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說話藝術小故事

  有時候我們換個方式把那句話說出來,可能結局都會不一樣。試著換種方式跟孩子說話,幫助孩子締造自信。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收編的一篇關於家庭說話藝術的小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有位母親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孩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3分鐘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兒子問老師說了什麼,她鼻子一酸,差一點落淚。“老師表揚了你,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鐘,現在能夠坐3分鐘了。別的家長特別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第二次家長會,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你兒子數學排49名,我懷疑他有智力問題,最好帶他到醫院看一下。”回家的路上,她哭了。回到家裡,看到誠惶誠恐的兒子時,她振作精神:“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你並不是一個笨孩子,只要你能夠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說這些話時,她發現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亮了。第二天上學,兒子比平時起得都早。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的成績,考重點中學有點危險。”她還是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中學。”高中畢業,兒子把清華大學招生辦的通知書送給了媽媽。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

  這時,她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聚集在內心的淚水。

  小孩的特點是好奇、幼稚、缺乏自信。他們對每一點小小的進步都非常在乎,渴望得到大人的肯定。

  一個淘氣的小姑娘,平時總是因為淘氣而受到媽媽的責罵。有一天,她故意表現得特別好,但從開始到晚上睡覺前,媽媽沒有一句表揚的話。她躺在床上哭了。“難道我今天不是很乖的小姑娘嗎?”

  人類本性中都渴望受到讚美,孩子尤其如此。所以對孩子的一點點進步都要及時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