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析複習備考技巧

  要想在行測考試中得到高分,資料分析的分數定不能丟失,只要有充分的應考準備,或許就會發現,資料分析一點也不可怕。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公務員行測考試,希望可以對大家的公務員行測考試有所幫助。

  

  備考技巧一、知己知彼

  要解決資料分析,首先就應該瞭解資料分析。前面已經提到,基本資料型別只有圖表文三種,但圖形資料又有多種小的變化,具體說來有反映統計量變化趨勢的折線圖、反映統計量絕對數量值的條形圖***柱狀圖***、反映統計分量佔總量比重的扇形圖***餅圖***、三角權重圖和函式圖五種。對每一種圖形,應該關注的內容都不盡相同,做題方法也有所差別,比如三角權重圖特有的三步法,函式圖重在計算函式關係式等。

  題目設定上,既有判斷型題目也有計算型題目。判斷型題目以往主要是判斷所給說法的正誤,選出正確或者錯誤的搭配,但在2007年出現了一種新題型,需要判斷正確或錯誤說法的個數,增加了難度。計算型題目往往很容易能夠列出計算式,但數值計算起來比較麻煩,考驗考生手算的基本功。因此平時依賴計算器的考生,應該有意識的多做一些動筆計算的練習,加強計算能力。

  另外,根據以往的經驗,資料分析由於難度較大,其試題平均分值較高,因此雖然是“難啃的骨頭”,誘惑力卻還很大。

  備考技巧二、同比增長

  無論國家公務員考試還是地方公務員考試,資料分析中的資料都來自於統計部門的真實資料,且多涉及到經濟、專利等方面,不可避免要接觸到同比增長的概念。所謂同比增長,指的是當年的統計量減去上一年度的統計量,再除以上年度的統計量,公式表示就是

  其中A表示當年度統計量,B表示上年度同期統計量。如果A、B都以一個月為週期,那麼得到的C%叫做環比。上式還可以進行變形,得到

  和

  ,這兩個式子在實際計算中也經常用到。通常除了明確指出以外,類似於“增長”、“增加”的字樣均指同比增長。

  備考技巧三、做題順序

  從資料的選擇上來看,推薦考生採取先圖後表最後文字的順序,因為圖形資料和表格資料通常比較直觀,很容易看出資料中各個數值之間的運算關係。在經歷了前三個模組大量的文字洗禮之後,文字資料也容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本能的反感,導致降低解題速度和效率。

  具體到題目,建議考生先做基本不需要計算的判斷正誤類題目,一般比較簡單且無須動筆;其次做需要估算的題目,應用尾數原則、除法首位、取整加減等方法簡化運算;其次做計算量比較小的題目,最後做計算量大相對繁瑣的題目。在時間不充裕的情況下,後兩種題目可以有選擇的予以捨棄,以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完成其它題目拿到有效分數。

  備考技巧四、“投機取巧”

  某些特殊的題目,可以採用一些取巧的辦法應對。比如柱狀圖可以用直尺量柱/條的長度,代替統計數值進行計算,得到的結果一樣是正確的;扇形圖可以通過量角器,把較大數值的計算轉變為360度以內的角度計算,但這些小花招建立在考生有攜帶相應的“作案工具”的前提下。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公務員行測考試,歡迎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