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得體會

  感恩都可以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恩父母、生活中的親人、老師。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

  三月份,我們班開展了“學會感恩,感知責任”的主題活動,通過活動我們有許多感觸和收穫。

  當我們還是襁褓中的嬰兒時,我們是極易夭折的;當我們青春年少不諳世事時,我們也極易誤入歧途。今天,我們能強健而正直的生活著,我們應該對那些在我們生命歷程中用關愛扶持我們的人,用智慧啟迪我們的人,用美德陶冶我們的人,用真情沐浴我們的人,心存感激。心存感激,是一種朗朗的心境,一種人性的光輝,天空因此而變得湛藍,空氣因此而變得溼潤,美好的事物因此而變得離我們很近很近。感恩就是對自己擁有的一切要心懷感念,並應該從內心自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感恩是道德養成的過程,最終生成一種道德自覺。

  同學們,我們在父母的厚愛中成長,我們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的同學,你有沒有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現象?希望我們能從活動中找到答案!

  同學們,如今的我們是家庭的寶貝,我們在父母的溺愛中生長,有許多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平時同學之間的相處,學會與人合作、互相支援、互相諒解,需要付出、或者可能要做出某種犧牲。我們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的人,在班集體中,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愛同學愛集體。大愛無邊!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僅僅是感謝愛過我們和幫助過我們的人,而是在心存感激的同時,以同樣的愛意和熱情去回報周圍的人,回報生活和社會。

  在學習中,在生活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困難,一定都需要別人幫助。“人心齊,泰山移”。我們為何不能伸出友愛之手,幫助別人一把呢!生活需要我們幫助別人,需要我們感激幫助我們的人!你在感激別人的時候,把這種力量用到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我們身邊的人,多好啊!我們回報幫助我們的人,我想還可以把這種感恩的心用在別的地方不使我們的光陰虛度,來回報關心我們的人。

  一個經常懷著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蕩,胸懷寬闊,會自覺自願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而那些不會感恩的人,血是涼的,心是冷的,帶給社會的只能是冷漠和殘酷,這樣的人如果多了,社會就會變成冷酷而毫無希望的沙漠。我們鄙視他們,不屑與他們為伍。

  感恩,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有“知恩圖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說法,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關於“感恩”的傳說故事。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也包含著感恩情結。這些優秀的道德文化,曾經薰陶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們生活在先輩們用智慧和汗水改變了的世界中,我們遠離了矇昧和野蠻,遠離了茹毛飲血、風餐露宿的時代。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先輩,心存感激。

  我們不必去捕魚狩獵,卻能品嚐到美味佳餚;我們不必去採桑織布,卻能享受到錦衣華服。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同輩,心存感激。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貪婪與抱怨;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自大與冷漠;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與虛榮;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獻。

  對我們擁有的一切,我們應該心存感激,同時,我們還應該知道自己所肩負的責任。

  ***二***

  感恩二字不需用華麗的詞語來修飾,不需用大地、陽光、鳥兒來比喻。只需用平淡的動作與語言來詮釋這個美好的品德。

  學校的這次活動――感恩成長報告會。沒有用長篇大論、古往今來來解釋感恩,這只是催眠的語言,以令人厭煩,畢竟一件事物千篇一律就沒有什麼可欣賞的了。而這次的活動卻牢牢抓著了我們這些簡單孩子們的心,我們不喜歡枯燥,而喜歡簡單,所以孩子的心是簡單的。這也體現了學校的良苦用心。一個個生動精彩又感人的故事,這雙大手牢牢地抓住著了我們,讓我們的思緒飄入其中,靜靜的傾聽著。

  簡單的故事深入簡單孩子們的心。深情的淚水劃過簡單孩子們的臉頰。

  每個人都有感情,即使是一個內心醜陋的人,他們不懂得知恩圖報,反而忘恩負義,但他們心中也有那麼一份情,只是醜陋遮蔽了它,讓他無法自拔,則這份感恩則深深的藏在地下。

  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顆懂得感謝和報恩的心,很簡單,很單純,很自然,很美麗,它包含了所有的優秀品德,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可見每一顆感恩的心是多麼美好。

  每個人都可以學會感恩,這要看你有沒有那份想法。感恩很簡單,就是對世間所有人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這也是做人的起碼修養。可以說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值得去感恩,這也關係到一個人看事情的態度問題。至於這些感恩老師的教誨,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同學的幫助等等,這也是大家張口提的事情了,對於這些簡單孩子們,以是如每天吃飯,學習一樣了,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了。

  真正能打動他們的又有什麼呢?許多人在考慮這個疑難的問題。但多數人因年齡等方面所看待的都不同。我認為要讓大家都擁有這顆心,首先要加強道德修養和思想品德修養,培養謙虛、奉獻的品德。簡單說就是用知識來豐富自己,因為知識能夠給我們帶來深刻的啟迪與思考,從而理解我們對一些父母老師天天提的一些厭惡的嘮叨後的良苦用心。

  ***三***

  世上有一種愛,偉大而平凡,這種愛是無私的愛,它的純真與甜美滋養著我,這種愛叫做母愛。母愛神聖而博大,母愛如春雨般滋養著我茁壯成長,默默地付出。母愛如生命長河裡的泥沙,不斷地接受那無情的河水沖刷,不斷的積澱。在生命的記憶裡,母愛是溫暖的,是我最值得回憶的,讓我難以忘懷啊!

  母親,像一堵牆,擋住了風雨,遮住了烈日,好讓我們這些不經風雨的小樹苗能茁壯成長;母親,像慈祥的鳥媽媽,每天都用充滿愛的手撫摸著我們這些幼雛的羽毛,鼓勵我們去搏擊萬里長空。

  記得小時候,我害怕打針,每次一聽到要打針都逃之夭夭了。可是,噩運總會降臨到我的身上。記一次打針,是在村衛生室裡。起初,聽了媽媽的誇張說辭,我無所畏懼。可走到衛生院的門口,我才感到危機的存在,死活不肯進去。母親總哄著我說:“打針不痛的,走呀,不然感冒怎麼會好呢?”我大聲哭了起來,可這樣還是無濟於事,媽媽硬把我拖進了衛生室裡。要打針了,媽媽把我摟在懷裡。醫生在除錯針,我看著,那尖尖的針頭,還噴出藥水,讓我心驚膽寒,忙對媽媽說:“媽媽,我們不打針了,吃藥吧。”媽媽說:“不打針,回家要打你的屁股!”媽媽沒有嚴肅,還一臉的笑容。醫生走了過來,在我的手腕上綁了橡皮管子,我的手生疼。媽媽鼓勵我:“沒關係,閉上眼睛,咬咬牙就好了。”我照做了,好像一點也不疼。打針時,媽媽總不時問候我疼不疼……打完針,手不疼了,卻留下了一個針孔,那是母愛的輸入點。

  母愛是深沉的,母愛是細膩的,母愛也是無私、偉大的。我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才能有資格接受這份愛,這份無價的愛。而今年的母親節,我又想起了一位哲人說的話:母親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是啊,母親給予我的愛,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感謝母親給予我點點滴滴的關心。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對母親的感恩有千言萬語也道不盡,訴不完。從今起,我平時要多幫媽媽分擔家務,減少母親的操勞,平時多努力學習功課,以減少母親的操心。多給母親一些問候,為她倒茶端水,擦汗捶背。

  總之,要感謝母親的事太多太多了,我記起孟郊曾作過一首《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如今我也把這首詩送給我的母親,以表達我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讓我們行動起來,用一束最美的花,用一個細小的進步,用一句溫馨的話語,用一個甜蜜的吻,溫暖母親的心靈,回報母親的摯愛,告訴她――我愛您。