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自備稿散文五篇集合

  自備稿件朗讀是播音主持藝考面試環節的一項重點考察內容,是每位考生都必須準備的環節。因此,自備稿件的選擇尤為重要,每位考生應該根據自身的興趣的優勢選擇適合自己,最能展現自我特點的文章進行朗誦,這樣才能在面試的時候找到自信、找準方向。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播音主持的自備稿大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播音主持自備稿】一

  孩子說長大就長大了,不用再聽小時候媽媽唱給你的那些遙遠的歌謠了。

  孩子說離開媽媽就離開媽媽了,都不容母親緩過神兒來,這是真的嗎?是真的。這回是真的揪斷了那條/連線媽媽和你的臍帶?孩子、呱呱落地,好像就是眼前的事兒。那一刻,媽媽把你生了下來,整個兒身體都被掏空了,如同生命交了出去。母親終於等到了孩子第一聲嘹亮的啼哭,那是我的孩子嗎?那是我的孩子嗎?他,就是我的孩子。孩子啊,孩子,新的太陽出世了!

  我可愛的小天使,媽媽記得你蹣跚邁出的第一步,也永遠忘不了你頭一次奶聲奶氣的叫“媽媽”,看著你頭一回認認真真地卻怎麼也穿不好襪子,媽媽的眼睛笑彎了。那一次你自己過馬路上學的時候,媽媽就想,我的寶貝兒喲,你什麼時候不用媽媽的心跟著你走呀?哦,平常忙碌的日子裡,媽也沒覺得自己老了。直到有一天你,你又帶回一個愛你的人,媽媽才是又是欣慰,又是心酸不情願地承認你大了,媽老了!

  孩子,孩子,媽媽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她用懷抱溫暖你,她用乳汁哺育你。你痛苦她心疼,你難過她流淚,怕你冷、怕你熱、怕你感冒、怕你不開心,她但願所有的人都對你好。她盼望你長大,也不願意你長大。孩子呀孩子,在這個紛繁複雜變化無常的世界上,什麼情況下都不會拋棄你的人是誰?你知道嗎?她就是你的媽媽。是媽媽,是媽媽,你是她的全部,你是她的生命。你給了她莫大的幸福,莫大的滿足,可你也讓她無比的寂寞,時刻的擔憂,你讓她安享歡樂,也讓她飽嘗孤獨,你讓她感到驕傲,你也讓她因為你睡不了一個安穩覺。

  【播音主持自備稿】二

  我常抱怨日子過得不稱心。我知道這麼想沒有什麼可指責之處,人朝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但是怎麼算過得好?應該和誰比?我不能說不模糊。前些日子我出了一趟遠門,對這個問題好像有了一點感悟。

  我從北京出發到雲南元謀縣,進入川滇邊界,車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嶺。火車在沙窩站只停兩分鐘,窗外一群約十二三歲破衣爛衫的男孩和女孩,都揹著揹簍拼命朝車上擠,身上那巨大的揹簍妨礙著他們。

  我所在的車廂裡擠上來一個女孩,很瘦,揹簍裡是滿滿一簍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揹簍放下來,然後滿巴掌擦著臉上的汗水,把散亂的頭髮抹到後面,露出俊俏的臉蛋兒,卻帶著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後都是補丁,破褲子褲腳一長一短,也滿是補丁,顯然是山裡的一個窮苦女娃。

  車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擠著我,一隻手扶住椅背,努力支開自己的身子。我想讓她坐下,但三個人的座位再擠上一個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勁讓讓身子,想讓她站得舒服些,幫她拉了拉揹簍,以免影響人們過路。她向我表露著感激的笑容,開啟揹簍的蓋,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裡裝,我使勁拒絕,可是沒用,她很執拗。

  慢慢地小姑娘對我已不太拘束了。從她那很難懂的話裡我終於聽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離剛才的沙窩站還有幾十裡,家裡的核桃樹收了很多核桃,但汽車進不了山,要賣就得背到很遠的地方,現在媽媽病著,要錢治病,爸爸才叫她出來賣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趕到這裡的,在一個山洞裡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簍子走,才趕上了這趟車。賣完核桃趕回來還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出這麼遠門你不害怕嗎?”我問。

  “我有伴兒,一上車都擠散了,下車就見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說。

  “走出這麼遠賣一筐核桃能賺多少錢?”

  “刨除來回車票錢,能剩下十五六塊吧。”小姑娘微微一笑,顯然這個數字給她以鼓舞。

  “還不夠路上吃頓飯的呢!”我身邊一位乘客插話說。

  小姑娘馬上說:“我們帶的有乾糧。”

  那位乘客真有點多話,“你帶的什麼乾糧?”

  “我已經吃過一次了,還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賣完核桃再吃那些。”

  “你帶的什麼乾糧?”那位乘客追問。

  “紅薯麵餅子。”

  周圍的旅客聞之一時悽然。

  就在這時,車廂廣播要晚點半小時,火車停在了半道中間。我趕忙利用這個機會,對車廂裡的旅客說:“這個女孩帶來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買一點。”

  有人問:“多少錢一斤?”

  女孩說:“阿媽告訴我,十個核桃賣兩角五分錢,不能再少了。”

  我跟著說:“真夠便宜的,我們那裡賣八塊錢一斤呢。”

  旅客紛紛來買了,我幫著小姑娘數著核桃,她收錢。那種核桃是薄皮核桃,把兩個攥在手裡一擠就破了,生著吃也很香。一會兒,那一簍核桃就賣去了多半簍。那女孩兒仔細地把收到的零碎錢打理好,一臉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車了,我幫她把揹簍背在肩上。然後取出一套紅豆色的衣褲,放進她的揹簍。對她說:“這是我買來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

  她高興地側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對我表示著謝意。此時一直在旁邊玩撲克的4個農民工也急忙站起來,一人捏著五十元錢,遠遠伸著手把錢塞給小姑娘:“小妹妹,我們因為實在帶不了,沒法買你的核桃,這點錢拿回去給你媽媽買點藥。”姑娘哭了,她很著急自己不會表達心裡的感謝,臉憋得通紅。

  小姑娘在擁擠中下車了,卻沒有走,轉回來站到高高的車窗跟前對那幾位給她錢的農民工大聲喊著:“大爺!大爺們!”感激的淚水紛掛在小臉上,她又走到我的車窗前哽咽:“阿姨,我叫山果,山——果——”……

  火車又緩緩地開動了,我心裡久久迴盪著這名字:山果!車上一陣混亂之後又平靜了,車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連同那個小小的沙窩站,那個瘦弱的美好的山果姑娘,那些善良的農民工,那份心靈深處的慈愛消隱在莽莽群山中……

  【播音主持自備稿】三

  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其他地方的園林我也到過一些。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因此,誰如果要鑑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蘇州園林裡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才能使遊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佈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樑。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樑,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裡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遊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有幾個園裡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遊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遊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牆和廊子。有牆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緻就見得深了。可是牆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緻的深度。

  遊覽者必然也不會忽略另外一點,就是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牆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牆壁,太單調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諸如此類,無非要遊覽者即使就極小範圍的區域性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樑和柱子以及門窗欄杆大多漆廣漆,那是不刺眼的顏色。牆壁白色。有些室內牆壁下半截鋪水磨方磚,淡灰色和白色對襯。屋瓦和簷漏一律淡灰色。這些顏色與草木的綠色配合,引起人們安靜閒適的感覺。花開時節,更顯得各種花明***眼。

  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這些,這裡不再多說了。

  【播音主持自備稿】四

  母親,好久以來

  就想為你寫一首詩

  但寫了好多次

  還是沒有寫好

  母親,為你寫的這首詩

  我不知道該怎樣開頭

  不知道該怎樣結尾

  也不知道該寫些什麼

  就像兒時面對你嚴厲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該勇敢接受

  還是該選擇逃避

  母親,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決定還是要為你寫一首詩

  哪怕寫得不好

  哪怕遠在老家的你

  永遠也讀不到……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播音主持自備稿】五

  我經常在讚美本省同胞的純樸、勤勞,以及他們所具有的種種美德。這種讚揚是很自然的流露。因為本省同胞多半是從福建漳州、泉州一帶遷來臺灣的。他們性格上的特點,我自己是漳州人,當然很瞭解。

  我是漳州府平和縣的人,是一個十足的鄉下人。我的家是在祟山峻嶺之中,四周都是高山。家鄉的景色,是我在紐約的生活時所夢寐不忘的。生活在紐約的高樓大廈之間,聽著車馬喧囂,恍然若有所失。我經常思念起自己兒時常去的河邊,聽河水流蕩的聲音,仰望高山,看山頂雲採的變幻。

  可能是老年人思想較近乎自然,而兒時家中自然的環境,也使我喜歡老年人,我覺得人是最難對付的,大家鬧,大家氣,爭權奪利,難免要得精神衰弱病。兒時我常在高山上俯看山下的村莊,見人們像是螞蟻一般的小,在山腳下那個方寸之地上移動著。後來,我每當看見人們奔忙、爭奪時,我就覺得自己是在高山上看螞蟻一樣。

  一個人在兒童時代的環境和思想,和他的一生有很大的關係。我對於家鄉的環境所賦予我的一切,我都感到很滿意。

  我心中的家鄉,也有它嚴肅、保守的一面,我年小的時候,婦女們都纏足,限制了婦女們的活動範圍,使她們足不出戶。

  在鎮上,每家人家的門口,都掛著一面竹簾子,婦女們只能躲在屋子裡,隔著竹簾往外看,而在外面街上的人,卻無法看到裡面的情形。這些重要的限制,據說是朱熹老夫子所賜予吾鄉的。當然這只是沒有考證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