還建了墳、立了碑,碑文如下:

  玉真公主***?~七六二年***,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明皇李隆基胞妹。降世之初,母竇氏被執掌皇權的祖母武則天害死,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撫養。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響,豆蔻年華便入道為女冠,號持盈法師,號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師,封崇昌縣主食租賦。入道後廣遊天下名山,好結有識之士,尤垂青才華橫溢的平民道友李白,力薦李白供奉翰林為聖上潛草詔誥。李白傲視權貴遭讒言而賜金還山,公主鬱鬱寡歡,憤然上書去公主稱號。安史之亂後追尋李白隱居敬亭山。後香消玉殞魂寄斯山,百姓將其安息之地稱為皇姑墳,世代祭拜。李白的“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借讚美敬亭山的同時,蘊含著對玉真公主的深深懷念之情。

  關於李白和玉真相識的時間,有三個說法,第一種是說,玉真公主早年曾經到四川的青城山修道,那時認識了沒有出川,但開始在四川閒逛的李白。第二種說法是,李白在開元十九年前後從安陸第一次到長安前後。第三種則認為,李白跟玉真公主見面,應該在天寶元年,他被玄宗召到長安的時候。

  據學者丁放和袁行霈的考證,玉真公主生於周武則天如意元年***692***,卒於代宗寶應元年***762***,享年71歲。而據李白研究專家,諸如安旗、鬱賢皓等考證,李白的生卒年月,分別是701年和762年。而這些考證,基本上是定論。

  所以我們發現,玉真公主其實比李白大9歲。李白出川的具體年份,專家還在爭論,但是大概在25歲左右,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如果玉真和李白在四川相識,那麼,女方當在30歲左右,男方在20歲左右。那時,公主可能還沒有衰老,但是詩人恐怕比較青澀,沒有什麼名氣。關鍵的問題是,如果那時他們就相愛的話,李白完全沒有必要到湖北看司馬相如說的大澤,到安陸給人家當倒插門的女婿,從而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並在一些地方官員門口做奴顏婢膝狀。他完全可以跟著玉真公主直接回到長安,先當面手,然後出來搞頂官帽戴戴。至少考上個進士,沒有任何問題。而事實上,李白從來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原因嘛,研究者基本上都認為,他要麼沒有正式的大唐戶口***他爸爸李客是從西域流竄回來的,身份不明,種族不明的人***,要麼有戶口也是商人戶口,是不能參加考試的。那麼我們要問了,玉真公主的情人,改戶口應該不是難事。

  所以四川時期李白就認識玉真,並過從甚密,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再看第二個時間點,開元19年前後,那時李白31歲左右,玉真公主40歲的樣子。李白在安陸得罪當地官員,寫信請求理解,並要求裴某人推薦。但是人家沒有理他。當時關於李白的謠言四起,是什麼不知道,反正讓他很尷尬。於是他告別了太太,跑到長安尋找前途。

  這次有確切的證據表明,李白曾經在玉真公主的別館***郊外別墅***住過,當時大雨滂沱,連日不開。李白住得很無聊,對前途也有點悲觀,寫了詩給“衛尉張卿”。從詩本身來看,這個張先生應該男主人。以前大家一直以為衛尉張卿是唐玄宗的女婿張洎,或者說是玉真公主的外甥女婿張洎,不過張洎呆在妻子姑姑的別墅裡接待李白,比較不靠譜。後來鬱賢皓教授考證出來,這玉真公主原來是結過婚的,而且丈夫就姓張。因為後來考古中發現了一個墓誌,裡面提到玉真公主的二兒子。所以,玉真不僅僅結過婚,而且至少有兩個兒子。李白第一次到長安,雖然住在玉真公主別館,但是沒有直接證據顯示他見到了玉真公主,反而很有可能,他只見到了玉真的丈夫,跟他一起在苦雨中住郊外別墅裡多日。

  如果開元19年,31歲的李白,跟40歲的玉真見過面,有了感情,那麼玉真還用等到10年之後再推薦他嗎?而李白,還會在苦雨中,在別墅裡悶悶不樂嗎。我們只能認為,有人向玉真推薦了李白,李白也去見她了,但是她很可能跟道教裡的驢友們一起搞自駕游去了。“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那時沒有BP機,沒有行動電話,恐怕連男主人張先生,也幫不了他的忙。所以31歲的李白,壓根就沒有見到40歲的玉真公主。

  可兩個人畢竟是有點緣分的。十年之後,李白和玉真公主終於見面了,那是天寶元年,他們一個42歲,一個51歲。當時李白最好的朋友元丹丘,在道教圈子裡名聲日大,被玉真請去長安,大概是進了玉真的統《戰》部、宗《教》局,成為大紅人。李白聽說老朋友要飛黃騰達了,立馬從東魯趕到河南,大概是嵩山吧,見了他的哥們老元,說兄弟呀,苟富貴勿相忘。元當然不含糊,到了長安就把事情辦了。玄宗的詔書從長安發到暇丘城,剛剛從泰山上下來的大詩人仰天大笑,然後就出門了。沒錯,他的時間到了。

  42歲的李白,有沒有跟51歲的玉真公主搞黃昏戀,史料上看不出痕跡,歷史上也沒有傳聞。不過從玉真公主跟哥哥的關係看,她的情人兼當時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李白這時候已經很有名氣***,即便當不了玄宗的政治祕書,給個地位崇高、待遇豐厚的閒職還是可能的,但是玄宗沒有給,而是出了點錢把他打法了。從這點看,李白應該跟玉真沒有特別深厚的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