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的優秀手抄報

  插一株濃綠的美茱萸,送去對遊人執著的牽掛,製作一份重陽節優秀手抄報,帶給世人一份寧靜安康。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重陽節的優秀手抄報,希望對你有用!

  重陽節的優秀手抄報欣賞

  重陽節的優秀手抄報內容:重陽吃花糕

  “中秋才過近重陽,又見花糕各處忙。”吃花糕是老北京重陽節時必不可少的。

  花糕,又稱菊花糕、重陽糕,吃花糕源於“登高”的“高”,“糕”字與“高”同音,象徵“步步高昇”之寓意。舊時老北京花糕種類繁多,一類是餑餑鋪裡賣的烤制好的酥餅糕點,如糟子糕、桃酥、碗糕、蛋糕、薩其馬等;一類是四合院裡主婦們、農村婦女用黃白米麵蒸的金銀蜂糕,糕上碼有花生仁、杏仁、松子仁、核桃仁、瓜子仁五仁;還有的是用油脂和麵的蒸糕;將米粉染成五色的五色糕;還有的糕中夾鋪著棗、糖、葡萄乾、果脯,或在糕上撒些肉絲、雞鴨肉絲,再貼上“吉祥”或“福壽祿禧”字樣,並插上五彩花旗。花糕那時也像月餅一樣用於饋贈親友。

  不僅民間風行製作吃食花糕,在清代宮廷裡,重陽節時也要舉行“花糕宴”。周密寫的《武林舊事》一書中記載:“九月九日重陽節,都人是月飲新酒,汎萸簪菊,且各以菊糕為饋,以糖肉秫面糅為之,上縷肉絲鴨餅,綴以榴顆,標以彩旗。”明代沈榜的《宛署雜記》上也說:“九月蒸花糕,用面為糕,大如盆,鋪棗二三層,有女者迎歸,共食之。”

  要吃花糕哪裡買:“北京清真小吃第一店”護國寺小吃店今年推出了“登高小吃禮盒”,包括切糕、芝麻糕、紫米糕、豆麵糕等綿軟小吃,取其諧音“高”,祝福老年人高壽,家人“步步高昇”。護國寺小吃店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還為節日推出了“壽桃提籃”,包括9根9.9米長的壽麵、9個壽桃和9個壽餅,寓意長壽,閤家團圓。

  重陽節的優秀手抄報資料:重陽節登高的傳說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樑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裡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