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閱讀反思

  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是廣大語文教師目前面對的現實問題,關於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閱讀是學生拓寬視野、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同時也是收穫審美體驗和豐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徑。但是不少高中生受自身認識的膚淺和外界事物的干擾等影響,不能承受閱讀之重,閱讀視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缺失。教師在諸多無形壓力下,其閱讀教學的指導方向也出現了一些困境。

  教學理念的滯後性和功利性

  語文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圍繞聽說讀寫來展開的,但不少教師將其簡單、機械地理解為“只有多讀才能寫得好”“讀是為了寫”,顯然潛意識將閱讀定位成寫作的附庸品。當下的資訊時代,作為個體的學生將來不一定都要掌握高超的寫作水準,但卻應具備過硬的閱讀能力。不會閱讀僅會寫作的人,恐怕生存將異常的艱難。事實上,閱讀不但不能成為寫作的附庸,反而應該有著比寫作更重要的地位。閱讀不僅擴充套件學生當下的知識視野,更重要的是構建著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心靈家園,為未來的人生打好紮實的精神底子。

  其實,上述閱讀教學理念有著明顯的滯後性,而這種滯後性的背後有著赤裸裸的功利性。這種捨本逐末、急功近利的理念瞄準的是目前短期利益,至於學生未來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構建則暫且擱淺。不少教師渴望在短期內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得分能力提升到理想的境界,主觀願望可以理解,客觀效果卻未必理想。殊不知,閱讀需要循序漸進、潛移默化,並非一朝一夕立竿見影。

  教學實踐的技能化和填鴨式

  語文閱讀的特點應該側重豐富的人文性,它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精神家園和心靈世界,而不是簡單的智力和純粹的技能。但長期以來受高考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不少教師不能從根本上給予充分的認識和嚴肅的對待,習慣於用理性肢解和閹割人文性很強的閱讀文字,用條分縷析禁錮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把學生訓練成缺乏人性和人格的應試機器。一篇篇美不勝收的文章分析得支離破碎,甚至被拆卸成枯燥的字詞句的文字遊戲。毫不誇張地說,當下的閱讀訓練是完全脫離學生情感體驗和現實人生的應試技能訓練。

  與此同時,不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言堂”,將自己對閱讀文字的理解生硬地強加給學生,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和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產生了閱讀和解讀的惰性。這種填鴨式的主觀解讀嚴重掩蓋了學生獨立的思考力和創造力,使閱讀一直難以走出惡性迴圈的怪圈。

  怎樣改變這種狀況?

  ***1***更新理念,營造氛圍。

  教師要讓閱讀呈現開放式、對話式、個性化的狀態,必然突破原有閱讀教學的封閉狀態,為學生營造一種動態、自由、主動、多元的閱讀氛圍。學生一旦衝破空間的桎梏,就如魚得水,如鳥歸林,會煥發出滿腔熱情,用他們拓寬的視野去體味生活、感悟人生。這種多元的、開放的閱讀氛圍讓學生懷著信念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地遊弋,從而培養興趣、塑造人格、提升素養。

  ***2***摒棄功利,注重積累。

  閱讀實踐類似農民種地,但求耕耘,少問收穫。應該說,閱讀與做其他事情一樣都需要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目前對學生閱讀教學來說,不應是“深挖洞”,更應是“廣積糧”,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同時,閱讀之後不宜安排訓練題,讓學生們能夠以一種毫無功利的心態去閱讀,領會其中最直接、最單純的內容。

  重視閱讀過程而相對地看輕結論,引導學生展開過程,並以言語的介入作動力不斷地深入,就一定能使學生既得到多方面的營養,又使閱讀能力不斷提高,以適應個體和社會的需要。教師可創設一種類似專題科學探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主動閱讀、探索、發現、體驗,對大量的語言資訊的蒐集、分析、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創造力。這種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的,學生認識活動的強度和力度要比單純接受知識大得多。這種創設專題情境的閱讀活動更關心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3***淡化技能,培養心智。

  閱讀教學的重心應是在閱讀文字中點燃學生的感知想象力和思考創造力,照亮學生的心靈、釋放生命的力量。閱讀也講求方法技巧,但應更關注培養能力,特別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學生閱讀重要的是學會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而不是在閱讀中去記住閱讀文字分幾段、有什麼樣的中心思想、有哪些寫作特點等結論。即淡化偏重形式的分析式操作,多強調進行領悟式閱讀。

  ***4***適當指導,加強對話。

  閱讀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別強調自主意識,是因為觀念意識是指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基礎,只讓學生懂得答案、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觀念。通過學生的大量閱讀來認識體驗,而答案的本身並不重要。這種閱讀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不是不管,而是在整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導在活動前,引在活動中,評在活動後。指導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間接暗示,教師適時適當指導,學生在教師高質量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活動任務,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教師的閱讀教學主要任務應該是積極主動參與,與學生一起閱讀、探討和交流,營造互動式、對話式的氛圍。

  閱讀能增長見識、拓展心智、豐富心靈,為此,教師在學識淵博的基礎上,必須是個情感豐富和生活體驗豐富的人。課堂之小,教師沒有良好的統籌能力,學生在其中只能學到關於文字的基礎性和帶著技術性的知識。沒有體味到文字所攜帶的美妙,不會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對知識的渴望。所以,教師在指導閱讀的路上,必須開啟學生們心靈的天窗,擦亮他們的眼睛,讓他們在學海中揚起前進的風帆。

  篇二

  1、更新閱讀理念

  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外閱讀比課內聽講更重要。正如呂叔湘先生聽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自己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於課外閱讀。”我個人常常發現,一些學生知識面廣,理解能力強,思維活躍,正是因為他們有了較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和閱讀條件充實了課餘生活,使自己在同學中出類拔萃。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課外閱讀,更新閱讀理念,堅持課外閱讀。事實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都擁有一些屬於自己的課外讀物,對老師介紹的書籍更是如飢似渴,還喜歡刨根問底地探究文章主旨,並養成與同學交流閱讀心得、探討閱讀技巧、分享閱讀樂趣。因此,我個人認為:課內閱讀固然重要,課外閱讀同樣不容忽視。

  2、傳授閱讀方法

  大量的實踐證實:擁有良好的方法能更好的發揮運用天賦的潛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很有可能阻礙潛能的發揮。讀書若有成效,除刻苦努力外,方法正確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古人讀書不惜千里求名師指點,歷代科學家也很注意研究科學法,就是因為這個道理。可以說,沒有使學生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和養成課外閱讀習慣的老師,是不善教學的老師。因此,我慢慢意識到:自己第一個任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千方百計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習慣,並讓學生養成天天閱讀的習慣,使之成為書迷。蘇霍姆林斯基也反覆強調:必須教會人閱讀,誰不善於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某些學生循規蹈矩、勤勤懇懇,對老師的要求總能井井有條,一絲不苟地完成,可謂品學兼優。但要他單獨面對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時,卻呆若木雞,束手無策。他們只滿足於對知識的機械理解,從不想到用所學知識進行舉一反三的應用。所以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而好的閱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才能發展。學生在學習感到困惑時,他就越需要多閱讀。閱讀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因此,授人以魚倒不如授之以漁。

  3、培養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直接的動力和最好的老師。只要嚐到閱讀的甜頭,他們就會不約而同、意氣風發地主動閱讀。當然,學生閱讀興趣有顯著層次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讀物性質有密切關係。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不同程度的求知慾,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儘可能把他們的閱讀興趣激發起來。因此,我要求學生實行課外閱讀周計劃,堅持每天都閱讀並記載自己的閱讀心得,字數、質量等不做具體的規定,只要有感而發均可。同時我每週舉辦讀書報告會、作品討論會等,讓學生分享閱讀樂趣,交流閱讀成果,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日益勃發。當然,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於要求合情合理,學生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

  4、養成閱讀習慣

  閱讀方法的掌握,閱讀興趣的培養,這些固然重要,但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堅持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時均寫好閱讀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有意識培養學生的習慣和定力。我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閱讀效果。平時有意識無意識引導他們意識到閱讀是個人的事,而且是個人的終生大事。當然,每週的閱讀探討、交流、對話豐盈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充實了單調的學習生活。學生由於感到閱讀有樂趣,漸漸意識到課外閱讀在他們的學習中的能動作用,是他們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師的強求責難。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積極主動去擴大閱讀面,拓寬知識視野,增長了見識,豐富了心智,從而自身的語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薰陶感染。

  5、指導學會交流

  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慢慢讓學生意識到:課外閱讀要取得一定的成果,還須良師的啟蒙和與益友的探討。並且告訴學生在閱讀中倘若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疑惑,我都鼓勵學生虛心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因此,我每週都花一節課組織學生舉行作品討論及閱讀經驗交流會,指導他們與別人交流閱讀的心得和感受,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這樣,學生便更積極主動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交流和思考。

  6、合理利用資源

  除了傳統的書本閱讀外,我儘量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例如多媒體放映、報刊剪裁等。目前,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銀屏,像老舍的《茶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我指導學生將文字閱讀與觀看影視結合起來。觀看影視可採取集中觀看與自由觀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電影、電視和網路等現代傳媒工具。事後組織影評徵文、座談等活動,以鞏固其效果。通過觀看影視,學生便能更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內容,吸收原著的精華,從而更好地理解原著。

  閱讀能增長見識、拓展心智、豐富心靈,為此,教師在學識淵博的基礎上,必須是個情感豐富和生活體驗豐富的人。課堂之小,教師沒有良好的統籌能力,學生在其中只能學到關於文字的基礎性的帶著技術性的知識。沒有體味到文字所攜帶的美妙,不會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對知識的渴望。所以在閱讀這個人生大要之路上,教師必須開啟學生們心靈的天窗,閃亮他們的眼睛,讓他們手中小小的船在學海中揚起生動的風帆。

  篇三

  2003年4月教育部新制訂並頒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的全新閱讀教學理念。不難看出,新課標視野下的閱讀教學不僅是一種“對話式”的閱讀教學,更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實質上提倡輕教重導的教學原則,學生居於主體地位,應該勇於敢於對文字進行探討、交流、對話。同時,教師居於主導地位,應該鼓勵、引導學生對閱讀中的困惑、疑慮進行深入的交換、鑑賞和品析。

  一、課外閱讀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我個人一直認為:語文課程的特點應該是豐富的人文性而非科學性,它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精神家園和心靈世界而不是簡單的智力和純粹的技能。學生對語文文字的反應應該是個性化和多元化而非普遍性和單一化。但長期以來受高考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人們不能從根本上給予充分的認識和嚴肅的對待,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應試操作上,相反對課外閱讀給予無情的撲殺和殲滅。當下的語文訓練是完全脫離生命體驗和現實人生的應試技能訓練,而事實上語文教學應該著重培養學生讀書和思考、體驗和感悟的能力,教師的任務就是積極主動參與進來,與學生一起閱讀、探討和交流。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尤為重要,甚至可以說是開啟學生人文心靈的鑰匙。一個人在中學時代讀了哪些書、又是怎麼讀的,註定要影響他的一生,他的心靈空間和人文視野,他的價值取向和精神旨歸,他的文化胸襟和審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礎上發生發展起來的。因此,中學語文教育的任務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讀書人,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上一層文化的色彩和詩性的光輝。

  二、傳統課外閱讀教學的誤區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習慣於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強的文學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錮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總試圖“通過少數經典範文的反覆嚼爛,讓學生舉一反三,讀懂天下所有文章”。抽象意義上的課外閱讀教學,讓學生在文山題海中跋涉,使課外閱讀一直難以走出惡性迴圈的怪圈。傳統的課外閱讀的終極目的彷彿“只有多讀才能寫得好”“讀是為了寫”,不難看出這明顯是將“閱讀”放在了寫作的附庸地位。在我們的課外閱讀教學中,功利主義、急功近利的現象較嚴重,我們有沒有意識到閱讀本身擁有的重要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不但不能成為寫作的附庸,反而有著比寫作更重要的地位。閱讀擴充套件著我們的心智和精神世界,培養著我們對世界和人生的認識。在人類社會進入到資訊時代的今天,每一個人不一定都要掌握高超的寫作水平,但卻應有過硬的閱讀能力。不會閱讀的人,不但無法勝任任何工作,恐怕連最起碼的生活都會有問題。

  三、重新審視課外閱讀

  1、課外閱讀的視角定位

  應該說,語文學習與做其他事情一樣都需要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課外閱讀教學不應是“深挖洞”,更應是“廣積糧”,課外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閱讀本質不是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在大量的以瞭解內容或獲取資訊為中心的課外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點燃學生的感知想象力和思考創造力,照亮學生的心靈、釋放生命的力量。

  2、課外閱讀的角色定位

  課外閱讀活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別強調自主意識,是因為觀念意識是指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基礎,只讓學生懂得答案、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實踐中,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觀念體系。學生有了很強的自主課外閱讀意識,就會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適時創設一種專題課外閱讀的情境,強化學生自我意識。在傳統課外閱讀教學中對學習態度的培養,往往採用教師、家長的督促檢查獎罰的方法,使學生感到外力脅迫而產生勉強課外閱讀學習的態度,從而不能主動地參與過程。課外閱讀活動要創設一種類似專題科學探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主動閱讀、探索、發現、體驗,對大量的語言資訊的蒐集、分析、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創造力。這種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的,學生認識活動的強度和力度要比單純接受知識大得多。這種創設專題情境的閱讀活動更關心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也講求方法技巧,但更關注培養能力,特別是創造力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學生的大量閱讀,查詢資料來認識體驗,而答案的本身並不重要。這種課外閱讀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不是不管,而是在整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表現在導在活動前,引在活動中,評在活動後。指導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間接暗示,教師適時適當指導是舉足輕重的,這有利於學生在教師高質量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活動任務,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3、課外閱讀的空間定位

  課外閱讀呈開放學習態勢,滲透在紛繁複雜的社會大家庭,滲透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也正因為這種形式的改變,學生必然會突破原有的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學生定會在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學習。開放性的課外閱讀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它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社會化、生活化的活動將成為課外閱讀活動空間的新內容。學生一旦衝破空間的桎梏,就如魚得水,如鳥歸林,會煥發出滿腔熱情,用他們拓寬的大視野去審視海闊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顧琳琅滿目的書海,去體驗複雜而有序的生活真諦。這樣逼真的、多元的、開放的課外閱讀環境,使學生在特定的閱讀情境、角色、任務中展開學習,變狹小的課堂為廣闊的交際場所,使課外閱讀不再是孤立絕緣的操作,而變成活生生反覆親歷體驗的過程,從而培養能力,提升素養。

  四、課外閱讀教學的初探

  1、更新閱讀理念

  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外閱讀比課內聽講更重要。正如呂叔湘先生聽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自己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於課外閱讀。”我個人常常發現,一些學生知識面廣,理解能力強,思維活躍,正是因為他們有了較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和閱讀條件充實了課餘生活,使自己在同學中出類拔萃。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課外閱讀,更新閱讀理念,堅持課外閱讀。事實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都擁有一些屬於自己的課外讀物,對老師介紹的書籍更是如飢似渴,還喜歡刨根問底地探究文章主旨,並養成與同學交流閱讀心得、探討閱讀技巧、分享閱讀樂趣。因此,我個人認為:課內閱讀固然重要,課外閱讀同樣不容忽視。

  2、傳授閱讀方法

  大量的實踐證實:擁有良好的方法能更好的發揮運用天賦的潛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很有可能阻礙潛能的發揮。讀書若有成效,除刻苦努力外,方法正確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古人讀書不惜千里求名師指點,歷代科學家也很注意研究科學法,就是因為這個道理。可以說,沒有使學生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和養成課外閱讀習慣的老師,是不善教學的老師。因此,我慢慢意識到:自己第一個任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千方百計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習慣,並讓學生養成天天閱讀的習慣,使之成為書迷。蘇霍姆林斯基也反覆強調:必須教會人閱讀,誰不善於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某些學生循規蹈矩、勤勤懇懇,對老師的要求總能井井有條,一絲不苟地完成,可謂品學兼優。但要他單獨面對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時,卻呆若木雞,束手無策。他們只滿足於對知識的機械理解,從不想到用所學知識進行舉一反三的應用。所以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而好的閱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才能發展。學生在學習感到困惑時,他就越需要多閱讀。閱讀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因此,授人以魚倒不如授之以漁。

  3、培養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直接的動力和最好的老師。只要嚐到閱讀的甜頭,他們就會不約而同、意氣風發地主動閱讀。當然,學生閱讀興趣有顯著層次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讀物性質有密切關係。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不同程度的求知慾,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儘可能把他們的閱讀興趣激發起來。因此,我要求學生實行課外閱讀周計劃,堅持每天都閱讀並記載自己的閱讀心得,字數、質量等不做具體的規定,只要有感而發均可。同時我每週舉辦讀書報告會、作品討論會等,讓學生分享閱讀樂趣,交流閱讀成果,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日益勃發。當然,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於要求合情合理,學生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

  4、養成閱讀習慣

  閱讀方法的掌握,閱讀興趣的培養,這些固然重要,但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堅持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時均寫好閱讀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有意識培養學生的習慣和定力。我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閱讀效果。平時有意識無意識引導他們意識到閱讀是個人的事,而且是個人的終生大事。當然,每週的閱讀探討、交流、對話豐盈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充實了單調的學習生活。學生由於感到閱讀有樂趣,漸漸意識到課外閱讀在他們的學習中的能動作用,是他們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師的強求責難。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積極主動去擴大閱讀面,拓寬知識視野,增長了見識,豐富了心智,從而自身的語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薰陶感染。

  5、指導學會交流

  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慢慢讓學生意識到:課外閱讀要取得一定的成果,還須良師的啟蒙和與益友的探討。並且告訴學生在閱讀中倘若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疑惑,我都鼓勵學生虛心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因此,我每週都花一節課組織學生舉行作品討論及閱讀經驗交流會,指導他們與別人交流閱讀的心得和感受,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這樣,學生便更積極主動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交流和思考。

  6、合理利用資源

  除了傳統的書本閱讀外,我儘量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例如多媒體放映、報刊剪裁等。目前,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銀屏,像老舍的《茶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我指導學生將文字閱讀與觀看影視結合起來。觀看影視可採取集中觀看與自由觀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電影、電視和網路等現代傳媒工具。事後組織影評徵文、座談等活動,以鞏固其效果。通過觀看影視,學生便能更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內容,吸收原著的精華,從而更好地理解原著。

  閱讀能增長見識、拓展心智、豐富心靈,為此,教師在學識淵博的基礎上,必須是個情感豐富和生活體驗豐富的人。課堂之小,教師沒有良好的統籌能力,學生在其中只能學到關於文字的基礎性的帶著技術性的知識。沒有體味到文字所攜帶的美妙,不會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對知識的渴望。所以在閱讀這個人生大要之路上,教師必須開啟學生們心靈的天窗,閃亮他們的眼睛,讓他們手中小小的船在學海中揚起生動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