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如何網上祭祀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不能回家要如何祭祀?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遠離家鄉的你也可以祭拜天堂的他她,網上紀念,方便快捷的祭奠親人。有一個網站它叫懷恩網, 在這上註冊一個賬號,您就可以為在天國的親人怕朋友建立網上紀念館,這樣您就可以祭拜已故的親人,為天堂的他她上香、點燭、獻祭品、送獻花,還可以說說自己的心裡話和傾訴思念他她,我個人覺得還不錯,就為自己天堂的親人也建可個紀念館。現在只要能上網我就可以為祭拜自己的親人了。

  鬼節又稱中元節,民間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還要舉行家宴,供奉時行禮如儀。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畢,閤家再團坐,共進節日晚餐。斷黑之後,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迴轉“陰曹地府”。過去,民間在七月初七就要通過一定儀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為止。現在,逐漸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相傳,每年中元之日閻王下令鬼門大開,直到七月叄十關閉,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民間則多是在此節日懷念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

  七月十五祭奠亡人,最隆重的要數放河燈了。民家習慣用木板加五色紙,做成各色彩燈,中點蠟燭。有的人家還要在燈上寫明亡人的名諱。商行等單位,則習慣做一隻五彩水底紙船,稱為大法船。傳說可將一切亡靈,超渡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禪杖,象徵目犍連。也有的做成觀世音菩薩。入夜,將紙船與紙燈置放河中,讓其順水漂流。人們依據燈的漂浮狀況,來判斷亡魂是否得救。

  如果燈在水中打旋,被認為讓鬼魂拖住了。

  如果燈在水中沉沒,被認為亡魂得到拯救,已經轉生投胎了。

  如果燈漂得很遠或靠岸,被認為亡魂已經到達彼岸世界,位列天國仙班了。

  總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願。

  中元節民間祭祖

  民間的祭祖活動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進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民間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送回為止。送回時,燒錢紙封包,稱燒“包衣”,或者還有法事或佛或道。在有些地方如湖南,中元節是比清明節更重要的祭祖的日子。

  中元節緬懷親人,祭祀先祖,弘揚孝道,懺罪悔過,表彰慈善,溫習家規祖訓,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表達對未來的美好祝願,是中國節慶民俗文化的優良傳統。中元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自從被民眾普遍接受以來一直風行於世,但在最近幾十年來沒受到應有的重視,因而未能及時革新其內涵以適應現代社會。雖然中元節在中被取消,但是並未消亡,因出於民眾感情、心理、文化等多種需要,它再展雄風,不僅從農村走向了城市,而且在越來越多的市民中間產生深遠影響。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清明節、中秋節、除夕等都成為了國家法定假日,而我認為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的是,比清明節更為重要的中元節也應該放假,滿足民眾的需求,給予充足時間讓民眾過好中元節的節慶生活,利益海內外華夏子孫。

  佛教: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在中國,《佛說盂蘭盆經》在西晉時由竺法護譯出,因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興盛,官民共樂。到了宋朝的時候,儒、釋、道合流日趨明顯。民間流傳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並將佛教的盂蘭盆會與道教"中元地官節"相結合,而流行道士誦經普度眾鬼,期使獲得地官赦罪,獲得解脫。因此民間習俗的中元普渡著重在祭祀孤魂野鬼,與中國傳統對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變成"祭鬼",亦即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餓鬼但與道教和儒家的祭祀習慣不同,盂蘭盆法會以素食施食供養。

  道教:"中元普渡"習俗是道佛習合的結果,民間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連救母的傳說習合,把施餓鬼與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紙,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人們相信這樣可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

  地方:每逢農曆七月,我國的華族必定會隆重舉行"慶贊中元",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區或是組屋區,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綵、設壇、酬神。寺廟也分別建醮,街頭巷尾上演地方戲曲或歌臺助興,呈現一幅熱鬧非凡的景象。中元節的"普度"儀式,因組織形式上的差異,可分為幾類,如街普也稱弘普、市普、廟普或稱公普等等。所謂街普,指的是以街坊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場為主的普度;廟普就是廟宇所主持的普度。

  七月十五佛家舉行盂蘭盆會普渡眾生。中國最初舉辦盂蘭盆會是在梁武帝大同四年,此後此儀遂在民間普遍流傳。唐代,每年皇家以音樂、儀仗送盆到各官寺,獻供種種雜物,民間施主也到各寺獻供。唐代宗大曆元年,在宮中內道場祈建盂蘭盆會,設高祖以下七聖位。樹建巨幡,書帝名號。自太廟迎入內道場,梵樂悠揚,旌幢蔽日。百官於光頂門外迎拜導從。此後歷年如此。據《大宋僧史略》說,唐時盂蘭盆極為奢麗,往往飾之金翠。日本園仁《入唐求法巡禮行紀》說,當時長安諸寺七月十五日作花蠟、花瓶、假花果樹等,備競奇妙,常例皆於殿前,廣陳供養,傾城巡寺隨喜,甚為壯觀。

  中元節,不能回家要如何祭祀?懷恩網 網上紀念,遠離家鄉的你也可以祭奠思念的他她,為逝者安個永久的家,讓愛與思念沒有距離,生命故事永久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