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三年級國畫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續到今天,處處展現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欣賞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1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2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3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4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5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資料1

  國畫歷史

  中國畫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礎;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是一個意思。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倉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文字與畫圖初無歧異之分。

  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巖畫和彩陶畫。春秋戰國最為著名的有《御龍圖》帛畫。它是在絲織品上繪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佔一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宗教畫達到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以表現貴族生活為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造型。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而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穩定,文化藝術領域空前繁榮,湧現出很多熱愛生活、崇尚藝術的偉大畫家,歷代畫家們創作出了名垂千古的傳世名畫。

  國畫分類

  中國畫主要分為人物、花鳥、山水這幾大類。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這是由藝術昇華的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資料2

  國畫大師

  顧愷之有三絕

  據史書記載,他有三絕:才絕、畫絕、痴絕。顧愷之是東晉著名畫家,他被稱為中國書畫之祖,山水畫在他的作品中成型,人物畫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完善。顧愷之特別擅長繪畫,畫得特別神妙,謝安非常器重他,認為是自古以來還沒有人像他這樣。顧愷之每每畫出人像,在當時都是極好的,曾經繪出裴楷肖像,在臉頰上加上三根毛,觀看的人覺得神情特別美。存世作品有《洛神賦圖》、《女史箴圖》。

  齊白石畫蝦出神入化

  齊白石畫蝦堪稱畫壇一絕。齊白石從小生活在水塘邊,常釣蝦玩;青年時開始畫蝦;63歲時齊白石畫蝦已很相似,但還不夠“活”,就在畫案的水碗裡,長期養著數只活蝦,每天看它們遊動的姿態,還常常用筆桿觸動它們,看蝦跳躍的姿勢。

  齊白石的蝦,栩栩如生,靈動活潑,情趣盎然,就像正在水中游動著一樣,一節節的蝦身透明而富有彈性,長長的蝦鬚和兩隻蝦螯也好像在不停地擺動著。表現出了蝦的形態,活潑、靈敏、機警,有生命力。

  徐悲鴻畫馬活靈活現

  徐悲鴻以奔馬享名於世。徐悲鴻出身貧寒,9歲起從父習畫,每日午飯後臨摹晚清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並且學習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

  他為了畫好奔跑的馬,常常跟在馬車後面,仔細觀察馬跑動的樣子。有一次,他只顧觀察,沒有注意腳下的路,結果摔了一跤,滿身塵土,手、腳、臉都擦破了。他爬起來,又繼續追趕。

  徐悲鴻畫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馬的世界裡。他幾乎每天都要畫馬,他小屋的牆上,貼滿了駿馬圖。

  功到自然成,徐悲鴻終於獲得了成功。他畫的駿馬成了世界公認的藝術珍品。你看《奔馬圖》中,那氣勢雄壯、四蹄生風的駿馬,奔騰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顯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強勁的鐵蹄,彷彿發出“嗒嗒”的蹄聲,催人向上。

  悲鴻馬與傳統馬相比更加昂揚、奔放、蓬勃,更具視覺衝擊力、更具精神感召力、更加具有時代精神。

  鄭板橋喜竹愛竹畫竹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這是清代鄭板橋的一首著名的詠竹詩。歷代文人畫士之中,愛竹的大有人在,竹詩竹畫也多得不可勝數。然而無論數量之多,還是格調之高,都莫過於鄭板橋。

  鄭板橋的竹詩竹畫,無一不是他那剛直不阿、寧折不彎的人格的寫照。對於惡勢力,他以竹自況,大義凜然。“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唯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在“千磨萬擊”之中,“咬定青山”,毫不動搖;於霜欺雪壓之際,守常有節,“挺直又婆娑”。他自甘淡泊,從不攀附權貴,象竹那樣“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雨晴風定亭亭立,一種清光是羽儀。” 真可謂人竹相輝,肝膽相照。

  鄭板橋一生喜竹愛竹,痴竹迷竹,指竹作詩,寫竹入畫, 詠竹言志,畫竹傳情。是鄭板橋畫出了竹的人格,又是竹成就了鄭板橋的聲名,常言道“竹毀節存”,板橋雖死,其“竹魂”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