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記憶深刻人的作文:戲痴·狂

  這個週末,我那可親可敬的奶奶來看我了。

  已過八十歲高齡的她,身子骨卻格外硬朗。不僅可以上竄下跑的做家務,還可以義正言辭的為我聲討國慶只放五天假的學校。逆著光,我看著陽臺上奶奶瞪大的眼睛,紅潤的臉頰,聽著她極有穿透力的聲音,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黑白分明的童年:滿是花香的閣樓陽臺上,奶奶正一板一眼的教我唱”穆桂英掛帥”。銅鈴大的眼睛一瞪,身形一亮,腳一撩,啪,穆桂英出場了。而我在一旁認認真真模仿著,一老一少,格外溫馨。眼前的人影與記憶中的重合,竟還有幾分當年佘太君***穆桂英丈夫楊宗保的奶奶***的模樣。

  我的奶奶是家族中的神話。

  12歲開始學戲,14歲跟隨戲班子闖蕩江湖。一個女子,靠自己唱戲賺的錢,養活了一個家。奶奶一個農家女子,從未學過字,卻僅靠口口相傳,背下了一個又一個生澀難懂的古漢劇唱本,到了而今83歲,也依舊記得清清楚楚。那該依靠怎樣堅毅的一顆心,才能在這樣長達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永不放棄的堅守這一件事?我無法想象。當時應該還沒有傳承文化這一說吧!一切都是從心底開始,然後堅持。

  歲月的沉澱練就了我奶奶高超的技藝。可恨自己生的晚,沒看夠奶奶在戲臺上精彩的表演,卻依舊記得在年少時躲在幕布後仰望這一切的場景。戲臺不大,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卻足夠寬。軟木梨花的吊欄邊,昏暗的燈光並不刺眼,臺下的桌子古色古香,都上了好些年代。戲臺旁的浮柱上隨處可見盤龍懸鳳,精緻典雅。戲臺在室內,來來往往,人聲嘈雜,在幕布後聽人嘮嗑瑣碎細事,竟也格外有趣。年少時的生活是在幕布後細細品出來的,縱然那裡灰塵滿天,聞著也舒心。呀,奶奶上場了,趕緊規規矩矩坐好,端著脖子抬頭仰望。只見一身華袍,手拿木杖的佘太君上場了。舞臺上,奶奶走三步跨越千山萬水,歷生死瞬息風雲變幻,旌旗揮鐵馬金戈雄獅百萬,巧回眸低叩首勝萬語千言。氣勢之磅礴,感染到了幕後偷看的我,我激動的一跳,恨不得身臨其境,隨其衝上戰場為國殺敵。許是太亢奮,影響到了奶奶,她一個回眸怒殺,將我殺得個片甲不留。哎,狼狽。儘管如此,我的內心仍是熱血澎湃,久久不得平息。那種酣暢淋漓的快感,至今仍令我難以忘懷。

  我不知如何形容這種心理感受,姑且叫其為“狂”。

  我的奶奶就是這樣一個狂的人,她用自己的一生堅守著古漢劇這一個信仰。

  散場後的戲臺,最讓我歡喜。奶奶她們去後臺收拾東西,我偷偷換上七姨扮演梁紅玉的戲服,光明正大的走上戲臺。那時的戲臺,顯得格外神祕又朦朧,上半個世紀古老的氣息充斥著我的一切,讓我不自覺的歡喜。與我而言,戲臺是不一樣的,那裡面是一個世界,外面是一個世界。換上戲服的我不自覺的開始表演,一顰一笑,一手一眼······跳到後來,自己倒是先笑了,有些難為情的害羞。先是低低的淺笑,再到放大嘴角,再到回來忘我的旋轉,開心的大笑。戲臺下還未離去的人們會停下手中的事情看著我,可我不介意。戲臺總是不一樣的,它讓我那般不自覺,那般肆意的放任自己陶醉。

  到了今天我才明白,年少時在戲臺上那般放肆是為了什麼。因為熱愛,因為渴望。

  我想成為像奶奶一樣這般“狂”的人,因為狂的人瘋起來,世界裡只有她一個人,陶醉得很信仰。

  我熱愛戲臺,熱愛生命,它令我敬畏生活。

  我渴望接近古老的東西,類似古漢劇,類似戲臺,它讓我感受到歲月的震撼,它讓我尊重歷史,尊重過去。

  我的七叔也是這樣一個“狂”的人,他用一生追逐京胡,將其當作自己的心臟,捧在手心,護在懷裡,一直做一個愛藝術的瘋子,守著自己歷盡千辛萬苦修來的“琴緣”,成為了京胡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他那把跟隨了27年的京胡,是歷史最好的見證。儘管塗了油漆,光鮮亮麗,那梨木柄上一道道深深的劃痕卻永遠也無法褪去。亦如我的七叔,不為名利所動,只做一個永遠在自己世界裡陶醉的瘋子。

  我也不知道今天寫這麼多是幹嘛,也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態,也許是為了記敘些什麼。但這“狂”的人,都不應該被忘記,不應該在歲月的長河中,被洗的失去蹤跡。

  每一個人“狂”的人,都值得尊敬。

  他們站在世界的角落裡,用生命來陶醉和信仰。

  ——謹獻給那些該永遠刻在記憶裡的人


  本文作者:林心隱 ***公眾號:十二公里***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