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個月寶寶的智力怎麼開發

  如今的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智力開發是從小做起的,那麼你知道對於十八個月的寶寶怎麼進行智力開發嗎?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一起來看看吧!

  18個月寶寶的智力開發

  遊戲名稱:我幫娃娃做小床

  遊戲目的:

  1、發展孩子的空間認知能力。

  2、幫助孩子逐步認識形狀。

  3、促進手眼協調性發展。

  遊戲準備:

  3塊紙板,小木棍數根。

  參考玩法:

  1、媽媽用小木棍在兩塊重疊的木板中間戳出一排洞。媽媽告訴孩子:“寶寶的娃娃想要一張新床,媽媽和寶寶要幫她製作一張舒服的小床。”

  2、拿出戳有小孔的洞的紙板,媽媽示範讓孩子將1根小木棍的一端從第一個紙板的第一個洞孔穿過,另一端對準第二個紙板的第一個洞孔穿過,孩子自己用其他的小棍插剩下的小孔。

  3、兩塊紙板在木棍的支撐下可以直立起來,再把剩下的一塊紙板搭在這兩塊紙板上,娃娃的小床就做好了。

  4、請娃娃到她的新床上睡覺。

  遊戲擴充套件:

  為了增加難度,媽媽可以讓孩子拿小棍穿過3塊紙板,做一個大床給娃娃。

  愛心提示:

  剛開始的時候,媽媽不要給孩子戳太多的孔,3-5個為宜,過多孩子會沒耐心。如果孩子感興趣了可以逐漸增加。

  十八個月寶寶的育兒寶典

  1歲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從這個月開始,寶寶的教育、智力開發提升到他生活的第一位。越來越多的媽媽開始將自己的寶寶送進親子班。也有不少媽媽開始疑惑,寶寶一定要上親子班嗎?如何為寶寶選擇最具優勢的親子班?

  選擇親子班的總體原則

  符合你的初衷,適合你家寶寶。比如,收費是否合理、距離是否方便接送、課程時間是否適合適宜,活動室環境是否足夠寬敞明亮,設定是否適合寶寶。如果你有特殊的需求,則可以比對各個親子班的方向設定與師資實力選擇。

  對待親子班的正確態度

  無論上與不上親子班,對寶寶的早期教育必須遵從這一點:引導,而不是灌輸。對親子班,家長都應該抱著平和的心態看待,不要期望過高,認為孩子上了親子班就一定要比不上的孩子表現突出。

  記住,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懂得在生活中教育寶寶的好媽媽能遠遠勝過好老師哦!

  寶寶智力開發的5大時間段

  兩個月之前

  這個時期的寶寶的聽覺、味覺、觸覺、視覺會越來越敏感,可以感覺到外界的變化。兩個月大的寶寶在趴著的時候就可以抬頭了,視線也會隨著物體、聲音的移動而移動。

  所以,家長們可以選擇一些小遊戲來幫助寶寶發育。比如蹬玩具,家長可以把一些比較輕、小的玩具放在寶寶的手邊、腳邊,讓寶寶把玩具推開,這樣做有利於鍛鍊寶寶手腳的靈活度。

  三到七個月

  這個時期寶寶的視覺會更加成熟,他們會樂於探索周邊的任何事物。

  家長們可以用躲貓貓之類的遊戲與孩子互動,比如先把自己的臉捂住,然後問“媽媽在哪呀”,在寶寶有了探索的慾望之後突然開啟雙手,此時也可以適當的做一些表情來逗寶寶笑。或者可以把孩子的臉矇住,然後開啟雙手,讓孩子學著自己把臉露出來,這樣有利於鍛鍊寶寶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八到十三個月

  這個時期的寶寶會習慣於模仿大人的動作,家長們可以藉此機會鍛鍊孩子。

  比如先自己做一遍拍拍手的動作,然後把寶寶的手抓起來做一遍拍拍手的動作,最後喊出拍拍手的口號,並鼓勵寶寶嘗試自己完成這個動作。這個遊戲可以加強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模仿能力。

  十四到十八個月

  這個時期寶寶就開始有抽象思維的能力了,各種感官會變得更敏感,可以和家長進行一些簡單的互動。

  有一個叫音樂呼啦圈的遊戲很適合這個時期的寶寶,家長和寶寶站成一個圈,音樂開始的時候按照一個方向走動,音樂停止後立刻就要站在原地不動。在帶領孩子做幾次之後,家長就可以讓孩子自己做了。

  二十一個月之後

  這個時期寶寶就可以理解一些簡單的符號關係了,可以利用繪圖本,給孩子將一些簡單、容易理解的小故事。幾次之後,可以嘗試讓孩子看著圖畫講故事,或者讓寶寶重複家長講述的一些情節、動作,在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儘量不要打斷、改正孩子,要給孩子一定的創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