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唱京劇的四個技巧
要學好京劇首先要掌握它的基本演唱技巧。在學習京劇唱腔的過程中,要掌握四個要素:“字、氣、勁、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一字:
演唱京劇需要“字正腔圓”,當然,如果字不正腔也就圓不了,唱出來就不好聽。京劇中的“字”要求的格外嚴格,需要有字頭、字腹、字尾三部分組成,三者缺一不可,同時三部分的位置的運用要合理,咬字時嘴裡既不能太鬆也不能太緊,咬字太鬆了就會讓人聽不清楚,咬得太緊了就會把字咬死感覺很累,聽起來也讓人不舒服。京劇中的“字”是要用漢語拼音拼出來的,在拼音中的每一個音符都不能忽略,比如:“張”字是用zhang拼出來的,字頭就是zh,字腹是ang,那麼字尾在哪裡呢?在京劇中這個字的字尾,也就是收音就要收到eng上,就是鞥的音。再如:“見”字的拼音是jian,它的字頭是ji,字腹是an,它的字尾如果落到安音上就不夠了,在京劇裡它最後的尾音就應該落到en嗯音上。這就是京劇的咬字不同於其他之處,也就是京劇獨特的咬字特點。
二氣:
是說在演唱過程中要掌握好氣息的運用。其實,不光是演唱京劇,任何形式的演唱都是需要掌握好氣息的,大家都知道演唱時需要用丹田氣,但怎樣用好丹田氣卻是一般人不好掌握的。首先,要明白何為丹田氣,丹田分為三部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而我們一般所說的丹田主要指下丹田,在臍下三分。所謂“三分”,這裡是中醫的說法,而不是具體的尺寸。由於每個人身體各個部位的尺寸存在差異,為了消除這些差異,中醫以人的自己身上的實際尺寸如手指寬度等作為近似測量的標準。中醫的“三分”,大概是自己三個手指的寬度。下丹田在臍下三分,就是將自己的手指平伸,放在肚臍下面三個指頭寬度與肚臍同在中線的位置就是下丹田的位置。演唱時採用丹田運氣實際屬於“腹式”呼吸的一種,目的是為了達到演唱時氣息飽滿的效果。這指的僅僅是下丹田,還有中丹田和上丹田,中丹田是指出胃的上方, 兩邊肋骨連線點的最下方的交界處,上丹田是指出兩眉中間即平常的印堂。此外,氣功中有種說法,叫人身無處不丹田,具體的意思就不多做解釋了。我們在演唱時就是要把氣息吸到下丹田的位置即小腹處,然後慢慢的像擠氣球一樣,用氣通過聲帶慢慢的把聲音托出來,同時,還要開啟中丹田和上丹田,以及五官等各處的共鳴音,從而達到以氣帶聲,聲情並茂。用氣時切記要用韻,合理分配氣息,不要虛更不要砸。這樣才能演唱自如,不至於聲嘶力竭甚至把聲帶喊壞。
三勁:
一齣戲的劇情是要靠演員通過演唱、唸白、和身段表演來表達的,這就要求演員要有“勁頭”,這裡我只說唱腔中的勁頭。在演唱中為了表達唱詞的內容和劇情的需要,要求演員用唱腔的音樂起伏、快慢、強弱等形式來體現,這就不能只用一種節奏來演唱,唱腔中就需要有“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以此來表現人物的喜怒哀樂。一方面是通過唱腔的板式,再者就是需要演員根據唱詞自己決定哪裡需要快、哪裡需要慢,哪裡需要剛、哪裡需要柔,從而使得唱腔更加生動,更能表達劇情的內容。比如:京劇《紅燈記》中鐵梅的“仇恨入心要發芽”一段中“強忍仇恨咬碎牙”幾個字,就要唱出鐵梅發自內心對敵人的刻骨仇恨,特別是“恨”字和“牙”要咬住後牙槽唱才能表達出恨的程度來。再如《金玉奴》“非是我性倔強不肯從命”一段中,“想不到救他命暖不了他的心”就要把金玉奴對莫稽的失望、憎恨、悲傷、絕望等複雜的心情,通過唱腔的處理表現出來。
四味:
這裡所說的的“味”不是指氣味,是說在戲劇中各個劇種、各個流派所不同的演唱特點。我們唱京劇就要有京劇的味道,唱梆子就要有梆子的味道,把京劇唱成梆子味就不是京劇了,反之,把梆子唱出京劇味來也就不是梆子了。在京劇中有許多的流派,如:“四大名旦”、“四大鬚生”等等。他們之中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經過自己精心揣摩,摸索出適合自己與眾不同獨特的演唱技巧,因而自創一派。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掌握他的特點和演唱技巧,在繼承流派的基礎上還要根據自身的嗓音條件來學習演唱。我們每個人的嗓音條件是不同的,要清楚自己的嗓音適合學哪一派,只有適合自己才能充分發揮你的特長,你的唱腔才能有與眾不同的味道。聽說當年程硯秋先生就是因為嗓音條件不好,才根據自身條件創造出自己獨特的發聲方法和演唱風格。每個人只要自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都能唱出與眾不同味道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