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寫作教學

  高中語文老師應該做好散文寫作教學。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一

  一年一度的高考早已結束了,當媒體和眾多的教育界人士還在對今年的16道高考作文題品頭論足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我們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併為之深深地感到擔憂:長此以往,作文教學該走向何方呢?

  反思一:作文教學受高考制約,缺乏良性生存發展的環境

  這句話看上去有點危言聳聽,但的確是事實。

  一是高考這根指揮棒的作用使高中作文教學失去了正常有序的教學環境。恢復高考以來,高考作文經歷了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幾個階段。儘管眾多媒體和專家都認為話題作文是最好的考場作文形式,但實際上我們無權去找理由說誰是誰非,它們本應該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間。學生讀高中肯定是想考一個理想的大學的,於是老師就帶領學生跟著高考的指揮棒轉,你考材料作文我們就訓練材料作文,你考話題作文我們就訓練話題作文,不做“無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齊!現在除了廣大的高中生在訓練話題作文外,初中也完全是話題作文訓練了,甚至小學也“不甘示弱”“後來居上”了!實際上作文教學能不能如此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話題作文發展到今天不是已經有許多學生不會寫有明確文體特徵的文章,只會生搬硬套或是胡編亂造了嗎?尤其是議論文,由於在小學和初中都沒有系統地“訓練”過,實在是無邏輯無順序無意義的泛泛而談之作!高考指揮棒已經造成作文教學的許多硬傷了。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還真不是我們這些“教書匠”能回答的,但我們真的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二是高中教學的功利性制約了作文教學的良性發展。不可否認,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是慢工細活,不可能立竿見影。而數理化相對而言“見效”要快一些,於是不管是學校還是學生自己都自動地疏遠甚至是放棄作文閱讀或訓練,將時間用到那些對自己“有用”的能“見效”的科目上去。語文老師儘管心裡很是著急,擔心學生學不好語文,寫不好作文對今後的人生和工作有影響,但在升學率至上的今天也只好乾瞪眼了。

  還有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是生活的外延和內引,學生整天呆在學校裡,連看電視看課外書的時間都沒有,生活體驗有多少是可想而知的了。這樣老師進行作文教學只能是紙上談兵,也難怪有許多教師只是硬塞給學生一些所謂的“得分祕笈”了!

  反思二:作文教學沒有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缺乏系統性

  制訂明確的作文教學計劃,對於一個語文教師來說按道理應該不成什麼問題。但大多教師沒有作文教學計劃,作文教學無序化無系統性。這樣,上作文課也沒有具體的教案,只是佈置一篇作文讓學生去寫,然後批改然後講評,至於效果如何則另當別論。試想一想,作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目的和明確的難點、重點,不是循序漸進,而是隨心所欲,一學期下來,只滿足於作文的次數,根本不去管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或是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等等。這樣進行作文教學只能使學生成為完成作文任務的機器,很難明白自己作文的長處與缺點,很難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能力訓練使自己的寫作能力有所提高從而激起自己寫作的動力。

  以往的語文教材大多按文章的體裁來劃分,沒有明確的作文教學體系。現在新編的教材基本上改正了過去那種模式。例如上海高中語文教材***試驗本***的“寫作”部分,著眼於“最基本”的寫作方法和能力,擬定了高中三年六個學期的寫作訓練系統,它由簡而繁,從易至難,有較為完整合理的寫作教學體系,是一部好的作文教材。如果教師能在此基礎上制定自己的作文教學計劃,一定會使學生作文水平達到一個更高的程度。但事實上,許多學校和教師圖省事,只“教”“課文”,不“教”“寫作部分”,更談不上什麼寫作教學的計劃和系統性了,教材編寫者的良苦用心成了“驢肝肺”。因此,教師要改變過去那種不好的工作作風,在對學生負責的同時自己的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反思三:作文教學受教師能力的影響,缺乏激情的引導

  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經驗都表明,教師以自身的行為舉止和心理品質影響學生,潛移默化,對學生優秀品質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樣,一個激情滿懷、充滿文學氣質的教師影響下的學生,怎麼可能不熱愛作文呢?作為語文老師,要適時適地展示自己的寫作成果,以最輕鬆最快樂的情緒來引領學生步入寫作殿堂。想讓孩子們愛說話,說好話,教師自己首先要有生動形象、風趣嚴密的語言能力;想讓孩子們熱愛作文,教師自己要真正熱愛作文。魏巍在《我的老師》中舉了7個很平常的生活例子來證明他受蔡芸芝老師的文學影響是終身的。許多成功的文學家,在談到自己如何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時,共同的影響是來自他們的語文老師。語文老師飽含激情的聲音,善意而智慧的掩飾,巧妙的引導和鼓勵,都可能是引領學生走上文學道路的“魔咒”。

  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應該知道不露痕跡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引導他們走向成功,獲得他們的尊敬和崇拜的。但說實話,有太多的語文教師自己就沒有生活的激情,更沒有思考和創作的激情。我們在要求學生寫作的時候自己只是一個袖手旁觀者,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實施的是“拿來主義”。如果要給別人一杯水,那麼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們做語文教師的是不是也該豐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能力,點燃自己的創作激情呢?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綜合以上的反思,如何才能使中學作文教學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空間呢?筆者和同學校的老師在“黑暗”中摸索,得出如下體會,敬請同仁批評。

  首先,教師應該是一個文學的愛好者和一個作文教學的研究者。

  我們學校正在努力營造一個充滿書香的校園。學校要求每一個語文教師每年必須訂閱一些與語文學習、研究相關的報刊,學校在經費上適當給予補助;鼓勵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撰寫讀書筆記、文學作品和教育教學論文並給予較高的獎勵等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語文教師的成長。僅僅是從2004年到現在,筆者就在省級以上的報刊上發表教育教學文章和文學作品30餘篇,這樣不僅個人能力得到提高,物質上獲得獎勵,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了威信。我經常將個人的作品帶到班級與學生交流,交流寫作的得失,交流寫作的技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一年來我任教的班級學生在省市級報刊發表作品50餘篇***首***;在剛剛結束的2005年高考中語文成績名列本地區前茅,我想作文一定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此外,我們還申請了一個市級課題《寫作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訓練》,結合日常作文教學進行研究,總結出了一條“閱讀積累·咀嚼消化·感悟創新”的作文教學思路,並在全校推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近三年的江蘇省作文大賽中我校選手獲一、二、三等獎人次居全省前列,學生髮表作文300餘篇,學校校刊《風帆》在兄弟學校享有盛譽。因此,要想教好學生作文,教師就應該投身於作文教學的研究中去。只有對學生有所研究,對寫作的規律有所研究,有一定的實踐和指導經驗,才有可能授人以“漁”,而不僅僅只是授人以“魚”!積極和有方法的引導往往是激起學生寫作慾望的良策。

  其次,作文教學可以是校本研究的課題。

  在上面的內容中,筆者談到我們將作文教學的研究與作文教學的實踐相結合就是一個例項。《寫作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訓練》這個課題的提出與學校開展校本研究不無關係。在全校上下積極申報校本研究課題的氛圍中,我們語文組的教師就覺得我們完全可以來一個“一箭雙鵰”,在完成校本研究任務的同時讓校本研究和作文教學研究相結合,讓作文教學走出長期以來的無目的化、無序化、無綱化的窘境。目前,我們的課題已經結題,一本有關作文教學的校本教材《寫作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訓練》即將由出版社出版,校本課程也進入了實施階段。這樣,我校的作文教學就有綱可循、有本可依了,相信在這本教材的幫助下,我校的作文教學成績會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閱讀機制,為作文教學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王蒙在《致習作者》一文中指出:“從生活中才能發現文學,才有寫作的源泉,才有寫作的真實貨色。”但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在現今的教育教學體制下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讓學生從閱讀中去發現生活、理解生活、認識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實也證明,學生認識生活的能力往往能從閱讀過程逐步提高。因為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或其它讀物時,總是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與枯燥也能從中產生聯想,得到啟發,獲得經驗。因此,在學生無法與生活建立密切聯絡的情況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閱讀機制,引導學生從閱讀中發現認識和感悟生活,積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開具閱讀書目,讓學生閱讀有目標

  我們首先為學生高中三年開具了一個閱讀書目,這些書目中有世界名著和名家經典散文等,並且儘可能地適應學生身心的成長,與高中三年各個學期的教材配套。在學校學習期間,由於學習任務重,重點是經典散文和時文的閱讀,教師每星期有計劃地將閱讀材料下發給學生,既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又可以調劑緊張的學習生活;寒暑假和國慶元旦長假,我們都會讓學生利用長假閱讀一些經典名著,學生在名著的陪伴下一定會過一個充實的假期。此外,每學年訂閱報刊雜誌時期,要求學生在老師開具的若干目錄中選擇訂閱。這些目錄包括《作文與考試》《中學生閱讀》《雜文選刊》《讀者》《意林》《語文報》等等。這樣,學生在閱讀時就不會存在胡亂選擇的現象,在寫作時有效仿的物件,作文成績自然會相應提高。

  2.開展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閱讀有經驗

  每個人的閱讀品質閱讀習慣都不一樣,學校就有必要為學生建立一個交流經驗交流體會的平臺。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閱讀經驗交流大會無疑對學生有較大的幫助;此外,我們還建立了一些網上交流平臺,如“閱讀BBS”等。

  “閱讀BBS”是學生最喜歡的溝通平臺。這個平臺其實在校園區域網上開設一個專區進行閱讀作文等方面的交流。此平臺分成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小平臺,每個小平臺下又有班級交流平臺。學校安排語文教師做好各個平臺***論壇***的版主,每天實時為學生解決一些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並做好平臺的維護和管理工作。鼓勵各班語文教師隨時***尤其是假期***參與與學生的交流。

  3.開放閱覽室,讓學生閱讀有地方

  閱覽室有兩種:常見的圖書館閱覽室和網路閱覽室。我校圖書館藏書30萬冊,訂閱期刊100餘種,三個大型閱覽室可供300位學生同時閱讀;網上閱覽室就是學校與一些著名的網站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實行資源共享。學生只要開啟網路,進入學校網上圖書管理系統,輸入個人資訊,就可以搜尋到自己喜歡的書籍或文學作品,如果有必要你還可以下載儲存。當然,一些不適合學生閱讀的作品都經過了過濾!學校每週都有專門的閱讀課,這就可以保證每個學生有時間有地方閱讀,又有東西可讀。

  4.推薦佳作,讓學生閱讀有收穫

  有閱讀就會有思考與感悟,學生將所思考的東西寫成文字後,教師將優秀的習作推薦給報刊。每發表一篇文章都會讓學生髮自內心的高興,這樣讓學生感覺到了閱讀是有收穫的。同時也為其他的學生樹立了榜樣,他們也會更加努力的。

  總之,建立行之有效的閱讀機制,定會為作文教學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作文教學才會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編輯短評:文章先指弊端,再說對策,最後在重要對策上詳作解說,邏輯性強,條理清晰。中學作文教學歷來是一個老大難問題,作者與同校老師一起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對大家應有啟發。作文教學的路數應是無限多的,本文所呈現的也只是舉例性的,各位教師讀者應該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文教學成功之路。

  二

  一、生活實踐

  傳統作文教學存在許多弊端,生活是寫作的泉源,已成為眾人的共識。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在分數這根指揮棒的淫威下,學生們個個埋頭於書山題海之中,有如何去接觸生活,體驗生活!

  新課程提出了“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關心生活,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的總目標,這無疑為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指明瞭方向,也為廣大語文教師消除了“應試教育”時代留下的一些顧慮。於是我一方面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觀、野遊,讓學生在活動中觀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審視社會的種種現象,體察各行各業實情。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活。

  只有留心觀察生活,發現事物的特點,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美的所在,才能培養學生敏銳的感悟能力,寫出蘊含豐富的文章。

  平時,我還注意讓學生看影視作品,引導他們懂得看門道,而不是看熱鬧,讓他們懂得看電視也能幫助學習,學到知識,這也就告訴了學生,作文可以是在生活實踐中的。

  二、閱讀積累

  “凡作文,須要胸中有萬卷書的跟柢”。綜觀古今中外文學大師,能在文章中縱橫捭闔,廣徵博引,顯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博覽、勤讀。大文豪魯迅說得好:“文章怎麼做,我說不出,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和方法。”新課程要求廣泛閱讀各類讀物,並加以量化“課外閱讀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書讀多了,胸中列書萬卷,視野隨之開闊,在寫作時,就會構思,就會遣詞造句,語言就會如“萬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擇而出”。

  為了提高閱讀質量,我讓每個學生學年初制定一個讀書計劃,並及時進行督促和指導;我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學會精讀、略讀、瀏覽、誦讀;鼓勵學生多記,記下名言佳句、精彩片段;指導學生多寫,寫自己的讀書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疑問。

  針對學生書籍少的現狀,我在班級搞了一個圖書箱,讓每位同學獻出自己喜愛的書與大家共同分享。我也拿出自己收藏的書。我還通過向學校圖書室借等方式,把圖書箱搞得小有規模,把讀書活動搞的紅紅火火。

  三、興趣愛好

  作文只有作自己感興趣的,才有話可說,做自己熟悉的,有真情實感的,才可以打動讀者,首先考慮作文是否與自己的喜好有聯絡,比如,形容某種感受或是經歷,某句歌詞,某一首歌,或是某一首詩,某一幅畫等等,或是某一種體驗就如體育專案給人的滿足與快感等等都可以用在作文中。

  語言方面,只要不違背語法習慣,寫自己的語言個性特點。

  三、合作交流

  “ 合作”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我在作文教學中也進行了嘗試。我特別重視課前動筆之前的孕育準備階段。提前公佈作文題目及要求,讓學生早作準備,積累寫作材料。在作文課上,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將自己的課前觀察閱讀感受盡情地述說出來,把自己的感悟交流同伴,從而喚起同伴的體驗、認可或爭辯。在這裡,讓學生敞開心扉,大膽地說,自由地說,生與師、生與生的交流,讓資訊和情感在交流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從而使學生既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選擇,保留自己的個性,又不閉門造車,實現了優勢互補。使他們在合作中競爭,使學生的思維自由的遨遊,從而激發創新潛能,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拿出課堂評選優秀文章,範讀,讓學生互相欣賞、學習、交流。

  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學習的情緒力量。”新課標也提出讓學生 “體驗成功的喜悅” 。在作文教學中,我儘可能的以滿腔熱情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珍惜學生的寫作成果,讓學生看到勞動的價值。其途徑與方法主要有:

  ***1***在評語和作文講評中以表揚鼓勵為主,學生作文有一點長處,一點進步,都及時予以肯定。

  ***2***把好作文錄音後放給學生聽或通過校園廣播站播放。

  ***3***辦手抄報、刊登好作文向全校發行。

  ***4***把優秀作文推薦投稿,爭取發表機會;組織學生參加各級作文競賽。班裡學生的作文時有在縣級比賽中獲獎。

  這些做法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慾望。現在他們千方百計找素材,爭著寫,個個都想成為大作家呢!

  三

  當前,我們的作文教學正處於一個怪圈,教師指導累,費了九牛二虎之功,收效甚微;學生寫作寫了多年,提筆仍需千鈞之力,艱難異常。新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高中作文教學有這樣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要讓學生成為寫作的主人,使學生在寫作中能更加自如,有話可說。 一、自由作文

  和很多老師一樣,我以前喜歡讓學生按自己的統一要求作文,認為這樣利於批改,便於評講,能更好地發現學生的問題,也可以使作文教學具有一定的系統性。但從我們自己的寫作體會看,要按照一個比較狹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湊巧這一方面恰好有所積累,要寫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學生的情況各不一樣,我們有什麼理由要求他們寫自己並無積累並不想寫的文章呢?考試作文是看結果,平時作文是重過程。如果學生根本不想寫、無法寫,又怎麼能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證學生的寫作自由,倡導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義的。如這學期在重點班就嘗試學生進行詩歌創作,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課外作文

  我始終認為高中作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應付高考,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我在作文教學中就注重了課內作文與課外作文相結合,側重於課外作文訓練。在學生的課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努力豐富學生課外作文的內容,我經常利用學校閱讀課的時間引導他們學會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寫作的觸發點,關注國內外焦點問題,以敏感的心去體察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小的變化,。同時利用週記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外將自己一時的感悟,點滴隨想用語言文字的形式再現出來。既能使學生感到有內容可寫,又能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事實證明學生的課外習作中。 三、對話式講評

  對話式講評,能激發大家的寫作熱情,給大家寫作得失的啟發。作者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們可以發表自己的評論,不同意見可以辯論,老師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對話者。不是說我就完全喪失了教師的角色,不發揮我應該有的作用,而是說我不以自己的意見為核心,學生常常和我的意見相左,而且批評我的作文評價標準“太舊”“太實用化”“框框太多”,我既據理力爭,也虛心接受。我們討論的話題,也不是糾纏於所謂寫作的知識和寫作的理論,包括教材的寫作內容也絕不拘泥,甚至有時會把它作為我們批評的物件。這樣的作文評講課,學生往往能成為“主體”。結合學生情況,尤其對於普通班學生來說,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顯然更為重要和實際。

  總之,作文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其終極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儘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實現《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中相關的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