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動經驗報告範文
開展教研活動,教師要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充分體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本學期,我參加了鄉飲教辦組織的的科學教研活動,觀摩了多位科學前輩的示範課,接著又聽了多位老師的反思和多位老師的評課。對我來說,這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活動之後受益匪淺,寫下了自己的感受,勉勵自己。
第一,正確認識科學課程、注重學習。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我剛開始教科學,對科學這門課程知之甚少,從這學期剛開始我就亦步亦趨的跟著劉靜老師學習教科學。通過這次教研活動之後,我學習的目標更加明確。要想教好科學,首先要學好課標。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習科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及內容標準。在學好課標的基礎上再學習教材,研究教材,專研教法,才能目標明確,不偏離正確航道。在學好這些的基礎上,再象董老師指導的那樣繼續深入學習。當然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不但要注重吸收式學習,還要積極參加各級論文、案例等評比活動。更重要的要積極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教研活動,以研促學。
第二,觀摩了一節課例。
林霞老師的三年級課例。我感觸良多,因為我也是教三年級的科學課,而且我在上週也在三年級上了這節課。整一節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語言點撥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課堂學生學習評價、探究活動等方面都是值得我好好學習的。本節課讓我感受到:
***1***提高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是尤為重要。林霞老師先用課件展示了幾幅圖片並創設疑問引發學生探究興趣。有了對科學課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接下來的活動中都表現得激情洋溢。
***2***在學生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林霞老師注重了實驗探究的層次性。他先讓學生觀察,讓學生髮現問題,感覺出其中的不便,比如怎麼可以自由的。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可以用開關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林霞老師就因勢利導得讓學生們開始了更高層次的實驗——利用生活中的現象更復雜的。這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分層次實驗,更有利於培養和保持學生探究的興趣,更有利於他們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和創造思維的開發。
***3***本節課還有一大亮點,在實驗完畢展示彙報的時候,老師不但讓實驗成功的小組上臺展示成功的方法,而且讓沒成功的小組展示他們的連線方法以發現問題,在這一點上老師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張麗老師的課非常精緻,無論各方面都值得我去學習。老師的導課非常新穎,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她的整節課都充分貫穿了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這一理念。在這節課中,我認為尤其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在材料的準備和組織上,就像她說得那樣她為學生提供了有結構的材料:觀察材料——實驗材料——拓展材料。
第三,科學學科與其他學科整合是科學教學的關鍵。
要想達到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科學學科與其他學科必須整合,沒有其他學科整合、其他學科的教學沒有做到有機滲透,學生的科學素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只有與其他學科整合,特別是與青少年科技活動整合使學生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各類活動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另外學校還可以積極開展科學課外實踐活動,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增長學生的科學知識。我們學校兩個科學老師開了兩個第二課堂,科學實驗課堂和探究試驗課堂。對於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拓展學生的科學知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小小的見解,現在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後我會在科學學習的道路上繼續學習,努力耕耘,在張麗老師和各位前輩的指導下不斷進步。
篇二
今天在匯宇小學參加了本學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動,上午主要安排的是兩節展示課,下午則是對“科學疑難問題解決”的專題講研訓,一天下來,感到非常的充實和激動。特別是能夠再次有幸聽到我們尊敬的何老師的課,尤為感動。
第一節《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是由沈洋老師所執教的,其實對於沈洋老師在去年年會上所做的主題發言:“研製有理,探究有效——小學科學教具的研製與應用”到至今在我腦海中還留有深刻的印象。印象中,他的發言是那麼激情澎湃,他對教具的研製似乎到了“狂熱”的地步,故在當時對我便有很大的觸動。而今天,我親身體驗了他的課堂,的確,帶給我的仍然是震撼。正如何老師對沈洋老師評價的那樣,沈洋老師是位非常有思想的老師。從他對材料選擇上的思考:具備生活化、方便化、生本性、簡便性、結構性等,對教學環節的設計:採用PK賽的形式來調動孩子的情緒,對本節課的地位的思考:是本單元的第一節內容,也是本學期的第一堂課,教學內容就需要引領著孩子們或者讓孩子們感受著這樣一種課堂探究模式……我覺得無論這堂課上的好壞如何,至少我覺得他在向我這類的新教師傳遞著這樣的一種積極向上、勤于思考的精神和態度,我相信在上課的孩子們也同樣被感染著這份精神,那麼這就是節成功的課了。
何老師所執教的是四年級下冊的《點亮小燈泡》這節內容,這是自去年年會以來,又一次聽到何老師的課。何老師的這兩節課所帶給我的於沈洋老師所帶給我的有所不同,樸實卻不失幽默,無論是《空氣佔據空間》中一環扣一環的課堂小探究,還是《點亮小燈泡》中這麼多可愛又神奇的小燈泡,帶給孩子們不僅是一些科學知識,更多的是帶給孩子們歡聲笑語和對科學的喜愛。雖然這節《點亮小燈泡》上的並不完美,但就如何老師說的那樣,這是一堂平平常常的原生態課,課堂中會有出錯、遺漏的地方,也就是這樣,才能反映課堂本質。我相信這也是何老師要在本學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動中開課的原因,他希望以他這樣的方式來引領我們科學老師能夠保護好“常態課”這塊“自留地”,毋須追求課堂的完美,只需保持課堂本色,便能達到教有所獲、生有所得。
下午是由湘師附小的楊春暉老師對“科學疑難問題解決”的專題研訓。楊老師的課在去年參加湘師附小的同課同構的教研活動時也聽過,可以說聽楊老師的課,對學生是一種享受,對我也同樣是一種享受。楊老師的課思路嚴謹,課堂節奏緊湊,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楊老師臉上那一直洋溢的微笑,無形中就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我想這就是教師人格魅力的一種展現方式吧。今天的講座楊老師由“自然實驗”說到“科學探究”,談到了我們日常教學中的一些頑疾如:教師灌輸科學事實、學生喪失探究熱情,同時她也提出了一些應對方法以及如何去展開:如讓學生玩得淋漓盡致、做得規範細緻、想得縝密深入,這些都是楊老師她自身對科學這門課的深入挖掘與思考,也是她不斷地實踐與反思總結出來並拿出來與我們分享的經驗,我相信這些寶貴的“財富”都將會是我今後在教學中給予我不斷前進的動力。
篇三
8月25日-29日,我參加了紹興市小學科學教研骨幹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培訓活動,感到受益匪淺。這次培訓,使我對科學學科又有了新的認識。教學理念得到了革新,此次培訓與以往的教師培訓不同,時間長,內容豐富,雖然持續不斷的聽課,人也感覺有些疲憊,但講課的老師比我們辛苦得多,有些老師足足準備了一個月,這種鑽研的精神讓人為之佩服。培訓不單單在理論上有依據、在實踐中有例項,而且又能從實踐中回到理論,找到焦點,指導實踐,進行操作。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昇華自己的理論水平。對自己在今後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下面談談我本次培訓學習的感受:
為期五天的培訓,來自市裡各所學校的知名優秀教師,以自己的親身實踐和鮮明事例闡釋了科學教學的意義和方法。內容十分具體全面:有科學命題、處理教材、觀課評課、單元課教學、實驗操作等,包羅永珍,給每位老師上了一節節生動的課。
那麼做為我們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科學課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上好科學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應該努力提升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一、重新認識自我:
通過學習使我的思想有了轉變,作為一位科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在科學的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把科學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課堂的寶貴時間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科學的道路上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夥伴和知心朋友,成為一名引導者和領路人,陪著孩子們一起去探究一起去尋找答案。現在應該提倡互教互學,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二、對科學課堂教學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1、課堂教學強調從問題入手。以問促學,以問導學,以問題為學習主線,教師和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探究得出結論。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情境從問題入手,使學生帶著願望去學習。那麼作為老師應該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告知答案,把探究的時間還給學生,只有這樣,從問題提出,經過一系列的研究,運用一系列的方法,到最終解決,這才是教學的全過程。在經歷過程和運用方法的研究過程中,學生必然會獲得相關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發展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那麼教學目標就不難達成了。
2、把探究擺在首位。科學課堂上沒有什麼比探究更重要。《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中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和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習的能力基礎上,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在科學課的學習過程中,要使兒童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當然探究不是唯一學習模式,他需要和別的教學模式相互作用。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培養良好的科學習慣
現在的科學課研究內容不再侷限於研究自然領域,更多地於我們的生活結合在一起。如科技與人類社會的關係、對人體自身的認識、環境保護教育等內容。這對於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充分體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是很有幫助的。曾經在輔導一個初中生時發現一個現實的問題,她說:“現在的科學我提不起多大的興趣,一天到晚和概念、習題打交道,和實驗的操作步驟相“糾纏”,進實驗室做實驗的概率少之甚少,偶爾還會出現幾次險情,都怪以前在小學的時候沒好好看老師怎麼做實驗的。”
現在的孩子出現這樣的感慨我們不得不進行反思,經常看到好多老師拿著一本書去上課,整整20分鐘的講解,十分鐘的作業外加十分鐘的批改,偶爾會在一學期拿出一些實驗器材出來亮亮相,將實驗器材當成寶來使用。科學器材不能發揮它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小學科學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培養,更是為小學生一生的科學素養的發展服務,我們不能只侷限於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也不能停留在學生上課的一份盡興,一份熱鬧,它應該是一個長遠的規劃,應該為學生升入初中、高中打下紮實的基礎。當然也不能為其服務而服務,那麼勢必會使小學科學走向應試教育的道路,那麼科學課那光輝亮麗的一面肯定會被遮擋,學生就會望而生畏,我們應該在彼此之間尋求一個平衡的支點,讓它在中間徘徊,帶著那一份神祕的色彩,帶著一份心馳神往在其間遊離。但是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又離不開好奇心的培養、實驗習慣的培養、基本能力的培養和實證習慣的培養。科學課講究過程的嚴謹,特別是實驗材料的操作,我們培養的學生不需要個個都能熟練操作,但必須有一些正確的意識,如酒精燈該怎麼加熱、火焰怎麼熄滅、滴管怎麼使用等等。假如老師都是隨便操作,不注意規範和法則那麼將給我們的學生帶來嚴重的負作用,所以這些基本能力的培養對於孩子的終生髮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一個良好的科學習慣將伴隨孩子們走得更遠,走得更深,走得更輕鬆。
四、勿要忽視課堂實驗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現在很多科學課因為實驗器材的準備麻煩,都是在四十分鐘的老師講授中度過的,一節課下來學生似懂非懂,學生保持著一顆沉睡的心靈在上課,好多同學只是盯著眼睛看書本,最多做下科學作業加深對知識的印象。而更多時候老師仍然以自己操作為主,當一件件實驗器材被搬到課堂中來時,學生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期待,他們心裡在想:“老師,待會兒我也要摸一摸、碰一碰,我也會的,讓我來做吧。”但是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咱們的老師對實驗採取了包辦的處理,雖然時間節省了,課堂任務完成了,學生也親眼所見了,實驗對其結果也加以證明了,但教學目標是否真的達成了呢?學生對實驗的結論是否真的信服了呢?這就要大打折扣了。學生的好奇心在此刻無形地被扼殺,他們帶著一些遺憾結束了40分鐘的時間,那些在他們看來難得的實驗器材,無聲無息地消失在講臺上。下課了,甚至還會有幾個同學難免湊在一塊討論這些玩意兒呢?這樣長此以往,學生對科學課還會有興趣嗎?對那些實驗材料只有莫衷一是了。
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小學生對知識容易遺忘,哪怕今天見過的,到第二天再讓他回憶就已忘得一乾二淨了。我們的孩子需要真實的體驗,需要動手做一做,這樣的學習他們興趣會更加高漲,他們會更加覺得有趣,實踐出真知,科學中許多結論都需要實驗去加以證明,我們為何不慷慨一些,把探索的時間讓給我們的孩子們呢?千萬別把老師的探索外化為學生的探索,把老師的體驗替代學生的體驗。只有親歷親為,才會有所感有所悟。這樣的體驗才是真實的,孩子們才會從中學的多,懂的多,收穫的更多。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活動,我收穫很多,我要不斷地學習,以便適應時代的要求,爭做一名優秀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