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愛上讀書演講稿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是知識的寶庫,是它,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生活,是它幫我不斷提高,不斷進步。書是快樂的源泉,是它,帶給我幸福,帶給我滿足。有書伴我成長,真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範文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不僅僅是因為書的內容情節,還因為書是我吮吸只是養料的主要渠道。一本好書如同一個母親解讀我的內心世界,又一本好書如同一個好朋友向我傾訴內心的語言。

  我每一遍書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喜歡倚在書架旁,嗅著金檀木的清香,輕輕地推開智慧的大門。我可以失去任何東西,但就是不可以失去書。

  我曾經因為生活沒有意思而苦惱,直到我看的第一本有深度的書《岳飛傳》後來我不斷地向書籍索引知識,後來我發現書籍如同一個寶藏而我就是一個掘金者面對源源不斷的財富我越發變得“貪婪”起來。有時一坐就是一個下午任何事情也不做。我體味著只有我才能享受的樂趣。 書給我帶來最大的快慰調劑著我的情緒,那是我最無價的精神財富。當我的眼光在白紙黑字的書本上馳騁,心情卻隨著小說人物明月跌宕起伏,那將是多麼大快慰啊。這才是金不換的財富啊。

  書給我帶來了最豐富的知識,拓展了我的視野。世界上最高的山,最深的谷,最長的河流……在哪裡?的腦海裡,誰也偷不走。這是最安全的財富。足不出戶,閉門苦讀,卻知天下萬事興衰,簡直妙不可言。泰妃陵沒去過,不要緊,可我讀過《星夜下的泰妃陵》;金字塔沒去過,不要緊我讀過《金字塔探祕》……節約了一大筆旅行費,卻遊名山勝水,書難道不是最奇妙的財富嗎?

  書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靈魂,讀著裴多菲說的“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我懂得了做人的價值;讀著魯迅說的“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我懂得了做人應具備反抗精神。每讀完一本書,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靈魂的昇華。我們可以從書中窺見人類最崇高的部分,也可以窺見人類最卑劣的部分。書已成為我的“第二靈魂”這樣的財富難道還不算是無價之寶嗎?在閱讀中,散文讓我感悟到文學的瀟灑與優美,小說讓我進入了情節起伏的美妙意境,哲理詩則培養了我對人生,對事物的思考的能力。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又讓我懂得了人最寶貴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以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是也。”

  《論語》一書讓我懂得了‘仁’。以仁待人,社會將會多麼和諧啊。

  在冰心的《繁星》《春水》中我懂得了感恩,懂得了感謝母親,母親是我生命的源頭,同時母愛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席地而坐,以書為伴,秉燭夜讀,不亦樂乎?我愛讀書,愛著一份財富。

  技巧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提高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以下是我總結的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方法。

  1.經典欣賞。

  每天早讀時,按學生座位順序進行經典欣賞。每人讀一段精彩片段,成語故事,名人名言。每次兩、三分鐘,其餘學生認真傾聽。教師,對閱讀內容、閱讀學生,適時評價。賞識學生的點滴進步,使學生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2.談天說地

  每天每節語文課開始,讓一名學生把閱讀收集的歇後語、俗語、諺語作為內容,上講臺口頭交流,與其他同學對話,培養學生膽量,提高他們口頭表達能力,也促使他們更好地去閱讀書刊。

  3.詞語接龍

  這是一項很有趣的活動,它可以檢查學生的詞語積累情況,從另一個側面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4.好書推薦

  每天中午課前十分鐘,各班級舉辦“書海拾貝”、“我最喜歡的___”、“好書推薦”等小板塊,向同學們介紹看過的新書、好書,交流自己在讀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5.故事大王

  由於學生最愛聽故事、講故事,也最愛讀故事書,所以每個學期,利用作文課、自習課或隊會,舉行一二次故事會。往往一經發動,學生都紛紛報名參賽。大家都爭先把自己從課外讀物中學來的故事,用自己的語言娓娓動聽地講述出來。有時學生採取分角色化裝表演的方式講故事,使活動趣味無窮。

  6.讀書心得

  “讀書心得會”有時是配合習作指導或習作講評進行的,有時也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有時讓孩子把閱讀中的感受記錄下來,讓孩子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7.速讀賽,

  即選用同一篇散文,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之內進行閱讀,看誰能說準文章的主要人物、線索及主要內容,並判斷出文章的優劣。

  8.朗誦賽

  主要是對所選的詩歌、散文入情入境地朗誦;

  9.讀書小博士

  即設計若干讀寫方面的有關基礎知識題,讓學生競答或書面回答。當然競賽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在於強化課外閱讀,以培養學生較強的閱讀能力

  10讀書筆記展評。

  由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不斷被激發,因此各種各樣的讀書筆記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紮實,在每一次展評中,都能顯示出新的特色。如有的摘抄型筆記,分門別類,簡明扼要;有的歸納型筆記,歸納得當,概括有力;有的感想型筆記,聯絡實際,體會深刻。學生在展評讀書筆記過程中,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又進一步得到強化。

  11開展教師、學生、家長讀書日活動。

  每期開展一次讀書日活動,通過活動,家長了解學生讀書情況,掌握學生讀書的愛好,學生也在家長面前充分展示了讀書的“才能”,提高了讀書的興趣。

  “愛讀書的孩子成績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無疑是最有發展前途的。”我們相信開展課外閱讀,孩子們將獲取更多的知識,鍛鍊各種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模板

  案例:母親給一歲半的兒子買了一本小人書,書名叫《桑布》。一天,母親對另外幾個好友講起小人書中的故事情節:“有個叫桑布的男孩兒,過生日時,別人送給他好多好多的禮物。在回家的路上,他遇上了一隻凶猛的野獸,把他的禮物全叼走了。桑布哭著回到了家,經過父母的一番安慰,不哭了,高興地坐在漂亮的餐桌前吃飯。”母親話音剛落,兒子突然說:“不,他哭的!”說著,便指著小人書給媽媽看。原來,那是封底的裝飾畫,上面的確畫著一個哭著的桑布。

  點評:以上是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舉的一個案例,說明嬰兒和成人對事物的感受、理解是不同的。這在大人給孩子說小人書時會明顯地表現出來。所以,父母在給小寶寶說書時,要講究技巧,慢慢提起他的興趣,從而讓他喜愛上閱讀。

  用手指點畫頁內容

  一般而言,好的童話書包括三條線索:文字講述線索、圖畫講述線索和文字和圖畫共同講述線索。因此,認真觀察圖畫能夠幫助孩子理解相關內容,並且培養他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對圖畫符號的領悟能力。所以父母在朗讀時,如希望孩子注意的部分可用手指點,更能幫助孩子理解圖和文的互補和互動,並關注其中別具匠心的小細節。

  要充滿熱情地朗讀

  要想讓孩子對閱讀感興趣,父母首先要表現出樂在其中的狀態。這樣才會讓孩子通過模仿向你學習,並被你的情緒所感染。相對邏輯語詞記憶、形象記憶和運動記憶而言,這種情緒記憶對孩子來說更為持久和深刻。所以,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父母的熱情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根據情節改變表情

  要把故事讀得有聲有色,“聲音表情”非常重要。可以採用聲調高低、聲音大小、聲色粗細,以及生氣或開心的腔調來表現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的變化。還可以適當模擬故事中角色的動作和手勢,使故事更形象化,以此刺激孩子保持注意力。此外,朗讀的時候還要控制好速度,讓孩子有時間去理解和吸收。

  提前熟悉故事情節

  上學時朗讀課文的經歷告訴我們,再簡單的文字,第一次朗讀時在字音、斷句、重音和連貫性上都會出現錯誤。這些錯誤肯定會直接影響你的小聽眾對故事的理解。所以媽媽在說故事前應先通讀一遍,瞭解故事脈絡、角色特徵、語言風格等,才能更好地完成朗讀。

  適時地用口頭語解釋

  給孩子讀書就是要讓他接觸豐富的書面語言,但是理解書面語言需要一定的過程,父母可以有意識地用口頭語言或半書面語言來解釋,譬如“愚蠢的主意”,就是非常笨的主意,那不是一個好主意等。

  小貼士:

  日常生活中經常有意識地使用那些讀過的書面詞彙,以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書面語。朗讀後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歸納和總結故事的大致內容,對孩子積累閱讀經驗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