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豐富多彩的春節手抄報圖片

  春節也快到了,學校開始組織學生製作迎接春節的手抄報,那麼你會製作春節手抄報嗎?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1


  2


  3


  4


  5

  關於豐富多彩的春節手抄報內容一

  春節短語

  1、除夕夜,好運連,新年又到換新顏;事如意,多賺錢,福運一年又一年;簡訊響,祝福到,願你幸福生活總綿延!

  2、第一縷陽光是我對你的深深祝福,夕陽收起的最後一抹嫣紅是我對你衷心的問候,在元旦來臨之際,送上真摯的祝福:新年快樂!

  3、開心每一秒,快樂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遠!新年快樂。

  4、繼往開來迎新歲,舉金盃春滿萬戶,與時俱進賀豐年,傳笑語喜盈千家。

  5、微風假寐寵晴日,紅酒怡情虐心智。春節不約悄然醒,微醺作祟笑看之。

  6、新年新禧“新浪”潮,簡訊彩信伴誠信。祝“鑫”年快樂,“錢”程似錦。“富”如東海,“瘦”比南山!

  7、春節的爆竹在冷過頭的冬天有一下沒一下的,涼涼的,彷彿浸在水缸裡的酸菜。

  8、除舊守歲過除夕,點燃煙花綻吉祥,親人圍坐包餃子,歡聲笑語話幸福,團團圓圓迎新年,除夕,願你閤家團圓,幸福久久,除夕快樂!

  關於豐富多彩的春節手抄報內容二

  春節的習俗

  吃餃子

  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餚。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獨吃。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二是取其“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意,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臺灣人吃魚團、肉團和髮菜,象徵團圓發財。

  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餚。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獨吃。

  按照“老廣們”的舊習俗,農曆大年初一不能洗頭,怕洗走財氣;年初二是開年,自除夕年夜飯後,到今天才能動葷;年初三是赤口,不要拜年,易招惹是非;跟著車公誕、人日等等有說不完的講究。還有,過年時不能買鞋,因粵語發音“鞋”同“唉”;買書更不行了,書發音同“輸”,怕這一年都“輸、輸”聲,更是大忌。在大時大節,喜筵壽宴上,習慣於談吉利語,不說喪氣話。若有人不小心摔破了碗碟,即念一聲“歲歲***諧碎***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春節還必備瓜子,有紅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蓮藕、糖蓮子、糖馬蹄***荸薺***、糖冬瓜、糖桔餅、糖椰角、糖椰片等。

  糕類則有年糕、蘿蔔糕、芋頭糕、馬蹄糕、九層糕、鬆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年糕也叫“大籠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用很大的開口的竹籠而得名,富豪人家用數十斤的米做成一個年糕,金黃色的糕面插上紅棗、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鴻運長駐。蘿蔔廣州方言稱“菜頭”,取“菜”與“財”的諧音,過年食蘿蔔糕,是寓意招財進寶。馬蹄糕用荸薺作原料,粵方言稱“荸薺作“馬蹄”,過年食馬蹄糕,可以清熱、消滯,其調節胃口的作用已為實踐所證明,而且還有“馬不停蹄”、自強不息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